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咸安:一份“老”与“小”的民生情怀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4-01-06 08:39

一楼一院见证发展的岁月,一砖一瓦承载历史的沧桑。老旧小区的“老”与“旧”,是岁月侵蚀硬件设施的必然,但承载着光阴与故事的老旧小区,从不意味着“需求”变老、“品质”变老。

家家都有小,人人都会老,“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的幸福期盼。好的居住环境,是老百姓最现实、最直观的民生福祉。

作为全省强县工程试点,咸安区连续五年花大力气推进“老旧改”,从“老”与“小”两个群体现实需求出发,托起满满的幸福感。

当老旧不再“老旧”,记者品到了最抚人心的“舒适感”“文化味”“烟火气”。

提升“舒适感”

有面子也有里子

在永安街道桂竹新天地小区的448户居民心里,家的“舒适感”,就是孩子们安全便利的上学路,是父母辈邻里和谐颐养天年。

在过去一段时期,小区居民有苦难言:设施老化破败、垃圾随意堆放、绿化带杂草丛生、雨天污水横流、夜里回来还得上演“抢车位”。

尤其是直通小区背面桂竹幼儿园的消防通道,更是被违建菜园摆成了“迷魂阵”,上学路成了“梅花桩”,甚至可能遭遇“蛇出没”,让人心惊肉跳。

硬件设施不到位、物业管理不合格,多个问题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终是丢了“面子”,也失了“里子”。

去年6月,区住建局、永安街道及社区直接介入,健全完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并积极发挥作用,用“共同缔造”理念,统一大家的思想和行动。

在改造中,对标现代小区的基本硬件,融入“完整社区”建设要素,同时打开供老人、孩子休闲娱乐的公共空间,另一方面规范物业管理,让秩序回归,用实惠的服务赢得居民认可。

有抓手、有共识,就有了希望。看到变化的居民们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大家自发拆掉违建、主动捐资、配合施工,就连物业费缴费率,也在短短两个月内从“零”激增至50%以上。

记者来到该小区时,这里已焕然一新:车辆整齐停放,道路宽阔平整,由彩色透水混凝土铺就的活动广场上,孩子们围着游乐设施玩耍,老人们坐在长椅上闲聊,尽情沐浴冬日暖阳。

温馨和谐的画面,让居民佘海滨感叹:“改得好,真舒适!”

“策略不尽相同,模式基本一致。我们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小区环境优化、‘两委’组建强化、阵地建设固化、物业服务深化的模式推进,针对群众需求和痛点,因地施策,将‘舒适’贯穿建设始终。”咸安区住建局公用事业管理股负责人张炜说,不卖房不搬家、老房就地变“新房”,既做靓了“面子”,也做实了“里子”,在本轮老旧改中,共有44个老旧小区、14395户居民因此受惠。

留住“文化味”

一时美变长久美

位于永安街道凤凰社区的湖发小区,原名湖北发电机厂职工小区,始建于1987年,占地35亩,曾是永安街道最大的小区之一,是“芳华”岁月中无比亮眼的存在。

但从2003年起,随着发电机厂改制搬迁,湖发小区逐渐走向没落。更现实的问题是,年轻一辈随着城市发展与更新奔向繁华,留下300余户老人,绝大多数已到垂暮之年。

“那时候,小区设施老化,夏天积水难行、冬天寒风凛冽,别提生活质量了。”81岁的张泽英老人回忆。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让美过一个时代的小区依旧美下去,是部门与居民的共同愿望。

但作为一个以高龄老人群体为主的“三无小区”,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必须得到充分尊重,硬件改善只能“管当下”,唯有激活内生动力方能“利长远”。

于是,记者在湖发小区看到了建设单位的“小心思”。

——拆掉一排低矮篷房,让特色工业历史宣传墙回归,诉说青春与时光的回忆,重新注入上世纪的“工业灵魂”。

——搭建文化宣传栏,征集居民志愿,为每个楼栋命名,如“同心楼”“先锋楼”“光荣楼”等,唤醒老一辈工业人的“倔强”。

——划设活动区、苗圃区、晾晒区,引进老年康乐服务中心,建设党群服务站,为本就大气的“面庞”抹上淡妆,分区明确、功能清晰,用“秩序”推动“自治”。

文化的力量最能打动人、凝聚人。

小区成了“文化公园”,原本心怀不舍而搬走的刘亮、徐德松等老人又搬了回来。“环境好就心情好、心情好就长寿,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老年人活动中心内,86岁的陈桂珍声音清脆洪亮,向记者诉说着心中的满意。

小区因势利导,制定卫生绿化和停车规范管理收费标准,发动党员志愿者认领公共区域卫生维护,将性价比和“讲奉献”贯彻到底,自此形成完善的自我管理闭环。这套闭环,迄今已成功运行一年。

“让一时美变长久美,离不开因地施策和机制保障,更离不开对文化肌理的保护与传承。”区住建局局长王波告诉记者,老旧小区就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宝库”,在提升改造实施中,必须拿出“绣花功夫”,尊重历史、传承历史,只有把精神家园建好了,才能找准居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

激活“烟火气”

小空间成大天地

“一米高度”是儿童观察世界的视角,俯下身子,将“一米高度”的视角融入城市建设,是咸安老旧改带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在温泉街道三和小区,记者感受到了一份将“儿童友好”融入钢筋水泥中的柔软力量。

穿过小区大门,一处百余平方米的“同乐园”引来众多孩子游玩嬉戏,组合滑梯、秋千、爬网各类设施一应俱全,童趣十足,重点满足3至12岁儿童对“滑、走、跑、爬”的需求。

游园另一头的“共享区”,居民将扫把、扳手、起子等闲置工具和球拍、跳绳等运动装备归集于此,供大家随时取用,尽享邻里互助的温暖。

漫步于小区内,绿树成荫清新靓丽,略显斑驳的楼房外墙尽显时光之美;行至小区门口,国学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香城书房触手可及,每周各类儿童活动精彩纷呈,透着墨香书香。

可以说,不论老人还是孩子的生活、学习、娱乐需求,均能一站式解决,正如小区“三和”的内涵:和顺、和乐、和睦。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群众对烟火气的追求,也是对小区功能更完善、生活更便利的朴素期望。

最初的“三和”,还是三个各行其道的老旧小区,围墙分隔、各自独立、空间逼仄,再加上年代久远,日渐破败。

这类小区的改造成本并不低,尤其是“哪里破旧改哪里”思维模式带来的“碎片化”改造,让公共服务设施依旧难以共享,小区功能和群众生活便利性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提高。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王波介绍,咸安创新采取“连街成片、区块整体”理念,实行“小归大、散归整”,拆围墙、破“心墙”。他认为:“这种做法,不仅实现了统一的设计、改造、管理,压减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留出余力做‘加法’,进一步完善功能配套。最终成效就是小区向‘新’生长,幸福‘原地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咸安老旧改共拆除违建近4000平方米;铺设印花水泥路面70000平方米;新增车位2857个;新建供排水、电、气网28.1公里;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儿童活动、绿地游园共6000平方米。总投资达4亿元以上。

这一张沉甸甸的老旧改“民生账单”,分明就是一份独宠“一老一小”的民生情怀!

本报记者 饶敏 吴文谨 特约记者 胡剑芳 李婷婷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为加快打造武汉都市圈自然生态公园城市凝心聚力 —— 热烈祝贺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开幕
下一篇: 让市民出行更便捷、舒适、绿色 咸宁市稳步推进“国家公交都市”创建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