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由中国记协、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蒙古国记协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的“共享机遇 共同发展”中蒙媒体湖北内蒙古行联合采访活动走进赤壁市羊楼洞古镇。
羊楼洞地处湘鄂交界要冲,作为赤壁市“六大古镇”之一,这里不仅是“松峰茶”和“洞茶”的原产地、湖北老青茶的发源地,更有着“世界茶业第一古镇”“中国砖茶之乡”的美誉,也是欧亚万里茶道的重要源头。
采访团一行先后参观羊楼洞明清石板街、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传承馆、中国青砖茶博物馆等地,穿梭于沿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色商铺、创意旅拍店、青砖茶馆等,近距离观看赤壁脚盆鼓表演,观摩体验青砖茶制作流程,沉浸式了解赤壁青砖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古法制茶技艺传承与创新、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等。
“这里最让人敬佩的是把千年茶文化完整保留下来,不仅是制茶工艺,古镇的街道、环境都原汁原味。”蒙古国ASUDAAL.mn网站记者恩赫阿木古楞说。
2020年初,蒙古国向中国赠送3万只羊;同年12月,湖北省向蒙古国捐赠了一批抗疫物资和1.5万份“川”字青砖茶,留下“羊来茶往”的佳话。听了导游的介绍,恩赫阿木古楞才知道“羊来茶往”中的茶就源自赤壁。“这段佳话必将为两国未来的友谊及各项事业合作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恩赫阿木古楞表示,作为一名记者,她愿意将这段佳话续写下去。
每到一处,采访团记者们都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古镇承载的特色文化和经营发展现状,与非遗油纸伞传承人、旅拍店主、青砖茶技艺大师、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等深入交流,力求多维度展现赤壁青砖茶的“前世今生”。更有记者兴致勃勃地换上汉服和特色民族服饰,以第一视角表现古街风貌,展开生动有趣的报道。
蒙古国世纪报记者滨巴哈基德品尝青砖茶后赞叹“味道鲜美,茶叶纯正”,更兴致勃勃体验汉服:“今天穿上了以前只在电视电影上看过的中国汉服,感觉设计得很美观,材质也很好,穿上既舒服又漂亮。”
活动搭建起中蒙文化交流的平台。记者们纷纷表示,通过实地参观羊楼洞古镇,为传播青砖茶文化积累了丰富素材,将对促进中蒙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奠定坚实基础。
蒙古国记者协会副主席孟赫巴特尔关注到古镇在文化遗产保护上的努力:“作为万里茶道源头之一,地方政府、民众在传统技艺传承、非遗申报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学习,这也是我们报道的重点。”
据悉,此次联合采访活动由中蒙两国记协共同主办,20余家蒙媒携手中方媒体,走进内蒙古和湖北,围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现代牧业、生态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等多元主题展开报道,为中蒙人文交流搭建传播桥梁。
通讯员 张美玲 孙芬
编辑:hushaopeng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文谨、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7日上午,市委党校举行2019年下半年主体班开学典礼暨“不忘初心、牢...
推动地方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上茁壮成长。
本次活动,让全体团员青年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将以革命英烈为榜样,把革命精神融入到学习中,让...
活动中,党员代表们为退役军人零售户送上节日的祝福和慰问礼品,并认真聆听他们讲述军旅故事,一起重温难忘的烽火岁月,共话...
一段岁月,波澜壮阔,刻骨铭心。 一种精神,穿越历史,辉映未来。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杜培清通讯员金顶挑)近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咸宁网讯通讯员钱慧报道:2月16日,肖桥村组织该村15名就读于温中的学生,来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钱氏英烈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庞赟)近日,省人民政府发布了《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
咸宁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葛建伟通讯员唐磊高峰)20日, ,近年来,该区在农村宗祠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模式,推动宗祠转型,...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谭昌强、通讯员王远远报道:1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小兵,为参加全市组织人事履职能力提升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