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思总向狂飙落,浩气长随烈士横。
5月17日中午,咸安区乡镇干部王英华同志倒在斧头湖“退池还湖”工作现场,生命永远定格在57岁。连日来,咸宁日报以《追记咸安“拐杖干部”王英华》为题,对王英华同志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深入报道,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强烈反响。
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1990年,王英华从咸安区的一名村支书考入官埠桥镇工作,一干就是29年,是位不折不扣的“老乡镇”。生前,主要从事项目拆迁、环境整治、精准扶贫、综治维稳、工会等多项工作。可以说,很多都是烫手的“山芋”、难啃的“硬骨头”。但他任劳任怨,经常主动请缨,要求上“战场”,工作起来非常玩命。即便因公摔断右腿,仍不下火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众人劝他休养,他却说“干工作是最好的疗伤方式”,同事和群众形象而又亲切地称他为“老黄牛”、“拐杖干部”、“拼命三郎”,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工作先进个人等。
“群众在你心里分量有多重,你在群众心中的分量便有多重”、“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面前,人民利益永远大于个人利益”。这是王英华记在日记本里的两句话。他是这么写的,更是这么做的。经济上再怎么困难,他坚持用稿费和戒烟省下的钱资助3个贫困学生长达7年;小学建成,他去捐款;逢年过节,他给贫困户送红包、送米油;贫困户做房子,他自掏腰包买砖、贴钱帮扶;做群众工作,他买酒买肉登门拜访。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面对困难和挑战,王英华从未犹豫、从不退缩,不讲条件、不畏困难,始终冲锋在第一线、奋战在最前沿。为了动员群众退池还湖,他拄着拐杖,一户一户地做思想工作,耐心宣传,化解矛盾。面对群众利益与自身利益,他始终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始终对群众慷慨,对自己和家人却异常“吝啬”。自家住的是年久失修的旧房子,妻子要靠卖菜补贴家用,家里最值钱的东西是车祸后新添的用以走村串巷开展工作的摩托车。
“为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王英华牺牲后,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千余人含泪自发前去吊唁送行,无不令人为之动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党中央、省委、市委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王英华用宝贵生命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挚爱。
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从王英华同志的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努力工作,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方能不辜负党的重托、人民期待,方能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尹峰)
编辑:hefan
上一篇:
枇杷滞销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
明高线 守底线----警示片《底线》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