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崇阳新闻 >> 正文

崇阳田间地头尽显“科技范”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5-09-17 10:23

咸宁网讯 全媒体记者沈庭萱报道:过去,零散耕地只能靠人力耕作,“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村民们共同的记忆。如今,随着小型化、灵活化农机的普及,山地零散耕种的“痛点”正被逐一化解。

眼下,崇阳县的中稻已全面进入收割季,无论是连片大田还是零散地块,机械化收割已成为农户的“标配”。在崇阳县路口镇白羊村的5亩稻田里,就上演着这样一幅高效的丰收图景。

9月8日是白羊村村民陈凡青家5亩中稻收割的日子。金色稻浪随风起伏,一台联合收割机正轰鸣作业,金黄谷粒倾泻而出,邻里们互帮互助,你递袋、我撑口、他搬运,田野间满是丰收的热闹景象。

白羊村山地多,连片耕地少,5亩稻田曾是“小而累”的代表。但随着农机的普及,“小地块用小机器”成了新选择。对陈凡青来说,请农机收割不仅是“省力气”,更打破了“地块小不值得用机器”的旧观念。哪怕地块零散、面积不大,农民也能凭借技术红利,告别“靠力气硬扛”的旧时光。

“以前稻谷全部割倒放到田里,然后抬机器来用脚踏,靠人力把稻谷打出来,很辛苦。现在机器省时又省力,只要拿袋子接,稻谷就出来了。”陈凡青欣喜地说。

从“脚踩脱粒”到“机械收割”,白羊村的秋收场景变迁,不仅是一户农家的便利,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生动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力量走进田间地头,让农民在“科技红利”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稳稳地攥住丰收的便利与底气。



编辑:zhusijia

上一篇: 崇阳近10万亩茶园管护忙
下一篇: 崇阳县以“练”促防 安全“童”行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