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头等大事来抓,有效改善农民群众的用水条件和生活水平,全市226万农村群众告别了肩挑手提的历史,喝上了自来水,从“喝水难”到“有水喝”的难题已基本解决。日前,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围绕“关注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主题,走基层、看变化、访成效。
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吴文谨、特约记者胡剑芳报道:9月27日上午,在咸安区高桥镇水厂,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日常管护工作。轰鸣的机器声中,一旁静静流淌的高桥河水被抽至水池,经过沉淀、过滤、消毒等程序后,清冽的自来水再由增压泵送往全镇。
高桥镇是高桥河的发源地,地表水丰富,群众依靠打井取水。但由于该镇地表以灰质岩为主,井水杂质较多。2012年,由该镇自主运营的高桥镇水厂动工修建,项目总投资1005万元,当年就完成了主体工程,自此,该镇迎来“自来水”时代,实现了“有水喝”到“喝好水”的飞跃。
自2004年起,咸安区开始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并针对不同供水工程,探索实施控股运营、民企投资运营、承包私人运营、政府自主运营等多种管护运行模式。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成规模水厂10处,小型集中式供水工程345处,自来水通水率达89.1%。
而对于未通自来水的地区,该区则采取分散式供水措施。
作为山区供水末端的双垅村,山高路远,供水困难,属单村建水池集中供水模式。今年伏秋连旱,水源枯竭,蓄水池水也干了,20多天来5个村民小组只能依靠政府送水维持生产生活。与此同时,一场偏远山村群众饮水工程战役也在同步开展。
经过综合研判,该区水利部门按山形地势水流方向,钻地182米,打出了一口日供水120吨的机井,可供周边1400余群众使用。
“目前,建设材料已到位,泵站机房一周内可建成,预计本月18日可开始逐组供水。”咸安区水利和湖泊局局长张浩业说。
目前,咸安区2018-2020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EPC项目正在有序实施当中,该区财政计划列支1.58亿元,旨在于2020年将项目全面建成运行,彻底解决咸安区分散式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编辑:yangweijie
上一篇:
咸宁推动高质量发展十问⑨ 改善民生,怎样共享新成果?
下一篇:
王远鹤在咸宁高新区调研要求形成合力加快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