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党建工作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采取“二三四五六”工作方法,即突出健全两个组织、利用三种形式、建好四个平台、开展五项活动四个重点,推动全市民政工作实现跨越发展,六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健全两个组织,确保基层党组织健康发展。及时完成局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的换届选举工作;设立党办机构,充实党办人员,规范机关党委和各支部工作,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形成党组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分工抓,支部书记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体制。在党建工作中,各党组成员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党建责任,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一起抓的工作思路,真正使党建工作在保障民生、转变工作作风、提高队伍素质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利用三种学习形式,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即:党组中心组学习、全体干部(各支部)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三种形式,全面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今年支部组织学习12次,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议2次,党员人均笔记在1万字以上,撰写心得体会2篇,确保政治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有效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打造四个平台,打造党员服务品牌。依托道德讲堂、党支部、志愿服务和“全民阅读·书香机关”四个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传播党的知识,展示党的成果,交流党的信息,提升党建水平。
开展五项活动,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坚持每季度推荐一本书,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支部活动,坚持每季度讲一堂党课。开展党员志愿服务社区活动,通过在岔路口社区开展结对帮扶、扶贫助学、义诊送医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活动,为社区居民解决实际困难。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干部党员观看警示教育片《贪图欲海无归路》,参观通山烈士陵园和咸宁监狱,教育党员干部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增强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统筹推进,六项民政业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局机关党委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践行“三严三实”作风,立足本职,开拓创新,有效推动我市各项民政事业的跨越发展。今年,我市民政多项业务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全省靠前。市局拟定、编制了《咸宁市民政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同时指导各县市区“N”规划的编制,9月,省厅转发咸宁《谋划事业发展,科学编制规划》经验材料给其他市、州民政局借鉴。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全面推进。通过落实地名普查人员和经费,营造“开展地名普查,弘扬地名文化”的良好氛围,8月中旬以前,全市六个县市区全部完成外包技术招投标工作,并开始野外数据录入。由于工作主动,进展顺利,省厅在我市召开了全省地名普查年中现场推进会,会上,我市作经验介绍发言。农村低保“按标施保”工作有力推进。通过开展农村低保“按标施保”督促检查、实行低保对象全面公示制,全市六个县市区按照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按月社会化发放低保金,严格做到按户保障、差额补助,应保尽保。截至8月份,我市已取消低保对象12438户19976人,新增低保对象6775户9686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成效凸显。主要是积极开展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全面落实抚恤优待政策、着力开展烈士褒扬工作、逐步完善安置机制。由于安置工作成绩突出,今年7月,省政府表彰咸宁市人民政府为退役士兵岗位安置工作突出贡献单位。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创新开展。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倡导下,从今年7月开始,设立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基金,并列入市政府2015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农村特困居民医疗救助促进会共募集救助资金2002万元,已向六个县市区的18名医疗救助对象每人发放医疗救助金1万元。民政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步伐加快。六县市区社会福利项目整体推进;全市31所农村福利院完成提档升级;大力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总投资2600万元的市儿童福利中心、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社会福利中心建成于2014年元月投入使用;总投资1200万元的咸宁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中心项目全面竣工,可投入使用。投资6000万元的咸宁市阳光老年公寓项目,建设总面积32081.39㎡,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凡生)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