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用心用力用情守护全县52万人“舌尖上的安全”,去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今年,崇阳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大委荣获“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崇阳是如何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的?5月8日,记者探访崇阳县一个个食品安全示范点和监管现场,寻找答案。
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一票通”
“不管给哪个单位送货,一定要记得给人家把票票开上。” 早上6时左右,崇阳大市场经营户汪国林,一边忙着接待顾客,一边提醒老伴。
汪国林所说的“票票”,就是2016年6月1日开始在崇阳大市场推行的“一票通”,即崇阳大市场食用农产品销售凭证。老伴拿起“票票”,认真填写着食用农产品名称、产地、规格、数量、单位、单价、金额、销售者名称、证照号码、货主和购货者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虽说填写起来很麻烦,但上面印着“以上食用农产品均已履行进货查验收法定程序,索证索票齐全,销售者特此声明”,还有经办人的签名盖章,消费者认可,放心。汪国林说:“现在收货、送货都得凭这个票据。我们给学校或者单位食堂送货,没有这种票据对方也不敢收。”
汪国林是骑着一辆“以路为市、 以街为市”的旧三轮车卖肉开始从事个体经营的,随着几个孩子上了大学,老俩口又从“脏乱差小”的原城北农贸市场搬到了总投资1.98亿元、占地面积10600平方米的崇阳大市场。
作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农贸市场,崇阳大市场是全市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实现了人车分流、干鲜分设和电子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集批发、零售、配送、仓储、餐饮为一体的新型多功能综合体。在近300个摊位和20余个商铺中,汪国林就拥有4个摊位和4个商铺。
崇阳大市场严格实行“一票通”制度,以“合格证+快检”方式,在市场设立检测办公室,对市场各类食品进行快速检测,发现有销售假冒伪劣和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立即禁止销售,并在电子显示屏予以公告。
市场快检室的建立,实现了零距离监管,守住了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第一道重要防线,市场交易额和客流量平均每年递增18.1%以上。
全市唯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杜绝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从崇阳县城出发行驶至苦竹岭脚下,可以看见一座占地面积24亩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建筑。
这里有一条全市唯一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生产线,日处理能力20吨,年可处理病死猪30多万头。中心配置全封闭冷藏专用车22辆,冷库容量476立方米,来自全市的病死畜禽都在这里进行无害化处理。
“以前,对病死畜禽大多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但有少量偷偷流入市场销售,危害群众健康。” 崇阳县市场监管局局长张大委介绍,建设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杜绝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2019年12月,根据市政府要求,总投资2900多万元的崇阳县禾和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建成运行。该处理中心在咸宁市6个县市区设置6个收集中心、11座冷库,在各大中型养殖场和各乡镇设置600多个收集暂存点。每天巡回收集,及时处理,实行全程封闭式收集处理、全省联网可视监管。
处理中心采用的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干化制法处理技术,病死畜禽经过高温高压化制的方式彻底灭菌,然后经过烘干脱水、压榨脱脂、粉碎等程序完全分解为油脂和骨肉粉末。油脂提练成生物柴油,骨肉粉用于制作有机肥料,实现有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产生的污水经过10多道工艺处理消毒后达标排放,产生废气采用UV光催化等6道工序处理后达标排放,是深埋、焚烧、化尸池处理等方式不可比拟的处理方式,既可改善环境,又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效益极为显著。
目前,崇阳县共创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区37个、屠宰场3个,都严格执行生猪入场检查验收、屠宰操作、肉品品质检验、无害化处理和肉品质量信息追溯制度,与禾和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签订委托无害化处理协议。
在这家全市唯一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年处理病死畜禽达6000吨,年产副产品花肥用肉骨粉1116吨、工业油脂540吨。
“互联网+监管”系统:保障餐桌上的安全
早上8时,崇阳县青山市场监管所所长汤祥武提前半个小时就来到了二楼办公室,打开“智慧监管平台”,浏览了接入平台的几家学校食堂、超市、食品经营户还有药店的经营情况。
没有发现异常后,他又来到一楼办公室,仔细查看了餐饮服务提供经营者风险等级与亮化分级评定登记台帐和食品经营风险分级监管登记台帐,对照食品经营“4321”的监管频次,心里琢磨着今天先去哪家开展现场巡查监管,路线咋安排。
在市场监管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汤祥武心里总有一股子压力,因为现在所有的巡查监管都要录入全省食品日常监管系统,“互联网+监管”系统已经覆盖了日常市场监管执法工作的每一处。
2017年,崇阳县就以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为契机,探索智慧监管机制。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智慧监管,打造市场监管服务“一张网”。实现了市场主体的网格化+分类监管、投诉举报指挥调度、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综合案件执法、质量安全监督几大功能,完成了行政许可一体化、市场监管一体化、消费维权一体化、行政执法一体化、质量监管一体化等五个一体化建设。
创新了监管模式,通过信息化、网格化管理,形成“点、线、面”立体监管格局,提高监管效率。全县共接入食品生产经营者511家,覆盖生产企业、食品销售店、学校、药店、餐饮店等领域。
以“互联网+明厨亮灶”为例,监管人员运用后厨视频智能巡检系统对全县“互联网+明厨亮灶”的视频监控画面进行抽样抓拍,再通过人工识别或AI人工智能识别,对违规行为实现线上远程监管、整改任务跟进;经营主体可通过系统完成对整改任务的接收及报送,从而实现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向无纸化、智慧化转变。
目前,全县151家学校(幼儿园)食堂100%建成“明厨亮灶”,有108家学校(幼儿园)食堂实现了“互联网+明厨亮灶”。
连续5年,全县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坚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底线。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江世栋 焦姣 丁伟 通讯员 柳军霞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市推出升级版《首违不罚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