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
日前,笔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在一些乡镇和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及行政部门“机关化”作风有所抬头,个别干部热衷于坐班,下基层服务群众次数明显减少,无形中拉远了干群距离。
这种“机关化”主要表现是,党员干部深入群众不够、融入群众不够、服务群众不够。比如了解情况不愿意进村入户,而喜欢把村民召集到村委会;没有耐心给村民讲解政策,而是把文件“一贴了之”;群众办事必须到乡政府或者村委会等等。
“机关化”,说到底是官僚主义的问题,这种作风是断不可取的。那么,如何去“机关化”?
要主动走进群众,听民声察民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觉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并且,俯下身子,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听民声、察民意,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要多深入基层特别是艰苦偏远、矛盾多发、问题集中的地区,多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带着问题来,直奔现场去,“一竿子插到底”,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要真心服务群众,纾民怨解民忧。推动党员干部“走出去、走下去”主动服务,变“群众找干部”为“干部找群众”,变“群众上来办事”为“干部下去服务”,实现“坐等上门”向“主动上门”转变。要树牢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凡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要作为大事紧紧抓在手上,自觉对照为民服务解难题主题教育目标要求,以实际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要切实引导群众,凝民心聚民力。沟通是通往心灵的桥梁。要想和群众“对上话”,就不能“假大空”“高大上”,要多学群众语言,多说“土话”和“接地气”“掏心窝”的话,准确“翻译”党的好政策,用亲切的语言与群众交流沟通,拉近距离。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把群众号召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一起干工作,一起抓发展,一起奔小康。
编辑:hefan
上一篇:
莫让冷漠降低了城市的温度
下一篇:
垃圾分类折射美丽中国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