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记者见博、通讯员周蜜、张美玲报道:初夏晨雾中,赤壁市车埠镇黄土村的千亩稻虾轮作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军军龟鳖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胡海军身着防水裤,在波光粼粼的养殖塘里娴熟收网,一盆盆红亮健硕的小龙虾跃出水面。
“日产量稳定在1000公斤左右,订单早就排到下周了。”尽管市场价格有所波动,但规模化生产让这位新农人底气十足。
近年来,黄土村因地制宜推进“稻虾轮作”“虾鱼轮养”模式,通过规模化水产养殖与多元种植相结合,实现一田多收、一水共利,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022年,胡海军在政策扶持下承包120亩水田试水甲鱼养殖,却在长周期、高风险的现实面前遭遇瓶颈。
转机出现在2023年,在村“两委”的技术指导下,他大胆转型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承包面积拓展至600亩,同步引入鳜鱼、菱角等高附加值品种,构建起“水上有莲、水下有虾、稻中有鱼”的生态循环系统。
这种“一田多收”的智慧农业正产生裂变效应。据统计,全村已建成3500亩稻虾轮作基地,超七成村民参与特色种养,户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村民曾祥淼熟练地采摘着菱角并笑道:“家门口就能月入五六千元,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我们正从单一种养向立体循环跨越。”黄土村党支部书记田小军指着规划图介绍,通过“技术培训+金融扶持”组合拳,村里已培育50余户百亩以上规模经营主体。下一步将建设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延伸冷链物流和深加工链条,让小龙虾真正“游”出富民大产业。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黄土村的实践印证着现代农业的转型之路。车埠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村将继续扩大轮作规模,实现从“单一种养”到“立体循环”转变,推动水产养殖成为支柱产业。
编辑:hefan
上一篇:
赤壁市烟草专卖局使用图像识别系统开展终端评价
下一篇:
科技赋能绿色防控,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赤壁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
面对人生困境,有些人选择了屈服,有些人选择了颓丧,但是燕厦乡的贫困户梅前皇,面对困难,他挺直腰板,没有“等、靠、要”...
近日,咸安区供销社抢抓“六大”活动之机,深入汀泗桥镇古塘村23组吉祥家庭农场调研种养业,积极为其解难题,办实事。据悉,吉...
咸宁网讯记者吴文谨、通讯员董静报道:10月9日,在咸安区汀泗桥镇古塘村二十三组,稻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几台大型收割机正紧...
咸宁网讯(通讯员郑洁)近日,市农业农村局公布2020年度市级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名单。据统计,截至2020年11月,该县农...
9月1日,咸安区官埠桥镇泉湖村亮亮家庭农场负责人彭兵在荷塘里为游客采摘莲蓬。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陈红菊通讯员陈涵杜双摄。
咸宁网讯全媒体记者甘源报道:2月5日,大年初五,立春后的第一天,在崇阳县青山镇隽青家庭农场的钢架大棚内,村民正在忙着为...
如今,红星农场可实现年产值约70万元,带动了周边10余户村民务工就业,在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整个毛坪村的致富路越走...
如今,红星农场可实现年产值约70万元,带动了周边10余户村民务工就业,在国家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整个毛坪村的致富路越走...
玉米地里,一米多高的玉米秆载着颗粒饱满的“七彩”水果玉米随风摇曳。
”唐燕琼和丈夫深信,有党的好政策,只要勤劳肯干,他们和乡亲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