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饶敏 王莉敏 吴文谨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赞颂的是竹子的坚韧品性,无论峰峰岭岭,还是沟沟壑壑,竹以坚贞不屈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
素有“楠竹之乡”美誉的咸宁,竹子精神广为传颂。
在咸宁高新区横沟桥镇长岭村11组,有一位94岁的老党员镇万明,为新中国的解放与和平事业立下赫赫战功,退伍回乡后历经磨难,却如竹子一般不屈不挠、不改本色,用行动诠释着“终身跟党走,一生报党恩”的铮铮誓言。
一摞军功章,他缠上红丝带
小心翼翼拉开红丝带,徐徐展开一叠旧报纸,形状各异的战争纪念章,字迹斑驳的立功光荣证、军官身份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牌、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牌……露了出来。
这些是镇万明在战场九死一生的证明: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中,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三次。
94岁的镇万明眉发皆白,面容沧桑,但表情平和。记者的到来,将遥远的时光一下拉到眼前——
“三丁抽一,五丁抽二……”1947年冬的一个清晨,国民党拉壮丁的队伍进了长岭村,打破了小山村的宁静。
那年,镇万明22岁。镇家兄弟三个,他排行老三,被强行带走。
一路向北,来到郑州。幸运的是没过多久,部队将领投诚,镇万明所在部队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成为解放军9纵队27旅81团2营5连的一名战士,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胜利后,部队南下挺进大别山,在安徽省旺江县整训。之后,解放军横渡长江千里追击,镇万明先后参加了大别山行军、渡江作战、千里追击、两广战役。
那时的镇万明虽是一名新兵,但年轻的眼眸里看不到恐惧,看不到退却,只有火,只有炮,只有勇敢地向前冲。“那段日子,每一天都在路上,每一天都在跋山涉水,但和战友团结互助、并肩作战的经历,我还记得很清楚。”镇万明回忆道。
1949年新中国成立,对于镇万明个人也是意义非凡,他荣获“二等英雄模范”称号,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整整70年后,回想入党的那一刻,镇万明记忆犹新。
“你想入党吗?”一次激烈的战争空余,班长拉着他轻声问。“当然!”镇万明毫不犹豫地答应。他的入党介绍人是四班班长王志忠和机枪班班长古九庭。那时入党是秘密的,连进入培训场所都需经过层层哨岗,原本3个月的预备期也被临时缩短。两广战役前夜,镇万明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镇万明的首个一等功是在贵州剿匪时立下的。
1950年,部队到达纳雍县,那里土匪猖獗,白天伪装成劳动人民在田里干活。一次,一位通信员给在当地任乡长的部队指导员送信,惨遭土匪杀害,土匪换上通信员的衣服送去假信,造成一个多班的战士伤亡。
战士们对土匪恨之入骨,但解放军的军规是不能打,不能骂,时任班长的镇万明只能带领大家进村入户逐一摸查,宣传发动,滴水穿石地做群众工作。因出色完成剿匪任务,并缴获大批武器(其中有一挺机枪),他被记为一等功。
战斗英雄的光环,激励镇万明更加坚定地追求进步。1950年6月,战火烧到鸭绿江,本可退伍转业的镇万明,又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成为15军45师135团的一名志愿军。
镇万明与革命烈士黄继光在同一个营,同为通信员。1952年10月19日夜,他们奉命天亮前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必须组织爆破组炸掉敌方火力点。第一、第二爆破组前赴后继,全部壮烈牺牲。第三爆破组冲上去,又被困在敌人阵地前,危急时刻,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眼,为后来者撕开一条血路。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敌人两个营。
这次战斗,肩负通讯工作的镇万明,发明用罐头盒装盐做地线的办法,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整整一夜,坑道通讯始终畅通,各营之间的联络一刻未断。战争结束后,他个人及所在的通讯连荣立二等功。
“我们活下来,可那么多战友牺牲了,可惜啊!”镇万明说。记者看到,看似平静的面容下,老人的手不停擅抖着。
硝烟散尽,尘土落下,房间重归寂静。老人轻轻地,静静地,将军功章和证书一一整理好,打包,系上红丝带,似乎在完成着一个庄严神圣的仪式。
一本明白账,他牢牢记心头
时光,让人老去;但岁月,没有让英雄弯腰。
1953年,镇万明跟随部队从朝鲜回国,1956年从咸宁195医院复员,分配至官塘驿林业站任站长。
从硝烟滚滚的战场,回到和平的家园,何其有幸。然而,命运就爱捉弄人,父亲早逝的镇万明,那几年间相继失去大哥、二哥,家中再无一个男劳力。
当兵为国尽忠,退伍为家尽孝。1962年,镇万明毅然选择回乡,回到年迈的母亲跟前尽孝,回到体弱多病的妻子身边分忧,养育三个幼小的儿女长大成人。
近10年的部队磨炼,让镇万明学到不少文化知识。回乡后,乡亲一致推荐“见过世面”的他当会计,负责生产队的账目和分发粮食。
“他一点私心都没有,四清运动(清工分、清账目、清仓库、清财物)中账目清晰准确,没人能挑出毛病……”83岁的村民镇方华回忆镇万明的过去时说。
镇万明家的家风好,远近闻名。他母亲是名接生婆,被村民亲切称为“戴妈”,为人无私宽容。
村民镇六一因出生于1961年而得名,是“戴妈”给了他生命。镇六一出生当天,镇万明的二哥刚去世,来人正犹豫着不敢进门去请“戴妈”接生,哪知“戴妈”得知消息后,两手一抹眼泪就去了产房。
“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村民冷兰仙赞叹。镇万明跟母亲很像,考虑别人的事多过自己。今年,冷兰仙儿子结婚,镇万明看她家中没有长辈在世,不顾自己94岁高龄,主动上门教她各种婚嫁礼仪。
但生活的磨难总是不期而至,年过半百时,镇万明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婿相继去世,只留下几个嗷嗷待哺的孙辈。白发人屡送黑发人,命运一次更甚一次地考验着镇万明。
“你是战斗英雄,是有功劳的人,现在老了,家庭这么困难,去找组织、找民政反映一下困难吧!”亲戚和村民这样劝他。
然而,镇万明心里有本账,过去的功劳已是历史,自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再说,政府每月发了补助,他不愿给组织添麻烦。
这些年,镇万明独自一人住在半砖半土的老房里,周围的老屋相继闲置、垮塌,邻居全部搬走,但他绝口不跟人提及自己无钱无力整修老房的话。
两个儿子去世后,儿媳都没改嫁,把5个孙辈拉扯大了。镇万明清楚,后辈们相当不容易,不能给他们添负担,也从不开口向后辈求助。
直到去年,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帮老人把旧房修整一番,修建了洗手间,添置了沙发,镇万明才算住上“新房”。
小孙子镇佳是90后,在他的记忆里,爷爷从没买过新衣服,一年到头只有那几件换洗。不过,哪怕衣服再旧,他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穿得整整齐齐,领口的第一颗扣子扣得严严实实,在部队养成的习惯70年未变。
一生跟党走,他用行动证明
“万明舅爷,党报的记者来采访您的事迹,您把参加战争的经历讲出来,让现在年轻人学学!”长岭村村干部彭家全与镇万明沾点亲戚,因为老人耳朵不好,特地来给记者做翻译。
彭家全说,老人很低调,不喜欢跟人讲立功的事情,只有拿组织“压他”,不然他总爱用“冇得什么好讲的”搪塞。
“嗯。我是1948年在河南郑州解放的……淮海战争结束后在河南周口整训,后来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5军45师135团……”
听说“组织”来人了,镇万明仿佛听到战场上的冲锋号,大声讲了起来。因为自己耳背严重,所以他一直保持大声,说着说着,口干了,喉咙哑了,不时咳嗽,却没有停下来。
记者端来杯子,请老人喝点水休息一会,他才停止讲述。在他眼里,只要是组织的号召,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牺牲生命都要完成任务,咳嗽一下算不得什么。
外甥钟俊华年幼时是姨父的跟班,曾随他生活过一段时间,只要有空就缠着姨父讲打仗的故事,从小埋下一颗报国为民的种子,后来也参了军,退伍后干了一辈子警察工作。他说记者的这次采访,是姨父讲得最多的一次,上次如此的激情讲述还是20年前。
1999年,咸安区公安局请镇万明为全局干部职工讲革命传统教育,他声如洪钟,慷慨激昂,仿佛回到战场。现场感动者无数,掌声雷动,久久不息。
“他一辈子真正做到了坚守初心,不改本色。”长岭村驻村第一书记钱鹏这样评论。
2015年11月起,咸宁首次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从长岭村启动第1期活动起至今4年,镇万明没有一次缺席,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下午,他拄着拐杖,一步步蹒跚走向会场,次次第一个到达。
他曾对钱鹏说,党对他不离不弃,老了不中用了,还帮助修房子,时常派人来看望,这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他没有理由缺席党组织的任何活动。
后来,村里看老人年岁已高,经常用车去接。9月29日下午,今年第10期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之日,钱鹏早早跟镇老约好,下午两点半接他。两点未到,镇万明就拄着拐杖,走到村口车能到达的地方,默默等候。
随着钱鹏的介绍,记者仿佛看到:长岭村会议室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现场,镇万明郑重地交上5元党费……重温入党誓词环节,他目光笃定地举起右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编辑:hushaop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