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文景 邓昌炉 特约记者 孔帆升 通讯员 徐世聪
编者按:从山重水复到山通水富,从穷乡僻壤到宜居乐土,从温饱不足到脱贫小康……新中国成立70年来,通山人民艰苦奋斗,描就了白云深处的壮美画卷。特别是进入新时代,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48万人民,开启了“山通水富、绿色发展”新征程,创造出一个个通山奇迹、通山范本。今起,本报推出来自通山的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逢山开路,逢水架桥,大道通山通四方;
绿色资源,绿色产业,白云深处起宏图……
山重水复、偏僻闭塞,曾是通山的形象语和代名词,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中,这里已是柳暗花明、别样精彩。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带领48万人民,砥砺奋进,实干作为,彰显“山通水富、绿色发展”的通山模式,谱写了高质量发展的“通山篇章”。
山通水连:大道通山通四方
碧水绕青山,玉带镶两岸。
7月28日,记者从通山县城沿大畈核电公路由北往南,过板茶大桥、和平大桥,至富水湖南岸公路,如入画廊。
两条崭新的环湖公路,经由两座跨河大桥相连,彻底打通富水湖两岸望水兴叹的阻隔。
“和平大桥正式通车那天,3万多南岸库区移民奔走相告;许多在外打工的群众,特意开车回家体验一把。”大畈镇和平村村民林先标说,以前村民去县城,要么坐船到北岸转车,要么坐车绕道几十里,现在到县城的路程比原来缩短了三分之二。
曾经,这山这水是他们世世代代的“肠梗阻”。
如今,这条路正在打开两岸群众的致富之门。
因为这条路,大畈麻饼由过去的小作坊发展成阳春园食品有限公司;两岸万亩蜜桔成为游客的乐园;和平村农民自发联合成立种养殖合作社,建起百亩果蔬基地……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实现“山通水富、绿色发展”,交通建设首当其冲。
“所谓‘山通’,就是逢山开路,逢水架桥,实现通山全境域与省际高速、县市区国道连通,实现村村通公路,班车到村口。”通山县委书记石玉华说。
近几年来,通山县投入巨资,着力补齐补足交通建设短板,快速推进“路、站、运、渡”一体化建设,全面打造“县域一小时交通圈”,加快构建县城与武汉“二小时经济圈”,融入“武汉都市圈”。
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2664.26公里、路网密度99.42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97公里。
如今的通山,已形成高速路+国省道+农村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尤其是“九宫山六山连通”、“富水湖四面连环”的旅游交通体系,让通山真正实现“全面畅通”。
从通山,到山通,精彩神奇的“反转”,让通山与闭塞从此“别过”。
山青水碧:绿色托底好作画
碧水青山是通山的最美底色和最大资本,这一优势既得力于天然禀赋,也得力于对生态环境的铁腕呵护。
九宫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在几年前,一些非法采矿者造成的环境破坏,令人惊心怵目。记者曾沿九宫山盘山公路至高湖村路段,只见半山腰处,裸露矿渣堆成几十米高;对面山头的2个采矿点,把山头削去一半……
但如今,这里又恢复了竹影婆娑、林海碧波的景观。
8月1日,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只见关停矿区到处是新栽的湿地松、柏树等树苗,酸枣和紫薇在烈日下摇曳,狗牙根草、爬山虎藤蔓等爬满山坡……
“自从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被列入省重点督办的突出环境问题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联合执法,彻底关停梨头冲、桂竹板等6个矿区,并由县林业局组织实施矿区回填、复绿工作。”通山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县里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对总面积99.6公顷的矿区进行修复。至去年底,修复区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95%以上,整治成效得到国家检查组的肯定。
非煤矿区变绿色洼地,正是通山坚决保护碧水蓝天的一个缩影。
近几年来,通山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生态建设,走上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发展新路。
该县持续实施“绿满咸宁”工程,仅在2018年,全县完成精准灭荒造林7.97万亩,造林合格率100%,造林质量位居全省第一。
富水湖被誉为通山的“母亲湖”。为保护富水水质,该县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对富水湖遗留网箱、围汊等水上违建物进行了强制拆除,共拆除网箱6万余口,恢复万顷碧波……
优越的生态,让该县荣获“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的金字招牌。
风光变现:绿色产业正蓬勃
山水风光,“改造升级”,就会变成绿色财富。
盛夏的大幕山满目苍翠,清风拂面。7月28日,记者在通山县中广核新能源大幕山风电场看到,一座座高大的发电风轮随风旋转,场面壮观。
“目前,29台风电机组已全部并网发电。”风电场工作人员刘佳龙介绍,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年发电量达1.14亿度,每年可为当地财政创税1100万元。
风光可以开发,阳光亦可变现。在大畈镇,由中广核投资的大畈光伏电站,于去年12月正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达1.3亿度。该项目也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工程。
眼下,“绿色”成为通山县产业发展的靓丽标签。
为补齐项目建设的“短板”,该县一手抓绿色能源开发,一手抓绿色工业振兴。
近年来,该县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坚持招大引强,培植后劲。先后引进中林集团、中广核新能源等4家中国500强企业落户,全县新增规上企业15家、高新企业4家。
今年上半年,全县签约项目47个。其中,投资3.2亿元兴达鞋将于本月投产;投资5.8亿元的紫源线业于今年5月建成投产,该企业也是目前世界唯一一家能够全自动生产无梭芯绣花底线的企业……
“引强”的同时做好“培优”,实现工业发展双轮驱动——
星光玉龙机械是通山工业的一条腾飞之龙,其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以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同行业处于主导地位。
星火原实业走“高精尖”之路,其生产的光电控制器约占全国市场的50%。
湖北晶艺水晶投资上亿元提升工艺,独创23项发明专利,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且绿色高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绝对主力。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市幕阜山绿色产业带项目建设呈现加速度
下一篇:
咸宁三镇一村入选2019中国淘宝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