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县域新闻 >> 崇阳新闻 >> 正文

庆崇阳一中80华诞校友风采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07-22 16:36

   

  开栏语

   时光荏苒,世事沧桑,崇阳一中诞生于1940年,五更校名,六易其址,砥砺前行,日益其昌。日月如梭,素什锦年,该校名人辈出,人脉绵延,薪火相传,各有建树,为此,本报特辟专栏《庆崇阳一中80华诞》之《校友风采》记述他们的青春热血、风雨经历和成功卓越,以飨读者!

  汪国辉:德馨艺蕴 勤耕央视

  全媒体记者 沈二民

   汪国辉简介,1951年6月,出生在崇阳县天城镇渣桥村;1957年上渣桥小学;1964年,上崇阳一中;1968年底,知识青年回乡;1972年3月,上武汉大学中文系;  1975年8月,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89年元月,调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当编辑;1991年担任影视部电影组组长;1995年任影视部副主任,2000年任影视部主任至退休。

   亲切纯正的乡音,坚定自信的眼神,开朗稳重的举止,特别是那炯炯有神的双目闪烁着睿智的光华,正如古语所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置身他简朴的办公室,四壁琳琅、非书即碟,令人目不暇接,深深感受到极浓的专业氛围。

   而品读汪国辉先生的艺术人生,也仿佛是在翻阅一本典雅精致的书籍,禁不住令人口齿噙香……

   1951年6月18日,汪国辉出生在崇阳县天城镇渣桥村。家里3兄弟中,他排行老大,父母都是荷犁负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

   汪国辉6岁上渣桥小学,上5年级要到离家七、八里地的新塘小学,每周回家一次,平时生活自理。当时学校条件有限,没有统一的饭菜,自己带米蒸饭,饭可以吃饱,但菜只能是自带的酸菜,汪国辉现在还聊侃说,吃了整整两年的酸菜,也没有影响到学习成绩。

   1964年,小学升初中,汪国辉考上了城关中学,即当时的崇阳一中,圆了自己的梦及父母的心愿。接到一中录取通知书,可以转户口,吃商品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知有多高兴。大夏天父亲冒着40度的高温为他转户口交粮,一天来回县城好几趟,挑一百多斤的担子仍是满脸喜悦,快步如飞,如果赋予点诗意,是因为肩上挑着满满的希望。

   到县一中读书,各方面条件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学校统一伙食,每餐有荤有素,晚上能在明亮的日光灯下自习,学校师资全县第一,还有实验室、运动场,一应俱全。在这里,汪国辉如鱼得水,成绩在班里总是前几名。

   1968年底,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汪国辉作为知青回家务农,户口也转回了农村。这时的爷爷奶奶及父母虽然没有当年送他上一中时的喜悦,但也没有责怪,毕竟是政策所定,城里的孩子都下农村了。回家后,汪国辉样样农活都干过,而且干得很出色。这期间,不能不提到对他起过重要引导作用的知识老人——教书先生汪隽侯。老人古文功底厚,数学也不错,精通珠算,喜欢读书人。汪国辉一有空就往老人家里跑,虚心请教。从老人那里学会了珠算,读到了老人儿子从武汉寄来的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集,还有《左传》《战国策》中的一些典故,这为他后来的求学之路打下了较好基础。

   因为汪国辉跟老先生学到的珠算功夫还不错,又是中学毕业生,所以很快就当上了小队会计和大队会计。由于会计工作得到大队、公社认可,所以公社有意培养他做大队干部接班人,但汪国辉还是向往走出乡村继续求学。

   1972年3月,武汉大学中文系到崇阳招收一名学生,被统称为工农兵学员,后来才知道,这个名额是当时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委托武汉大学培养的编辑记者之一,而正在犁田的汪国辉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快步赶到县招待所,招生老师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包括学历、个人爱好,以及对时事政治、国内外大事的了解和看法等,最后让他写了一篇题为“为什么要上大学”的体会文章。第三天接到录取通知书。月底,如愿以偿地进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

   1975年8月,汪国辉从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从事儿童文学编辑工作,成为了《星星火炬》节目的一员。但汪国辉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习惯用一种“异想天开”的思维审视工作和问题。平时,他喜欢看书,无论是文学类书籍,还是经济、哲学、历史之类,都感兴趣。做少儿节目编辑的汪国辉竟利用业务时间通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之后,又对电影情有独钟,看了不少电影方面的书籍,当时出版的《电影知识词典》,汪国辉通读了两遍,又悄悄报名参加了电影学院主办的电影编剧函授班学习。

   1986年,改革开放正逐步深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革重组,被迫压缩并取消了少儿节目。1989年元月,他调到了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当编辑。两年后担任影视部电影组组长,1995年任影视部副主任,2000年任影视部主任至退休。

   廖一钧:一生军旅 安享田园

   全媒体记者 沈二民

   廖一钧简介:1942年4月,出生于崇阳县青山镇尺冲村; 1957年,毕业于高枧小学;  1963年7月毕业于崇阳一中,自1963年8月入伍,至2001年退休。

   38年的军旅生涯,一直从事部队的院校教育,副教授职称。先后担任武汉军区技术训练大队大队长、军械士官大队大队长、武汉军械士官学校长等职,任主管领导近15年,为部队的院校教育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驻足观摩,堂屋上横挂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惟念物力维艰”,廖老先生那苍劲有力的隶书,从一笔一画中似乎看出他隐居山水田园,安享晚年之怡然。从廖老的崇阳乡音中,记者得知了他戎马一生和军旅之中的点滴故事——

   1942年4月13日,廖一钧出生于崇阳县青山镇尺冲村。1957年从高枧小学毕业,考入崇阳县第一中学。1963年7月于崇阳一中高中毕业,同年8月份应征入伍至郑州第四地面炮兵学校,历任战士、班长,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1964年入党后于次年8月被保送至宣化炮兵学院射击理论班学习。1967年7月毕业提干被分配到武昌高射炮兵学校任教员工作。

   1966年9月至1967年7月,廖一钧随炮兵学校高炮营入越作战,全营官兵共击落敌机7架,击伤多架,在战斗中他因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现尚存一本战场军记,图文并茂,记下了当年的作战经过。

   廖一钧说:“坚次响应中央军委毛主席的号召,尽了一点国际人道主义的义务吧!”  那时,他还被越南胡志明主席授予“团结战胜美帝”勋章,回忆这段往事,廖一钧无怨无悔。

   1970年10月,廖一钧调任南京炮兵技术学校任教员。1975年任郑州高射炮校教员。在教学工作中因工作出色,立三等功一次。

   1981年,廖一钧调入武汉军区后勤部军械技术兵训练大队工作,先后任教员、教研室主任,1983年7月任大队长。

   1986年,全军精简100万,武汉军区被撤销,1986年6月份,总部工作组到大队调查考核,廖一钧受到好评,并立即决定将其大队改建为军械士官大队,试办军械士官教育,廖一钧被任命为军械士官大队大队长。

   廖一钧说,军械士官教育是一个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要重新制订,教材须重新编写,而且专业包涵了战略武器以外的所有军械装备,还面临缺教员、教材、教学大纲,缺少教学场地,缺少营房,缺少装备。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自1986年下半年至1992年,廖一钧带领大队克服重重困难,为部队培养了近万名军械士官,因教学质量好,受到部队首长的欢迎。

   军械士官教育经过了近8年的试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积累了士官教育的成功经验。1992年12月1日,总部决定武汉军械士官大队改建为武汉军械士官学校,级别为正师级,廖一钧又被任命为军械士官学校第一任校长,从1992年至2001年退休,他在位近9年,军械士官学校已初具规模,现在军械士官学校经过几届班子的团结奋斗,学校已位列全军先进院校的行列,成为一所营房设施完整,教学设备先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学校。

   自1963年入伍,至2001年退休,38年的军旅生涯,廖一钧一直从事部队的院校教育,也取得了副教授的高级职称。他担任武汉军区技术训练大队大队长、军械士官大队大队长、武汉军械士官学校长等职,任主管领导近15年,为部队的院校教育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生军旅报家国,安身回乡归田园。自2001年退休以来,廖一钧摆正位置,始终把自己作为一名老军人、老共产党员看待。平时,他关注新闻时政,继续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部队建设,关心故乡崇阳的建设。2016年家乡到县城的新修公路已通车,国家电网也架到了家乡,家家都盖上了新房,加上政府的大力扶贫,村民都慢慢富起来了,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对此,廖一钧由衷欣慰,非常感谢政府和村委会的关照,让他在故乡尺冲村盖起新房,重归田园,享受大自然,享受家乡的现代化生活。

 1940年金塘羊眼滩

1943年高枧茎竹湾

1945年内洲箭楼王家

记忆中的五十年代崇阳初级中学校景图

 1950年城关学前堂

1978年西门虎形山

2011年崇阳一中

   图说一中变化

   校址变更

   1940年 金塘羊眼滩

   1943年 高枧茎竹湾

   1945年 内洲箭楼王家

   1950年 城关学前堂

   1978年 西门虎形山

   2011年 崇阳教育新城

   校名变更

   1940年 崇阳中学

   1941年 湖北省联合中学鄂南分校第二部

   1943年 崇阳县立初级中学

   1956年 崇阳县第一中学

   1962年 崇阳县城关中学

   1978年 崇阳县第一中学(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重点中学)

   学校承县学“山谷书院”到“桃溪书院”一脉,教化一方学子。

  本版图片:由一中提供



编辑:zhusijia

上一篇: 刘细谷:身残志坚显担当
下一篇: 崇阳以防汛成果检验“六大活动”成效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