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企业脱胎换骨,一个个产业发展壮大。
初夏时节,咸安经济开发区一片繁忙。各大企业满负荷生产,园区主干道——通江大道车水马龙。
“这几年,咸安经济开发区发展步伐加快,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得益于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提档升级,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发展的动力源源不绝。”开发区主任陈娟说。
6月5日,记者走进该区部分骨干企业,探寻技改转型之路。
华宁防腐:一枝独秀立潮头
走进华宁防腐科技产业园,只见园内成堆的矿山管道整装待发。疫情期间,该公司与厄瓜多尔签下的3000万元订单,如今已到交货的时候。
“原来担心疫情发生后,大家没活干了;恰恰相反,今年这几个月,我们不仅涨了工资,还新增了13个就业岗位。”公司副总经理熊永斌笑着说。
烈火炼真金。作为国内工业防腐领域的一枝独秀,华宁防腐始终致力于发展全流程产业,减少外部客观条件的制约。近年来,公司“内外兼修”,全方位推进技改。
在华宁干了18年的员工郑幼明对公司的变化深有体会。
“曾经的L型挤出机产量低,误差高,应用在矿山管道中,耐用性大打折扣。2015年,公司花费2000万元更新德国贝尔挤出机,使工作效率提升了8倍,产品误差缩小5倍。”郑幼明说,新装备的生产线产品合格率高,车间环境卫生好,工人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产品出厂便是“一级品”。
这样的变化,在公司3个分厂每一条生产线,不胜枚举。
设备升级只是转型的一方面。公司引入“阿米巴”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转型,将企业划分成一个个独立核算的小集体,实现人人经营,全员参与。这充分激发了员工积极性,多项管理改革推开,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为了错峰用电,员工们主动要求公司调整作息时间,一年就为公司节省了十几万元电费。
技术进步永无止境。当前,华宁防腐投资1.46亿元,启动二期设备分厂建设,向全流程产业链又迈进了一大步。
其中,“防腐耐磨研究院”是一大亮点。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的团队合作,投资4000万,在企业内设立防腐耐磨研究院。
“研究院设在企业内,比去高校和科研机构购买新技术更加实用、高效、有针对性。”公司董事长蒋金中说。
“原来,我们只做橡胶防腐;如今,我们还在耐磨上做文章,已经延伸至设备的安装、维修和保养;未来,研究院还将大力研发陶瓷、塑料、弹性体、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并在第一时间实现批量生产。”蒋金中说。
一场华丽的蜕变,已初现峥嵘。
天源纺织:浴火重生变龙头
“今年市场需求回暖。元至5月,公司苎麻产品出口500万美元,超去年同期。”天源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晓燕说。
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底,由原精华纺织有限公司纯麻纺车间组建而成,今天已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达3亿元的骨干企业。
“技术进步挽救了我们麻纺企业!”回忆公司发展历程,胡晓燕感慨万千。
公司成立之初,苎麻脱胶需用强酸、强碱高温浸泡。这种脱胶方式污染严重,公司有被随时关停的危险。
痛定思痛,咸安区2008年找到华中科技大学寻求科技解困。该校派出科研团队,围绕生物脱胶技术开展产学研合作。经过多年探索,他们终于培育出吃胶的“大胃王”——菌株,由生物脱胶取代化学脱胶。最新的生物脱胶技术广泛应用后,化学品用量减少90%,燃煤减少约64%,废水减少约57.4%,加工一吨原麻比化学脱胶节约2000元。
关键技术的突破,使天源纺织在内的咸安区苎麻企业浴火重生。
技术更新永不停步。近几年,该公司持续推进设备升级——“机器换人”。2018年技改投入2000万元,2019年投入3000万元。今天,公司生产线扩大,产品品质提升,用工越来越少,车间环境越来越好。
记者走进数千平米的苎麻汽纺车间,4条纺纱生产线马力全开,却不见来回穿梭的纺织女工。
打包车间里,曾经“日夜颠倒齐上阵”的高强度劳动也不复存在,几台机械手承担了所有“重活”。
混纺车间里,长达39米的细纱机“孤独”地运转,一位女工只需定时检视一下机器运转是否正常即可。
而在过去,一台细纱机生产线,至少需要4个人合作,才能开动。
虽然疫情对天源纺织公司带来了运输、销售、外贸出口冲击等不利影响,但没有造成减产。
“我们集团已经跻身国内一线品牌、国际知名品牌,在苎麻纺织领域,我们是龙头,在全世界保持着话语权。”胡晓燕自信地说,外部环境的恶劣,只会淘汰效能低下、产能落后、技改滞后的“慢鱼”,对于“快鱼”而言,市场永远在那里。
洪盛模具:水滴石穿博量变
2015年落户咸安的洪盛模具公司,主营高端汽车零部件的模具研发、生产、销售,是宝马、奥迪、奔驰、玛莎拉蒂、劳斯莱斯等豪华品牌的模具供应商。公司大部分产品出口。
作为一家“车轮上”的企业,汽车工业领域的每一丝风吹草动,都牵动着洪盛模具的技术升级。
这些年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始终朝着“轻量化”迈进,能带来更好的操控性能、更低的能耗,进一步降低车企的生产成本。
技术进步必须与市场同频共振。洪盛模具从创办之日起,技术更新一直没有停步。
当大客户宝马汽车提出“苛刻”的轻量化需求时,洪盛模具第一时间拿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现在有多达120人的研发团队,这是我们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压舱石’。”公司工程部主管方元林说。而在五年前,这支技术团队的数量尚不足40人。
五年来,洪盛模具紧盯各大工科高校招聘,新人入职后由老员工“传帮带”,开展专业培训,不断扩张研发能力,积累量变。
如今,公司的研发团队每年能完成近200个项目,涉及几十个车型,设计周期也缩减一半,甚至应用在某豪华车型上的全球首款最新配件,也被客户指定交由洪盛模具设计开发。
和研发团队同等重要的,还有该公司的加工团队。
“车型的变化、技术的革新让我们的模具始终在升级,不仅要适应轻量化潮流,更要兼顾模具的生产寿命和合理性,这对模具生产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副总经理郑琦告诉记者,5年来,该公司在数控机床方面的技改投资已达2.7亿元,其中多台先进的五轴高速加工中心让公司的加工团队实力大幅提升。
除了模具的设计加工之外,洪盛模具还亲自涉足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领域,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去年,该公司产值达1.8亿元,今年前5个月就已实现8000万元产值。
“疫情的影响,只是让我们的项目延期,但却没有夭折,供需永远都存在,我们有信心突破去年的业绩。”郑琦自信地说。(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大乐 周荣华 吴文谨 特约记者 胡剑芳 )
编辑:hefan
上一篇:
下一篇:
省市专家通过“六大”活动 为咸宁发展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