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崇阳新闻 >> 正文

从全县“种粮状元”到“全国种粮大户”——记“全国劳动模范”崇阳县青山镇铺前村共产党员吴正刚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1-07-07 08:11

早年组建崇阳县第一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高新先进农机具308台(套),流转承包农民土地4000余亩种粮油,建起了3600平方米的办公楼和粮油加工厂……返乡创业的他,一心致力于发展现代农业,闯出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产销一条龙新路子,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成为当地群众中有口皆碑的致富“领头雁”。

他就是全国闻名的种植大户——崇阳县青山镇铺前村共产党员吴正刚,先后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咸宁市劳动模范”“崇阳县劳动模范”“最美农机人”等荣誉称号。6月30日,已有12年党龄的吴正刚在崇阳县“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又领回了“崇阳县优秀共产党员”证书。

■回乡创业,甩掉“长期贫穷高帽”

6月29日中午,户外高温33℃,万里无云。崇阳县青山镇铺前村八组一望无垠的稻田旁,吴正刚手握遥控器操作着,远处的无人机来回盘旋飞行喷洒杀虫剂,青青秧苗迎风舞蹈着……

望着长势喜人的中稻秧苗,吴正刚对今年粮食大丰收信心十足。谈起种粮初心,他满脸泛笑。

吴正刚今年45岁,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早年,全家7口人全靠父母挣工分养家糊口,他家是全村有名的超支户,全家人很难混个肚子圆。

1987年,由于兄弟多,刚入12岁的吴正刚放弃了上初中的机会,在家当猪倌、放牛娃,跟着父母干起了农业。成长中,吴正刚也出门在外打拼,远赴他乡做泥工、当小工头、开机械车,尝尽打工的苦头。

在外辛苦拼搏多年,见过现代农业发展,吴正刚便想着回乡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谋求更好生活。

最初,吴正刚家虽然有三四亩地,但考虑到现代农业发展趋势,便自购2台大型农业机械,帮助当地人耕种收割农作物,使村民从繁重的劳动强度中释放出来,那一年是2005年。

迈出创业的第一步,吴正刚也赢得“第一桶金”。经过几年摸爬打滚,腰包逐渐鼓了起来,他觉得一个人的力量太单薄, 加上崇阳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机推广是个薄弱环节,便萌生建设一支农业机械队伍的念头,满足农民生产需求。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崇阳县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那一年,是2010年。

2010年7月,”崇阳县为民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合作社由15位社员组成,有19台农业机械,每年经营收入达200万元。

2011年,吴正刚决定利用农机合作社的优势,集中连片承租420亩农民土地,当年产出35万斤粮食,收入40余万元,彻底改变了自己贫穷的命运。

■分四步走,成为“全国种粮大户”

“这台新型无人机是今年4月花费7万多元购买的,可以播种、杀虫、施肥,比之前那台先进许多,是现在市面上最潮的农业机械无人机。”吴正刚一边操控着一边介绍,现代农业发展让曾经“荒废”的土地真正变成金灿灿的“黄金”……

想着近10年农作社的发展,吴正刚庆幸自己每次都是选择最先进的科技机械助力着“为民”的一步步发展壮大……

10年前,大量土地季节性的抛荒和长年撂荒,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吴正刚一度感到可惜的同时又觉得是机遇,决定将土地的承包面积再扩大。于是,吴正刚利用农机合作社的优势走了四步棋:一是自己承包撂荒农田办作业基地;二是服务缺劳户实行机械作业;三是成立个体粮油贸易公司,实现产销一条龙;四是扩大农业机械化在周边乡镇的影响。

2012年,为了再扩大种植规模,吴正刚又马不停蹄地在与相邻的三个村联系,连片流转承包800亩农民土地,经营总面积达到1200亩,推广“油—稻—稻”以及“麦—稻—稻”三季连作,全部实行机械化作业,成为全县第一种粮大户,还实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产加销一条龙。

此外,吴正刚还帮本村和周边村缺劳户开展农田“保姆式”服务,农机服务区域由本地800余农户扩大到青山、天城、石城、港口四个乡镇2800余农户。服务项目由开始时的耕、收2项扩大到现在的耕作、育秧、插秧、播种、直播、机收6项,年机耕种面积达到3.5万亩,年服务收入达到320万元。

通过多年土地流转承租大量农田,进行科学种植水稻,吴正刚成为全县“种粮状元”。2014年12月,他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荣誉称号。

■科技机械,引领“农机专业示范”

“如今人力成本高且不好请、效率低,之前虽说也在使用半自动打药器,但前后施农药需一个多月,太耗时耗力。”短短两分钟,吴正刚便完成了面前三四亩秧苗的喷洒任务,“无人机启动后高效又安全,通常一个人每天早晚作业两三个小时,就能完成三四百亩水稻的喷药。”

要用好高科技产品,需要不断钻研学习, 吴正刚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对农业科技的学习和使用却是非常用心。他先后多次参加了由省、市、县农业部门组织的新型农民、职业农民、种植大户培训,同时积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经过多年的起早摸黑,钻研磨砺,积累经验,如今吴正刚俨然成了一名农业机械“土专家”。

在科技机械助力粮食增收的同时,吴正刚也遇到麻烦:2013年,因没有仓库、晒场和烘干机,七八万斤粮食随后发芽,损失了10余万元。随后,吴正刚在2014至2015年投入300余万元修建了一个3600余平方米的储物仓库,既能存储粮食,又能减少损耗。

始于三四亩地、两台农业机械的吴正刚,发展到如今每年流转种植面积达到4000余亩的“为民合作社”,一直坚持着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机械助力发展现代农业。2016年,合作社还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截至目前,全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308台(套),机械资产达到360万元。

依靠这些科技农机,吴正刚大大提升了土地的价值,增加了服务社会的能力。“如今种植机械化达到90%,年产粮食3000余吨,年粮油生产收入达到900余万元。”吴正刚种植的钻石水米,也于2020年申请到“雨会”商标,由武汉一家科技有限公司销往全国。

“我希望有一天,全国人民都知道雨会,都吃雨会。”吴正刚告诉记者,这是他接下来要付诸心力努力实现的目标和梦想。

■真心为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每天早上5点就骑三轮车奔走在几千亩田地间,仅仅沿路边边走边看一圈都要三个小时。”吴正刚告诉记者,所幸十几年的种植经验已练就了他“望”的本领,只要远远地看到稻苗就能准确判断出稻苗的长势情况和存在问题,并以此进行正确种植和养护方式,确保稻苗能茁壮成长和饱满挂穗。“现在每天夜间10点还在田间放水。虽然说放水是简单工作,但如果有几千亩都要放水时就需要进行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了。”

吴正刚的辛勤付出,收获了累累硕果。2020年,吴正刚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是对他15年逐梦稻田,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的最好赞美。

52岁的程四兵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后,他和妻子两人到合作社打工,学习新技能,每年有5万元的收入,家庭条件大大改善。“我是一名党员,党员就应当为党分忧,为政府出力,做好群众的表率。”吴正刚支持贫困户无机具入社,给予免费技术培训,上岗作业分成。几年来,吴正刚带领周边农户320余人脱贫致富,被当地群众称为稻田里飞出的“领头雁”。

去年疫情发生后,吴正刚连夜加工15吨大米和2500公斤菜籽油,送往地处偏僻的高枧乡、铜钟乡大岭村、青山镇尺冲村,解决了村民缺粮缺油的困境。

“吴正刚同志一直以来作风严谨,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大胆创新,成立的为民农机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起到了一个党员先锋模范带头的作用。”铺前村党支部书记程军介绍,吴正刚是全村人的骄傲,是新型农民的骄傲!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吴正刚用自己对土地的热爱与执着,用时代赋予的科技与技术,绘就了一幅脱贫致富新蓝图。相信在未来日子里,他一定会在乡村振兴路上续写“稻话香里说丰年”的故事……

( 记者 刘玉关  摄影 毛亚轩  通讯员  余辉)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崇阳54岁党员胡先红省吃俭用 连续7年慰问老家困难老党员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