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军
不知从何时起,“痕迹管理”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有介绍经验的,也有垢病吐槽的。
工作痕迹,理应是工作状态的一种真实反映,一种工作过程的辅助记录与适度佐证,而不是衡量工作落实与否的尺度,更不能成为检验工作好坏的标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本职主业工作,还是参与的各类创建评比活动,如果不分门别类、成套成册地整成台账资料,就被视为工作没看头没亮点没创意。过度的痕迹化,其实是把管理手段当成管理目标,本末倒置,必然陷形式主义的怪圈。
有些单位即使工作八字还没一撇,也能通过外出考察、调研报告、建议方案等,做出一堆台账来,造成真抓实干和落实落地表相。有的单位一些方案措施要么照搬照抄,要么移花接木、东粘西贴不切实际。看似工作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实则热热闹闹走过场、扎扎实实搞形式,甚至闭门造车制假台账、造假痕迹。凡此种种,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其实,科学的工作思维方式,就是要以工作目标为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倒逼着过河找船、架桥来解决问题,就是要以适度的痕迹管理为手段,以最终结果绩效来评优劣,大可不必事事留痕处处留迹。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下好规划引领“先手棋”——乡村振兴系列谈之一
下一篇:
有担当才是真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