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赤壁市羊楼司村把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2-08-26 08:33

7月20日上午,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司村村民罗来凤在自家厂房加工木椅,虽然天气炎热,但他干劲十足。

“以前,爱人和母亲身体不好,仅靠我和父亲打工维持生计。如今在干部的帮扶下,我建起厂房、置办机械,当起老板,一家人稳步致富。”罗来凤犹如把幸福写在脸上,藏也藏不住。

今年来,羊楼司村在赤壁市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下乡调查、村湾夜话、专题调研、重点走访,摸清产业振兴、人居环境、群众关切等方面问题,把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规划引领产业美

走进赤壁市莞泰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村民正将一车车木材边角料运进厂区。

“我们大力收购竹屑、木屑等废料,300元钱一吨,仍满足不了生产所需。”该公司总经理向太东说。

该公司通过收购利用周边竹木加工产生的竹屑、木屑、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生产加工销售生物质燃料,是一家“变废为宝”的绿色环保企业。

目前,该公司有22名员工,日产量50吨,产品供不应求。

赤壁市委办公室驻羊楼司村第一书记周军告诉记者,该村在2.7公里的107国道线两侧不足两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共有大小有104家市场主体,企业总产值超2亿元。其中100家是竹木加工作坊和企业,就业人员近千人。

在实践活动中,驻村工作队通过专题调研了解到,该村产业发展面临企业规模小、市场主体弱、市场知名度不高、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我们要为羊楼司村打响竹木加工产业品牌。”周军说,提档升级的基础工作就是把全村的竹木加工产业发展空间规划为三区两园,首先是打造村级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区和竹木加工产品销售展示和科技咨询服务区及电商、文旅结合中心,其次是打造竹木初制加工一条街和竹木加工产业园,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有这么好的产业规划,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向太东说。

共建家园环境美

傍晚时分,走进羊楼司村8组,一群老少正在跳广场舞。

“这个组有多家竹木加工家庭小作坊,现在天气热,他们上午工作,下午休息,晚上喜欢跳广场舞。”村支部书记李定波说。

6月下旬,驻村工作队联合羊楼司村“两委”在入户走访时,村民反映:跳舞的村民越来越多,队伍已经排到公路上,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路边有一块茅草地,藏有一条淤泥沟,一到夏天就散发出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生活。

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决定整治茅草地,并建起一个组级文化广场,既为村民跳广场舞提供场地,还能优化人居环境,一举两得。

随后,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努力,在赤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很快就清除了杂草、淤泥,开始组织广场建设施工。

李定波说,这个组级文化广场占地800平方米,规划建设文明宣传栏、安装健身器材。目前已经完成土地平整、砌沟等工程,即将进行硬化。

“文化广场建好后,生活环境将越来越好,9组的广场舞爱好者也想来入伙呢!”62岁的村民许孟英笑容满面。

赵李桥镇羊楼司村紧贴107国道,但适合集中建房的平地面积不大,国道沿线两侧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堆乱放等影响环境的问题较为普遍。

为了“刷新”村容村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动员国道两侧的加工作坊,全部转移到竹木加工一条街,并沿国道修建两侧街道,在民房与街道中间过渡部分连接区进行适用性美化改造建设,让民房与道路有机结合,乡村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群众幸福感越来越强。

为民造福生活美

“自从重建了这条连接线,我们出行、运输就更加方便了!”当日,羊楼司村3组村民陈水平骑车从一条新修道路上了皤河大堤。

该村3组、4组紧靠皤河,60多户村民住在皤河大堤中垸北面,有农田700多亩。

然而,在大堤与3组之间,有一条很深的行洪通道,一度让村民难以上堤,出行和运输受阻。

李定波告诉记者,这是因为前几年皤河大堤经过治理后,一处排洪口较小,只要遇到大雨,附近村民房屋就会被淹,陈水平家就是其中之一。

后来,村里被迫把一条既是生产生活交通连接线、又是防汛便捷通道的道路挖开行洪,由此造成该组居民出行要多绕道一公里,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自开展实践活动以来,驻村工作组多次组织开展村湾夜话,陈水平等多位村民提出要重建大堤连接线,方便他们出行。

如今,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争取下,赤壁市水利和湖泊局投入20多万元在原址重新修筑了一条长30米宽8米道路、下埋两排直径1.5米排洪管道,出行、排洪两不误,村民非常满意。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该村5组、6组群众反映:出村到107国道的主干道车多路窄,存在安全隐患。驻村工作队员因地制宜,拉直急弯,增加会车道,维修护栏,群众交口称赞。

该村农田地靠山脚,鸟兽危害、鼠害成灾,农田长期撂荒。驻村工作队组织机械统一机耕,组织肥料和种、药,统一发包给种田大户耕种,全村因此多种水稻400余亩。

“厂里务工拿工资,田里也有收益,荷包鼓鼓,幸福满满!”村民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镇强


编辑:胡少鹏

上一篇: 当科技“植入”4000亩稻田……
下一篇: 中青企协走进咸宁产业考察 杨军推介咸宁投资环境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