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市委书记孟祥伟再次深入城区交通场站,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推动问题整改和创文工作走深走实。他强调,要深入宣传、广泛发动,深耕厚植文明理念;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持续提升文明水平。
街头巷尾干净整洁、好人故事层出不穷、社区文化高潮迭起、志愿服务蔚然成风、文明实践落地有声……聚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干、党员干部带着群众干,全市上下形成“知晓文明、崇尚文明、践行文明”的浓厚氛围。
手握“绣花针”、胸怀“绣花心”,我市以民生为导向、以问题为靶向,用“绣花”功夫解决问题、补齐短板,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绣出文明“锦绣图”。
一问 “九龙治水”怎么破?
刷黑的路面干干净净,连犄角旮旯也难看到一片垃圾。车辆停放有序,房屋虽颇有年代感,但不显凌乱,单元楼前点缀着花花草草,几位老人坐在大树下闲聊……初夏时节,走进宏宇小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样温馨美好的画面。
宏宇小区是原咸宁宏宇公司第二制药厂工人生活区,药厂2004年改制后,这里长期处于“三不管”状态:垃圾乱堆,车辆乱放,广告随意张贴,路破了无人管,灯坏了无人修。
2019年,文明创建东风吹进宏宇小区,在党支部的引领下,这个老旧小区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小区从无人管、到有人管,再到人人管,共建共治共享激发了居民内生动力。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重。
各自为战、条块分割、各管一段、权责失衡、力量分散,导致“多头管”“交叉管”“无人管”……“九龙治水”这一体制弊端,严重阻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
“九龙治水”困局如何破解?咸宁的答案是:全市一盘棋,上下一条心,落实“四个一”,创文更有力。
全市相关单位和党员干部切实担负起创文责任,做到“一人一片、一天一事、一鼓作气、一以贯之”。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其实质,就是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科学化、常态化。
一人一片,我市将城区划分为八大联系片区,由一名市委常委领导牵头,多名市领导带领相关责任部门具体负责。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咸安区、咸安高新区担负组织领导辖区内创文工作的任务。并制作任务清单,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及目标。
一人一片,没有一寸土地缺失责任主体,责任层层压紧压实,创建步伐日益加快。在市领导带头示范作用下,各片区积极采取行动,对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无十有”工作清单,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以多种形式推进创文工作。
一天一事,为将创文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我市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
吹哨主体是街道办事处和社区,部门和党员干部要根据街道、社区的要求,真正地帮助工作,真正地解决问题,真正地从事志愿服务。通过工作日志和党员干部做好事,让部门和党员所做的好事实事可核查、可考评。
在这一机制的督促和鞭策下,各单位按照“一天一事”创建要求,切实坚持“为民、利民、惠民、靠民”理念,把创建过程作为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的过程的体现。
一鼓作气,全市上下锚定目标、形成共识: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迈进。
市第六次党代会更是明确提出,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创造高品质生活的牵动性、转折性、标志性事件来认识和推动,全市、全员、全域、全时共创文明城市。
一以贯之,确保创文工作天天有进展、周周有变化、月月有提升。
我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职机构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创建机制,做到常态保持、长效管理,不断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品质。
打破体制、条块、地域的局限,整合各方力量,坚持多方联动,一抓到底。我市彻底破解“九龙治水”困局,以实实在在文明创建成效赢得了群众的点赞。
二问 “顽瘴痼疾”怎么除?
车辆停放整齐、商家规范经营、行人有序通行……行走在咸安区温泉街道幸福路路段,群众交口称赞:创文改变生活,文明幸福你我。
因附近有集贸市场、小区、学校等,这条路的人流量一直都很大,过去乱摆乱设、乱停乱放问题严重,多年来难以根除,周边居民深受其苦、颇有怨言。
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就是创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今年3月2日,市城管执法委印发《中心城区“市容环境大提升”实施方案》,围绕“治乱、治脏、治违”部署专项整治大行动,正式开启市中心城区环境“美颜滤镜”。
针对幸福路问题,落实“定段、定岗、定员”岗位责任制,突出对主次干道、商业区、学校周边等重点部位巡查监管,对摊贩实施劝离说服教育,对不听劝告的顽固摊贩,及时取缔,建立出店经营、流动摊贩信息库,对反复违法的从严处理。
经过重拳出击、持续“亮剑”,幸福路如今名副其实,附近居民幸福感成色十足。
不文明交通行为、非法占用消防通道、“马路市场”扰民……创文征程上的这些“顽瘴痼疾”,严重拉低城市颜值、阻碍城市发展、影响市民生活品质。
面对这些的“顽瘴痼疾”,咸宁开出靶向治疗“五剂良方”,即:深、实、严、细、久。
“深”,做到深入为要。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确保创文工作不浮于表面、不脱离群众。
“实”,做到实处着力。全市党员干部将各项创文工作落小落细,落到实处,当好问题终结者,一步一步把愿景变为风景,一步一步把梦想变为现实。
“严”,做到严字当头。全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严肃对待、在行动上严格标准、在效能上严以问责,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创文工作。
“细”,做到细处入手。全市党员干部细化责任分工、细化工作要求,下足绣花功夫,做足细节文章,让创建工作经得起“细审”“细查”“细评”“细挑”“细看”。
“久”,做到久久为功。全市党员干部以久久为功、方得始终的心态,端正思想、放好心态、保持韧劲,坚持常态化创建,持续发力打好创文攻坚战。
针对楼道“脏、乱、差、堵”,城区小区“楼道革命”如火如荼进行,不仅打造了安全、整洁、有序的家门口环境,也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环境意识和家园意识。
针对电动摩托车加装雨棚,3月7日开始集中专项整治,通过现场拆除、罚款、劝导教育等手段,如今雨棚不再是一道“刺眼”风景。据统计,共拆除2万余顶,专项整治将常态化开展。
针对屋顶违建,迅速打响“屋顶革命”。西河社区茂林湾小区屋顶私搭乱建现象严重,不仅影响城市形象,还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在社区和部门合力下,成功拆除20多户,亮出城市天际线。
聚焦重点、主攻弱点、突破难点……创文工作落细、落小、落准、落久,体现在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的理念中,贯穿于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各环节。
路面告别“大花脸”、礼让斑马线成常态、背街小巷保持高颜值、空中“蜘蛛网”不再肆虐……把群众需求放心上 让创建成果惠万家,我市用足“绣花”功夫,消除城市治理中的“盲区”“盲点”,在补齐短板中努力奔跑,让治理的针脚更细密、城市的运行更顺畅、百姓的生活更美好。
三问 “同心圆”怎么画?
戴上党徽,拿起扫帚,清除路面垃圾,进行文明劝导,宣讲卫生知识,倡导文明生活……每到周五下午,身穿“红马甲”的咸宁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是街头最美的风景线。
这群“红马甲”,有的活跃于主次干道上,或手持扫帚撮箕,或持夹子垃圾袋,不放过一片纸屑、一个烟头;有的忙碌在街道边,或清扫路面、或整理电动车排放、或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有的深入小区里,铲除“牛皮癣”、清理楼道垃圾杂物、宣传创文知识……
“爱城、护城、洁城,人人有责。”“红马甲”们表示,作为党员更应当先锋、作表率。
这群“红马甲”,有个共同的名字——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
2020年以来,我市各行各业成立了118余支“唐光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一大批党员干部传承唐光友的精神,将“奉献为民”写在鄂南大地。
他们走遍咸宁,深入大街小巷,走进群众心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示范作用,激发市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和信心,持续产生助力创文工作的红色动力。
面对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没有过路客。
怎样做到文明共建共享,创建为民惠民?根据市委“五到四从四多”工作法要求,我市在创文工作中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机制,全市党员干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共绘党群同向、干群同力的最美“同心圆”。
从机关到社区,从干部到群众,从城市到乡村,人人参与创建,个个奋勇争先,凝聚起全民创建的磅礴力量,形成共建共享的创文格局,奏响动人和谐的创文乐章。
3月5日上午,咸宁义工协会45名志愿者前往汀泗桥镇和马桥镇开展“点滴微笑、爱暖空巢”志愿活动,走访慰问12户孤寡老人,为他们义诊、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并送上爱心物资。该项目由市红十字会和咸宁义工协会共同发起,已持续4年。
5月21日上午,200余名由村民、机关干部、城区酷跑志愿者组成的“红马甲”,沿着淦河徒步,一路上捡拾垃圾,宣传环保理念。
咸安区向阳湖镇北岭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运用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礼品成为关注的热点,吸引村民主动参与敬老助残、卫生大扫除、疫情防控、森林防火、防汛抗旱等志愿服务活动。
团市委、市少工委、市志愿者协会动员全市各级团组织、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创文宣传、种树植林、卫生洁城、扶贫助困等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少年用青春之光扮靓文明之城。
“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渐成我市社会新时尚。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共有注册志愿者42.2万人,较2019年新增5.3万余人,志愿者总数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59%。
厚植文明沃土,盛开文明之花。300万咸宁人,正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主动自觉崇尚文明、身体力行践行文明,凝聚起强大的文明向上之力,推动生活品质和城市底蕴的双提升,持续让幸福底色擦得更亮、让文明建设成色更足。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敏
编辑:胡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