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姜明助、谭昌强、通讯员孙金龙、马映报道:“合同搞正规点好,白纸黑字一清二楚。我们承包起来心里有底,集体也不会受损失。”2日,谈起承包村里鱼池一事,嘉鱼新街镇三畈村村民张新港,对和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这一关键环节称赞不已。
今年6月20日,张新港正式与三畈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以每年13万元的价格承包了该村大咀湖鱼湖。
这份合同的签订颇为曲折。原来,三畈村在2018年初对大咀湖鱼湖公开招标发包时,被该村村民张某以低价强行取得一年承包经营权。合同到期后,张某既不缴纳承包费,又拒不退出,甚至强行霸占集体土地开挖鱼池,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
后经新街镇政府、国土、派出所等多方调查取证,张某于今年5月被刑拘。6月20日,张某补交2018年承包费13万元,退出鱼池。在随后举行的公开发包中,该鱼池被张新港承包。
大咀湖鱼湖的重新发包,是嘉鱼县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合同清理的一个生动缩影。
嘉鱼县是全省闻名的鱼米之乡、蔬菜之乡,下辖8镇、79个村、21个社区,拥有农村集体资源面积17.8万亩。
一个时期以来,村级集体资源管理较为粗放,特别是“三资”合同管理不规范,存在合同时限不规范、承包面积不准确、价格过低、承包费拖欠及承包双方责权不明等问题,既阻碍了集体经济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
今年,嘉鱼县出台《嘉鱼县 2019 年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全县清理完善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实施方案》等文件,聚焦“三资”合同存在的系列问题,以簰洲湾镇为县级试点,其它镇各选取1-2个村作为镇级试点,展开全面清理。
按照“全面收集、重点审核、分类整理、价值评估、综合认定、合理处置”等六个步骤,由该县组织部门牵头联合纪委、农业、公安、司法等部门成立工作专班,下沉到村组一线,对集体“三资”合同进行全面摸底并登记造册。
在对合同主体、程序、期限、标的等内容进行重点审核后,工作专班按照合同无效、无权占有、变更规范、合同违约等不同类别,相应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认定,最后依法依规进行处置。
簰洲湾镇枇杷种植大户邓卫东,是该镇开展“三资”清理试点后最早重新签订合同的承包户之一。
他告诉记者,重签合同,一开始还是有抵触情绪,但经过村干部的分析,发现合同确实存在问题。“合同规范完善后,村里得到应有的收益,老百姓也心服口服,对我来说也多了一份保障,心里踏实多了。”
“以前,我们对集体‘三资’掌握不精准,有些还是一笔‘糊涂账’。”工作专班成员、嘉鱼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任志新坦言,这次通过清理,摸清了村集体经济家底,为农业农村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初步统计,通过清理,截至目前,嘉鱼全县集体“三资”面积由10.6万亩增加至17.8万亩,77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其中实现10万元以上的45个村,全县集体经济总收入由460万元增加至986万元。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湖北奋斗者群像评论系列:“科技兴农”少不得王治虎这样的奋斗者
下一篇:
王远鹤在市区调研时要求抓紧推进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