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全媒体记者田明、储璐瑶、通讯员柳杏报道:五月的白马村,连片的红薯地里一派繁忙景象。5月5日上午,记者来到崇阳县肖岭乡白马村红薯种植基地,只见20多位村民正在田间忙碌地插种红薯苗。
“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100元,加上自家种的20亩地,日子越过越红火!”白马村村民熊顺国一边擦汗一边笑着说。
这片生机勃勃的红薯基地背后,是返乡能人熊杜兵的创业故事。2020年,已在马蹄产业赚取“第一桶金”的熊杜兵,与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建设了年产500吨的淀粉及淀粉制品生产线,配套建设了百吨级保鲜库、通风贮存库以及分拣、清洗等现代化设备设施。“以前收购的红薯品质不稳定,我就想能不能让村民按标准种植。”就这样,一个“先建加工厂、再发展种植”的创新模式在白马村落地生根。
经过实地考察,熊杜兵发现村里的沙质土壤特别适合红薯种植。他先流转100亩土地试种,并为村民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服务。目前基地规模达550亩,种植紫薯、商薯19号、贡薯等多个品种,预计亩产达3000斤。
“我们主打绿色健康品牌,产品很受欢迎。”熊杜兵介绍,通过订单农业模式,目前紫薯尖叶订单不断,贡薯将包装成精品伴手礼,红薯将深加工成年产80吨的粉条。
如今,白马村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基地每天有22名村民在基地务工,日薪100元,月增收近3000元。同时,带动本村50多户村民参与种植,还辐射到周边村庄。今年年初,熊杜兵与白霓镇油市村、天城镇浮溪桥村的农业合作社达成了马蹄合作种植协议,在铜钟乡马桥村建成了150亩贡薯种植示范基地。
近年来,白马村通过举办马蹄推介活动,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昔日的荒坡地,如今已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小小的红薯和马蹄真正成为了村民增收的“金疙瘩”。
编辑:zhusijia
上一篇:
崇阳大市场购销两旺
下一篇:
崇阳县小沙坪村:“土药材”变身“金疙瘩”
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增收。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五里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打造16000多亩油茶林,以土地流转、安排就业、技能培...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见习记者吴文谨报道:轰鸣前进的挖掘机,忙碌建设的村民……18日,在咸安区汀泗桥镇洪口村,工人们铲土、搅...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赵忠志通讯员胡秀)1月3日, “高擎火炬,圆梦启迪”绿水生态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峰论坛暨启...
咸宁网讯通讯员方荣报道: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紧紧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和“醉美横冲”的文化主体,按照“村社一体...
咸宁网讯(通讯员方荣)近年来,通城县北港镇横冲村紧紧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和“醉美横冲”的文化主体,按照“村...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陈婧毛亚轩)宽阔平坦的柏油路面,一侧是绿油油的稻田,另一侧是果蔬繁茂的大棚。另外, 350亩苗木...
满山八月瓜成片生长,支架上一串串饱满的果实丰收在望,附近十几位村民正在基地除草。该基地由湖北省兴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
11月10日,嘉鱼县新街镇王家月村嘉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快递公司正在基地上门收取“湖地野藕”产品。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夏正...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邹辉报道:3月14日,市委常委、崇阳县委书记杭莺深入部分乡镇调研督导农业复工复产工作,要求抓好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