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产业是咸宁农业“三大百亿产业”之一。可以说,油茶产业在咸宁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油茶浑身是宝,除食用外,广泛用于医药、日用化工、制染、纤维、农药等领域,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油茶既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是绿色产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油茶作为主导产业来抓,这并非是一时心血来潮,更不是拍脑袋决策,而是基于油茶确实是适宜咸宁的特色产业。2019年,全市油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42亿元。
从自然基础来看,咸宁是典型的宜茶地区,是国家林业部门划定的油茶主产区北缘中心。气候适宜,荒山荒地充足。根据林业部门测算,咸宁适宜种植油茶的荒山荒地达到36万亩。
从群众基础来看,咸宁是油茶的传统主产区之一,种植史有千余年,幕阜山区群众有深厚的油茶种植传统和习俗。上世纪曾出现“队队有基地、社社有油茶场,漫山遍野是油茶”的景象。
从原料基础来看,目前全市油茶林总面积79.92万亩,年产鲜果约8万吨,种植面积、产量上在省内排第一。通城、崇阳还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
从产业基础来看,经过多年发展,全市油茶初步形成了以黄袍山公司为龙头的油茶加工产业,该公司是全国油茶产业重点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建有第一家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园,设计纯油产能超过4万吨,公司“本草天香”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市油茶年加工能力8万吨(干籽),产品涉及食用油、化妆品、保健品等20余个品种。
虽然咸宁发展油茶产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暴露出一些短板。
一是资金投入。油茶是高门槛行业,一方面是周期门槛,油茶树生长缓慢,一般5年挂初果,8年才进入丰产期;另一方面是单产门槛,自古就有“千年茶树二两油”的说法,管护到位的丰产期油茶,平均亩产鲜果千余斤,产油率5—6%左右,一亩产油量在50—60斤左右。因此,成规模的油茶生产前期非常依赖资金投入,很多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都背负着比较大的资金压力。
二是生产技术。油茶种植的成败70%取决于种苗(品种和良种壮苗),30%关联于营林技术。目前,我市38万亩老林全部是上世纪80年代之前营造的实生林,品种落后,加上树体老化、失管抛荒,导致产量极低。此外,长期以来粗放经营造成林地水土流失重、可持续经营能力弱、综合效益差。
三是品牌建设。在油茶品牌建设上,全市注册商品有十多个,品牌知名度低。茶油销售模式低端,小作坊以当地销售为主,现榨现卖,部分企业以口口相传的销售方式为主,少数企业采取会员制、订单生产、高端定制等模式,但销量低,未形成有效的销售模式,销售瓶颈突出。
资金如何破解?利用幕阜山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借金融杠杆支持油茶基地开发,将油茶基地建设作为重点投入,引入长线资金,补齐短板。
技术如何提升?严把品种和种苗关,科学制定我市良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和老油茶基地低产改造技术规程,探索大小结合的种植模式,加强低产林改造,加强示范带动。
品牌如何擦亮?培育壮大龙头,提升品牌带动力。继续扶持壮大通城黄袍山油茶公司,全市油茶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标识,以扩大我市油茶的品牌影响力。同时,外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茶油企业。强化质量标准,提高品牌竞争力,做优品牌营销,增加品牌影响力。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盛勇)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纾困惠企必须做到“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