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公里长的环湖公路完成拓宽、裁弯、降坡,正在实施黑化、亮化、美化工程;滨湖村湾相继建起小广场、文化墙和休闲亭廊,房前屋后种上了果树和油茶苗;清淤除险加固后的云溪湖,水碧山青,云绕雾锁……
寒冬腊月,在通城县关刀镇环云溪湖片区,呈现出干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生活的火热场景。
县、镇、村、组四级联动,部门、企业、工作队、新乡贤共同参与,在幕阜山北麓的云溪湖,汇聚成共谋共建、共管共享的强大动力。
刚刚过去的2022年,这个片区共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5个,总投资达1600多万元。
共谋:环湖村抱团发展
“三十里云溪洞”,是通城县靓丽的地域名片,却是关刀镇环湖四村乡村振兴的制约瓶颈。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修建云溪水库,形成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人工湖,将云水、高桥、道上、杨家四村分割成东西两部。从村东到村西要绕几个村,加之山路崎岖,山岭陡峭,村民出行难、产业发展难,让四村干部群众望湖兴叹。
“借助共同缔造的东风,打造环云溪湖四村乡村振兴共同体。”2022年下半年,联系关刀镇的县政协主席汤会礼、镇党委书记黎旺龙、镇长胡凌云一道,逐村召开屋场会,恳谈详谈,问需问计。镇党委成立由镇人大主席任书记,各村书记主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参加的云溪湖联合党委,协调推进各村项目建设。召开云溪片区共同缔造工作启动大会,作出“因地制宜、广泛参与、协同作战,常抓不懈”的部署。
一方面,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联合党委带领下,环湖四村一起跑部门、找企业,争取旅游公路、移民家园建设等项目,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在云溪环湖公路修建中,联合党委统一各村建设标准,砂石路硬化黑化,路面按两车道拓宽,涉及村与村之间的用地、用工问题“一碗水端平”,快速协商解决,公路得以顺利通车。面貌一新的环湖公路,犹如一条黑色的绸带,将湖畔云水、高桥、道上、杨家四村连成一体。
另一方面,协同发展生态产业。在联合开发油茶基地时,云水村凭借丰富的经验,派出技术指导员到高桥村、道上村指导种植,做到统一施肥、统一打药、统一管理,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杨家村前几年先后培育出黄精、覆盆子等中药材基地,在该村的带动下,其它村去年也新建了500亩中药材基地。
各村还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文化广场、亲水平台,滨湖地带、公路两旁及房前屋后种满种绿,每个村湾都是靓丽的景观带。
“云溪湖联合党委探索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村委会、监委会、民间协会、党员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向‘合力共治’转变。”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杨昌在云溪调研时深有体会说。
共建:众人拾柴火焰高
美丽家园怎么建?环湖各村把决策权交给了村民。围绕万家山屋场改造事项,道上村委员召集大家开屋场会。屋场会一场接着一场开,开到第五场,环境管理员中心户长方国平提出,建一个村民休闲纳凉广场。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我愿意把我家的一亩多地捐出来。”村民李白为第一个表态,掷地有声。
这一亩多地,按当地征收的补偿标准算,怎么也得三四万元。李白为的慷慨感染了其他人。在一阵热烈的议论声后,相邻地块村民也纷纷站起来,表示支持建休闲广场,愿意效仿李白为捐出土地。
2亩多地,没有花一分钱,场地的问题迎刃而解。
建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需要真金白银。钱从哪里来?工从哪里出?
“建文化休闲广场,这是好事情呀!我肯定支持!”接到道上村村党支部书记李云的电话,远在广州的乡贤李希文爽快地答应。
李希文在广州开办了一家五金加工厂,尽管受疫情影响,厂里的效益不好,但他还是很快给村里捐了3万元。
加上其他村民捐的十余万元和村级自筹资金,万家山屋场项目迅速启动,9月底完成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
“几个月没回来,家里的变化真大呀。”拿着规划图,看到初具规模的休闲文化广场,国庆假期回家的李希文不住地点头。
“我再捐4万元,加修一个文化长廊吧。”李希文提议道。
1月4日,记者来到万家山屋场,村民们正在新修成的文化长廊上张灯结彩,一派新年的喜庆气氛。
“李老板准备再捐3万元,叫我们采购一些过年物资,把年味过浓一点。”村支书李云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道上村万家山屋场休闲文化广场总投资43.1万元,其中,群众自愿参与筹资21.7万元、筹劳折计4.8万元,土地投入7.9万元,村级自筹8.7万元。
高桥村5组刚刚完工的休闲广场位于云溪湖畔,地面铺设灰色的花岗岩地砖,显得高端大气,健身器材和景观灯分布在广场周围,靠近湖边,建有一个休闲纳凉观景的亲水平台。
“广场建设很顺利,老百姓捐土地,义务投工投劳。”高桥村村支书徐林说。
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共同缔造,既有村民的主动参与,也有部门的全力支持。
2022年,通城县水利和湖泊局通过向省水利厅争取,将关刀镇的云水村、高桥村两个村纳入省级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项目范围,投资800余万元,进行亮化、绿化、美化,沿水库公路安装路灯,建设文化体育休闲广场,改建屋场,栽种苗木,整修排水渠道,两个移民村气象一新。
“建设项目时,我们注重因地制宜改善环境、打造特色,彰显地域特点,真正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通城县水利和湖泊局移民办主任徐慎说。
共享:绿水青山好家园
“二二三四五六七八……”1月4日18时30分,万家山屋场广场,健身操音乐响起,十多位村民随着音乐做健身操。
道上村万家山屋场离道上集镇约有1.5公里山路。以前晚间,村民跳广场舞去集镇广场,出行不便,有人还为此摔过跤。“现在好了,音响、路灯、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村民唱歌、跳广场舞、散步、纳凉,热闹得很。”道上村10组村民李念文说。
在高桥村环广场步道上,六组村民方光华老人带着孙子怡然嬉戏漫步。“我们住在路边,车来车往,没有一个方便散步的地方。现在好了。散点步,健点身,舒心啦。”老人说。
“像城市一样啦,我们村里有广场,有花坛,晚上的路灯照得雪亮。”76岁的潘国平老爹望着家门口的变化,惬意地说。
潘和兴是通城县关刀镇云水村5组村民。他如数家珍般讲述这个移民村的变化:门前的公路已从3.5米拓宽至6米,再也不会堵车了;附近山包上辟出一片休闲平地,建起红色的木亭子,登顶一望,壮阔的云溪水库尽收眼底;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广场即将竣工,成为村民久盼的广场舞舞台,桂花树、银杏树、野柿子树都已移栽成活,欢快的舞曲、休闲的村民,将很快成为这里寻常的一景。
“以前弯急路窄,每年都有四五起摩托车掉入湖里的事故,最近路面拓宽铺了沥青,装了防护栏,现在骑车心里踏实多了。”道上村5组村民黎友良说。
“我们老俩口在家养老,没事喜欢串串门。以前沟沟坎坎的,出站一脚泥沙,现在好了,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儿子开车来看我们,车子可以直接开到院子里。”云水村6组村民潘金玉说。
干净整洁的路面,生机勃勃的庭院,摆放有序的物品……环云溪湖走一圈,目之所及,处处是“绿净美”。
围绕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目标,环湖四村开启“党建引领+网格联动+群众参与”“积分制”管理试点,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各村委会设立环境管理员岗位,配备垃圾运输车、洒水车,负责每日垃圾清理,村民则“门前三包”,干部与群众“双向发力”,共同缔造“双向奔赴”。
“水库除险加固已经完成,道路拓宽黑化绿化亮化即将完工,沿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是时候发展云溪湖旅游了。我们将积极践行‘五共’模式,共同缔造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带领群众奔富路。”关刀镇党委书记黎望龙说。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柯建斌 陈新 贺春音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泉都观察】咸宁:擦亮小城镇 城乡“靓”起来
下一篇:
舞龙狮 猜灯谜 品美食 元宵节庙会邀你来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