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每年产值增速30%以上,三年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五年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建成全省乃至中部电子信息产业的特色发展基地和转型示范基地。”日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了电子信息产业“一三五”发展目标。
未来,怎样推进咸宁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发展?
规划先行,引领电子信息产业科学发展——
“将智能终端元器件、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绝缘材料、大数据和软件服务等行业作为发展重点和主攻方向。”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未来将围绕“一极两翼多点”的空间布局,创新发展模式。
在“一极”——咸宁高新区核心区,紧紧依托南玻光电、奕宏精密制造等企业,打造光谷南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优先承接发展新型显示、智能安防、物联网等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电池模组等产业环节,完善消费电子产业集群链环。
在“两翼”——通城和赤壁支撑区,赤壁市依托维达力实业,重点发展5G手机后盖产业和高清大尺寸显示屏产业,围绕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领域打造新的增长极。通城县积极谋划建设中国中部高端线材产业基地,到2023年,电子线材生产企业将达到100家,产值达到100亿元。
在咸安区,重点发展通信射频连接器等通信产品配套器件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嘉鱼县,重点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及相关配套产业;在崇阳县,重点发展电池模组及相关配套产业,通山县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及相关配套产业。
创新驱动, 为电子信息产业培育新动能——
“正与上海交通大学新材料学院、华中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合作,推进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公司也在进一步加大自身研发力量,加速新风空调的研制和生产……”日前,赤壁的霍尔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创新驱动下,该公司研发、生产、销售节节攀升,目前已启动创板上市工作。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接下来,我市将继续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产品有市场、研发能力强的企业。并建立企业研发投入统计监测与考核机制,推动企业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
我市将以智能终端元器件、新型显示材料、高性能绝缘材料等本地具备一定技术基础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为突破口,加快本地研究院的引进或设立,推进产学研深入合作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服务升级,让企业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去年底还在找厂房,3月就落户赤壁投产,到6月已经完成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来自广东的中亮光电公司负责人说,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扩产问题,得亏了赤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热情服务。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及时解决三赢兴光电用工缺口100人;帮助泓硕电子协调员工上下班出行不便问题;为三赢兴电子、星火原科技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解决贷款1.75亿元……我市始终坚持强化服务,为企业解除用工、生活、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
我市已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年度考核指标,织密横向到市直相关部门、纵向到县市区和高新区的工作网,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便捷、优质服务。
对于投产企业,各相关部门积极帮助企业用足用活政策,全面落实各级支持政策、税费优惠政策和企业减负政策。还将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为电子信息领域高精尖企业提供无微不至的“店小二”服务。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莉敏 通讯员 翟敏)
编辑:何凡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清减降”行动减轻企业各类负担13.6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