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人民公仆 老兵楷模——记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唐光友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19-10-28 07:48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荣华 朱哲


编者按:

湖北恩施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令人感佩。而在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张富清式”的老英雄、老党员。战争年代,他们出生入死冲锋陷阵,和平岁月,他们从人民功臣到无名英雄,都做到了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他们看似平凡,实则伟大,既彰显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也为我们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是咸宁军分区离休干部唐光友、崇阳县大岭村的吴炳堂、赤壁市碳素社区的张向温,横沟桥镇长岭村的镇万明。与挂在墙上、写在书里的英雄不同,他们就是我们身边鲜活的革命史,是温热而有力量的榜样,是燃烧信仰的火炬手。他们用长长的一生证明,容颜会老,而信仰不老,热血不老。

在我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今天起,本报刊载记者采写的四位老英雄先进事迹,敬请阅读。


今年国庆节前夕,湖北省军区咸宁干休所收到一笔特别的捐款,金额高达30万元。

“请把这钱交给国家!新中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要为祖国生日献份礼,为2020年全国脱贫出份力。”捐款的是位93岁老人,咸宁军分区原副司令员唐光友。

唐光友,一位在物质生活上把自己压榨到最低点,却把奉献的能量释放到最高度的老党员。他用奉献的一生,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最崇高的人性光辉、最赤诚的党性修养。

“我这一生是党和人民给的,一辈子报答不完党的恩情。”

——唐光友学习笔记

清晨,嘹亮的军号响起,省军区咸宁干休所五楼的一个阳台上,一面五星红旗迎着晨光冉冉升起,分外醒目。

在自家阳台上升旗,唐光友已坚持十多年。

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这一生是党和人民给的,一辈子报答不完党的恩情。”记者在唐光友的学习笔记中找到了答案。

1926年,唐光友出生于丹江口市一户佃农家庭。他在旧社会长大,家中9口人,父亲和两个兄长惨遭兵匪杀害,母亲带着孩子们在生死线上苦熬。他7岁干农活,受尽人间苦难。直到1948年家乡解放,他参加解放军,从此获得新生。

满怀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对新中国的无限热情,唐光友满腔热忱参加革命和建设,处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留下一串串闪光的足迹:1959年,襄阳发生水灾,他冲进咆哮的洪水抢救群众,被授予“抗洪模范”;1974年,生产队仓库失火,他带头冲进去救火,肩部被倒塌的屋梁砸伤。

国家和人民有困难时,唐光友总是把自己节省的钱捐献出来。1963年,襄阳程河地区发生水灾,他仅有130元积蓄,却拿出100元捐给灾区。1975年,他在武昌县蹲点,生产队修建粮仓缺少资金,他捐款200元。1976年唐山地震,他寄去200元,灾区把钱退回,他就上交100元党费。1981年,听说国家出现财政赤字,他拿出全部积蓄和给女儿办婚事的钱凑成1000元捐献。不料钱被退回,他就认购了1000元国库券,是当年咸宁个人认购国库券的第一人、第一多。

从襄阳,到郧阳,到阳新,到咸宁,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唐光友工作多次调动,他走一路,好事做一路。每到一地,他都把驻地附近的五保老人当亲人照顾,几十年来,先后资助过近百户贫困群众,为7位孤寡老人养老送终。

1985年,唐光友因病离休。离休后,他担心自己时日不多,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要活到老、学到老,坚持做好事一辈子……一辈子走正道,最后一步也不能歪,始终不渝地向雷锋学习,打好人生征途的最后一个句号。”唐光友在笔记本中这样写道。

离休后,唐光友的大部分精力献给了青少年。

他和老干部发起成立“关心教育下一代委员会”,先后担任市实验小学、温泉中学等8所中小学校外辅导员,作革命传统报告数百场。

他组织学生开展“读好书、做好事、帮他人”活动,为学生购买健康书籍。

他带领十几个学雷锋小组,长期利用节假日做好事,上街打扫卫生,到车站义务值勤,向灾区人民和残疾人募捐。

他走进落后青年家庭,用真情和爱心使80多名失足青年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

离休后,唐光友依旧竭尽所能,为国家、为社会捐献不止。

咸宁干休所有一份特别档案,里面有唐光友的捐献记录。唐老的捐献几乎年年都有。上世纪90年代,是以百元、千元计;新世纪以来,是以千元、万元为单位。多的年份,一年有上十次。捐献对象,或者是困难群众,或者是国家集体。大灾大难、全国党代会、国庆节……这些特殊的日子,他捐款数额更多。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3000元,交特殊党费3000元;2012年,交特殊党费10万元,向党的十八大献礼;2017年,党的十九大,捐款10万元;2018年10月,向国庆节献礼,捐款10万元…… 

“仅离休以后,唐老的历年捐款已超过110万元。”咸宁干休所所长陈金龙说。

一心奉献的唐光友受到党和国家肯定。他1965年出席北京国庆观礼,1979年被评为全军“雷锋式干部”;先后被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人民公仆、老兵楷模”荣誉称号;先后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接见;离休后被授予“荆楚雷锋传人”“感动荆楚十大杰出老人”“新时代最美咸宁人”称号。

“活着,是党和人民的儿子;死了,也是党和人民的儿子。”

——唐光友遗体捐献申请书 

1985年,是唐光友的人生转折点。他被查出患有食道癌,医生认为他最多活3年。

不幸面前,唐光友首先想到的是组织。他担心身体影响工作,决定提前从军分区副司令员岗位上退下来。有人劝他:“在职和不在职差别大得很,你还有两个儿子没有就业,怎么能提前退呢?”他说:“我身体不好,不退下来会影响工作;子女的前途要靠他们自己。”

当时,子女们都不在身边,省军区准备让唐光友到武汉休养,把女儿调到他身边。他谢绝了:“不能因为我是模范就搞特殊。武汉不进,女儿不调。”他给家人约法三章:私事不准用公家车;用药不准超标准;生活上不准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手术后,卫生人员见他饮食困难,专门开了几瓶氨基酸,想给他补充营养。他坚决不同意,坚持非处方药品不用。

半个月后,唐老病情稳定好转后,很快又闲不住了,要求并说服医生,毅然走出病房。回家休养时又来到社会福利院,他要看看这些孤寡老人。

“老唐,你是全军的英模,老本够你吃一辈子了,别这么拼命,该好好歇歇了。”面对朋友好言相劝,他说:“正因为我时间不多了,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少,所以我得珍惜分分秒秒。”

唐光友坚持体育锻炼,与癌症作斗争,练气功,长跑,冬泳,他都尝试过,还获得过市直长跑比赛老年组冠军。从患病至今34年,他的病情一直控制得很好,除有一点消瘦外,没有什么别的变化。

今年93岁的唐光友精神矍铄,走路不需拐棍,,被誉为“抗癌司令”。专家们认为他创造了奇迹。

2012年体检,唐光友身体基本正常。这个结果让他萌发捐献遗体的念头:“请医学专家把我的遗体解剖进行研究,看对病症患者有没有作用。”“如果癌症患者都能多活10年8年,那该多好呀!”

当年10月25日,他正式向红十字会申请捐献遗体。“我活着,是党和人民的儿子;死了,也是党和人民的儿子。把一生献给党和人民,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和幸福。”他在申请书上写道。

唐光友是目前我市年纪最大的遗体捐献申请人。

这几年唐光友年事渐高,活动范围慢慢缩小,但奉献的本色依旧,力度更大。2017年8月17日,唐光友党员关爱救助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成立。现场共捐赠48万余元,其中唐光友捐款30万元。基金主要用于救助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困难儿童、困难留守儿童、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

“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唐光友学习笔记

“工作是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同志看齐。”唐光友把雷锋的话工工整整抄在笔记本上,一直这样教育子女。

“唐老的家产,上世纪60年代不够一担挑,一头还加个小孩。70年代当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家产一板车。80年代当军分区副司令员,家产不够一汽车。”陈金龙说。

如今,唐光友住在部队干休所,家里陈设简单。电视机和沙发最新,是儿子买的,其他的大多是老家具。客厅藤椅破了个洞,上面加块垫子继续用;餐厅有个小木桌,用了50多年;厨房的冰箱,是儿子淘汰的80年代购买的旧冰箱;床铺是从部队作价买的简易木铺,床单被褥是用过的军用品,洗得发白,打有补丁。

除了这套房子,唐光友没有其他家产。

2007年8月,受唐光友资助的3名贫困生都考上重点大学,他们和父母专程赶到咸宁报喜。看到唐光友身上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家里几件破旧家具连油漆都快掉光了,中午吃剩的一点饭菜还要留着晚上吃,他们都落泪了。

平时,唐光友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草鞋布衣,用的是陈旧品,日常开销少,节省下来的工资、荣获的奖金和慰问金,全部捐献给了社会,用他的话说是“公来公去”。

唐光友对家庭“贡献”少,子女不仅没有沾过他的光,反倒吃了不少苦。

大儿子建国当兵复员,他找到安置办,推荐儿子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宜昌当铁路检修工,天天爬山越岭,巡查线路。

二儿子建江高中毕业后,他动员儿子去新疆支边,后来参军复员后在宜昌当电力工人。

小儿子建海,当兵复员后在咸宁保险公司干外勤,长年累月在外奔波,2014年不幸因车祸去世。

女儿建辉,下乡两年后招工到咸宁方向机厂当磨工。

后来,建国和建辉相继下岗,兄妹俩只好去打工。当时正是孙辈们读书花钱的时候,唐光友没有丁点儿“表示”。“即使父母为孩子们营造了最好的安乐窝,也不能保证他们永远走正路。只有给他们留下艰苦奋斗的精神,才是无价之宝。”他说。

1981年,建国、建辉先后结婚,唐光友除了各给300元钱外,其他什么都没有。

时长日久,老伴和儿女们对唐光友越来越理解。老伴常对他说:“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们的养老金吃不完、用不完。只要心情舒畅,我们就要为社会多献一点爱心,多做一点奉献。”建国说:“你们二老辛苦大半辈子,我们自己的路自己走。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为党为国为民多做奉献,这些精神财富,比送给我们金山银山还要宝贵。”

“回顾几十年的苦苦追求,我逐渐理解雷锋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的价值观。”唐光友在学习笔记中写道:“党和人民给了我一切,我又把一切献给了党和人民。虽然奋斗一生,没有万贯家产,可我并不感到遗憾,反而觉得精神更加充实。我这样做感到无上的光荣!”

这是唐光友的心声,也是一位老军人的情怀和追求,更是一位共产党人的毕生信仰和高尚情操。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咸宁怎么干③】打造产业投资洼地
下一篇: 咸宁市委常委会会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