通讯员 皮道琦
国庆期间,来自吉林的游客毕腾飞不远千里来到嘉鱼县,只为一睹嘉鱼风采。
短短几天,他走街区、看遗址,身心浸润于博大精深的嘉鱼历史文化之中。他感慨:“早就听这边的亲人说嘉鱼是个不错的地方。如今一见,感觉这里每一寸土地都讲述着一段历史,令人流连忘返。”
作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嘉鱼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是什么?有人说是南宋文化,因为在三湖连江风景区有一座岳公亭,那是嘉鱼人民为纪念岳飞而建。也有人说是三国文化,因为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此。
但毋庸置疑的是,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令嘉鱼县蕴藏了大批历史遗存。
界山遗址、皇堤遗址、山懈关古墓群、净堡桥、下舒桥等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用岁月的年轮,讲述着嘉鱼的记忆。
据悉,目前全县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25处。其中,古遗址14处,古墓葬31处,氏族墓地 5处,宅第民居25处,坛庙祠堂1处,其他古建筑1处,桥涵码头25处,摩崖石刻、碑刻3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处。
“地下嘉鱼”代表嘉鱼的历史。但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许多文化遗产很容易遭到破坏。如何不让这些古文明在现代文明的崛起中悄然消逝?嘉鱼县委县政府以抢救性发掘为抓手,全力抢救。
鱼岳镇方家庄村发掘出的是明代兵部尚书方逢时墓地。目前已挖掘出一只石马,石羊和石狮,三只石兽刻得栩栩如生,保存得较为完整。
据悉,方逢时为明朝兵部尚书,嘉鱼人,嘉靖二十年进士,军功显赫,曾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1596年病逝。方逢时死后,朱翊钧遣中书李日宣到嘉鱼县,造墓立表,计有石俑、马、羊、狮各1对,牌房1座,祭9坛,共花银两75两。
目前,方逢时墓地已经被确认为县级保护文物。
如果说抢救性发掘,揭开了“地下嘉鱼”的面纱,那么常态化修缮,让文化得到了永存。
官桥镇跑马岭村温家村南600米山顶竖立着一座亭,取名温家凉亭。该亭在嘉庆十四年(1809)由温家村百姓集资修建。
据悉,该亭南北长7米,东西宽3米,高3米,砖木结构,青砖墙体,屋顶为硬山式结构,覆盖布瓦,南北开拱门,中间为过道。脊檩行书“皇道巩固帝道遐昌”、“皇清嘉庆十四年岁次己巳仲春月谷旦”字样。
1992年6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1995年8月遇暴雨屋顶坍塌,题记梁损毁,后按原样修复。
“我们严格按照不改变原有建筑风貌的要求,做到‘修旧如旧’。”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按原构建、原工艺、原材料,保持材质、色泽一致,并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以充分保持原有传统风貌。
如今,当人们徜徉在嘉鱼县各大历史文化遗迹时,映入眼帘的依然是一栋栋由废弃窑砖建成的老民居,踏着青石板铺就的曲径小道、抚摸着一块块班驳且长满青苔的窑砖头,仿佛将你带入了遥远的历史隧道。
近年来,嘉鱼县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工作力度,把文物安全责任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坚决禁止对文物资源的无序、过度、破坏性开发和利用。
同时,完善值班、防火防盗、文物安全巡查等文物保护制度,并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快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做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推进文物资源科学合理利用,积极促进文物旅游产业发展。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所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于文物来说也是如此,留得住文物,才能记得住乡愁。
今天的嘉鱼县正在用实际行动履行着这一神圣使命。
编辑:hefan
上一篇:
嘉鱼县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下一篇:
嘉鱼团县委环湖创卫爱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