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永富
核心提要:选课走班是新高考最明显的变化和外在特征,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和大数据测试,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是首当其冲的问题;要认真设计好学校的课程、教程,合理安排好学生合格考的时间,把握好合格考、等级考的教学标高,做到分层教学;要重构学校管理体制,保证学校复而不杂、忙而不乱,有序运转,要知道一张“老高考”管理的旧船票是无法登上“新高考”管理的客船的。
实施新高考综合改革是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但新高考方案的真正落地还需依靠各高中校长和教师群体的积极参与。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2018年实施新方案的8个省份与浙沪教育发达地区的教育基础条件存在差距,加上我们咸宁市在湖北省各地市州中教育基础条件又处于弱势。所以,咸宁市新高考能否顺利推进,就取决于我们各高中学校如何确定办学的逻辑思维原点,也就是说,各学校实施新高考是为了应付以降低学校管理难度为主,还是尊重教育规律以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为主?
从浙沪第一批改革试点学校的实践来看,新高考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各高中学校办出特色、多样化发展。目前,咸宁教育质量和武汉、襄阳、宜昌、黄冈等先进地市州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如何实现“弯道超车”,新高考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因而,咸宁各高中一定要把实施新高考作为学校实现自身超越的重要抓手,首先要树立“充分尊重学生选择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高考理念。
实施新高考,光有理念还不够,根据海南学习特别是海口市实验中学的经验,新高考更多考量的是一个学校的智慧和方法。我认为这非常有道理,新高考,理念之上,赢的是智慧和勇气,各高中校长要做到:想清楚、说明白、动起来。
一是想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为深化教育全面化综合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是恢复高考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发布的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文件,足见中央之重视,工作之重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设计初衷是“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
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深度学习和研究《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16】16号)和2019年4月23日公布的《湖北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有关新高考文件,并仔细学习省教育厅发布的《湖北省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43问》,深入研读与准确把握新高考政策,并做好学校师资、教室等硬软件资源的评估。只有校长把新高考政策想清楚了,做到成竹在胸,才能思路清晰、指挥若定,否则,校长“以其昏昏”,岂能使新高考“昭昭”?
二是说明白。实施新高考,校长想清楚之后,还一定要说明白,要把学校如何选课走班、如何设置课程安排课时、如何安排教学计划、如何安排考试、如何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合理调配师资以及进行教师评价等,向教师、向学生、向家长、向社会说明白。也就是说,校长一定要未雨绸缪,整体规划,制订出学校实施新高考蓝图和路径图,并充分预估各种困难和情况。
尤其重点要说明白三个“字”:选、教、管。也就是说要说明白新高考“学生怎么选、教师怎么教、学校怎么管”三个关键问题。选课走班是新高考最明显的变化和外在特征,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和大数据测试,让学生正确合理地“选”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新高考教师怎么“教”、“教”什么、何时“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要认真设计好学校的课程、教程,合理安排好学生合格考的时间,把握好合格考、等级考的教学标高,做到分层教学。新高考的“管”是保障学校有序运转的关键,要重构学校管理体制,保证学校复而不杂、忙而不乱,有序运转,要知道一张“老高考”管理的旧船票是无法登上“新高考”管理的客船的。
三是动起来。新高考改革极端重要而又复杂敏感,利益主体多元,没有一种方案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利益诉求。目前在高考改革的认识层面,“要不要改”的疑惑已逐渐消散,但在操作层面“怎么改”成了一道共同考题。而且从浙沪、海南试点学校的经验来看,各学校遭遇的困难和疑惑全因各学校的实际而千差万别,完全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准绳可供复制。我们咸宁市高中的条件大家都知道,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应付新高考的借口。
实施新高考,我们咸宁不能金人三缄,甚至敬而远之、杜口裹足,我们必须厘清“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学校创新和差异化探索,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动起来,干起来,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优化策略和措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学校的高考方案。一个好校长是一所好学校,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各高中校长首先要有理念,有情怀,有担当,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个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中层干部管理团队。
新高考,新挑战,新担当,新作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只要我们咸宁市各高中协同统筹,克难奋进,同心推进新高考,我们一定能借助新高考的机遇,实现我们咸宁教育质量的“弯道超车”。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去创造咸宁教育“新高考”的美好远方!
(作者单位:咸宁市教科院)
编辑:hefan
上一篇:
像抓安全生产一样抓环境保护
下一篇:
把“香城书房”建成咸宁独特的文化记忆和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