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世栋 特约记者 胡剑芳 通讯员 周思烨
8月3日早上8点刚过,央视10频道导演乔森一行挥汗如雨,在潜山广场拍摄由温泉办事处温泉社区表演的《守月华》舞蹈。
青山桂作伴,嫦娥舞月宫。咸安,这个有着月亮崇拜的千年古城,全国中秋文化的传承地,正缓缓揭开中秋祭月的神秘面纱。紧接着,央视摄制组又前往桂花镇拍摄做月灯,选祭月司仪传承人等。中秋节,全国观众都可在央视10频道《我们的节日》观看《守月华》。
近年来,咸安区在挖掘整理、申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69个的基础上,建传承基地,确定传承人,编精彩节目,让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醒复活,进而走上舞台,走进景区,得以活态传承。
7月26日,在咸安国家级非遗项目《镇氏风湿病马钱子疗法》传承基地,很多市民一边咨询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的“三伏贴”,一边参观该院的非遗传承馆,里面陈列着马钱子、乌梢蛇、地龙等治疗风湿病的药材及切药碾药熬药器具等。
“作为国家级医药类非遗,我们要义不容辞地传承普及中医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院长镇水清对记者说。5月11日,香城都市报联合该院开展了“小小中医师,国粹传承人”体验活动,通过中医基础讲座、做香囊、体验中医按摩等一系列活动,让小记者们感受传统中医药的魅力。目前,每天来医院贴“三伏贴”的有1000多人。
“正月里来正月正,农家只想茶发荪。”今年78岁的古田茶歌传承人胡耀传,一见到记者就亮开嗓子唱了起来,歌声悠扬、淳朴、动听。从十几岁起,胡耀传就跟着金妈、周昌和等人围着火炉学唱古田茶歌。现在,胡耀传手把手教胡耀斌、周振武、刘杏子等十几人唱歌,组建了古田农民艺术团,哪里有活动就到哪里唱。
去年9月23日,咸安区举办“贺胜桥杯”第二届社会文艺团队(民间)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展演。现场观看演出的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黄树清认为,汀泗桥镇星星村表演的瑶族盆鼓《部落遗风》和高桥镇表演的高桥竹梆《竹梆声声赞咸安》,挖掘出了咸安乡土特色文化,值得传承和发扬。
如今,大幕的高腔戏,双溪的喇叭锣,桂花的守月华,汀泗的脚盆鼓和古田茶歌等30多种原汁原味的非遗文化正如雨后春笋般复活,成为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的亮点。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