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哲
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咸宁如何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走出一条具有鄂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请看咸宁的实践探索——
山上竹影婆娑,几栋小楼掩映其间;山下堰塘里,荷香水清;旅游公路边,一字排开的十来间农庄里,香气四溢。
6月27日,记者走进崇阳县桂花泉镇雷竹小镇,顿感心旷神怡。
“雷竹小镇已带动附近80多个村民就业,户均收入4万余元。随着产业链加粗加长,将有更多村民和我们一起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长富雷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国庆满怀信心。
雷竹小镇是我市乡村振兴全面提速的一个缩影。
眼下,行走在咸宁广袤的乡村,一个个宜居生态村庄跃入眼帘,一个个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农业项目落地生根,一个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开足马力进行生产。
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咸宁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产业融合
——助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齐刷刷的竹林,笔直挺立的参天大树,娇艳欲滴的荷花,生机盎然的各类苗木,趣味浓浓的亲子基地……在通山县杨芳林乡竹林风生态园,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区挺立在群山之间,增添了盎然生机。
“这个集旅游观光度假、特色水果采摘、特色养殖、花卉观赏、有机农业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共流转山地面积4000亩,是我乡推进幕阜山区绿色产业带开发的重要项目之一。”该乡党委负责人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基。
立足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坚持以绿为“引”,借绿色促聚集、以聚集求发展,我市通过大力推进咸嘉生态文化城镇带、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和沿江生态文明示范带“三带”建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产业支撑力。
2017年10月,咸宁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这个“国”字号的荣誉,开启了我市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吹响了乡村振兴发展的集结号。
杨畈农高区是示范区重点打造的项目之一,按照先行先试的发展规划,农高区建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总规划面积19.03平方公里,包括水果采摘、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综合体、新农民创业创新基地、农业新品种选育示范基地、农业科普基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和保护利用示范基地七个功能区,目前正在加快推进。
长岭村村民潘发旺老两口之前靠着在外打零工过生活,杨畈农高区香谷生态园项目落地后,村里帮老两口联系到这里负责除草剪枝,一年可得5万元的工资。除了打工收入,不少村民还依托园区的资源、品牌和技术优势,当起了苗木经纪人,买本地,卖全国,干得有声有色。
按照“整合扶强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打造特色产品品牌、精心培育优势产业主导品牌”的思路,我市打造出了“赤壁青砖茶”“嘉鱼蔬菜”“西凉湖桂花鱼”“隐水枇杷”等一大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其中“赤壁青砖茶”在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估值达25亿元。
新产业新业态喷薄而出,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5706个,重点在建田园综合体项目23个,总投资规模108亿元,打造农业休闲旅游精品线路30条。
改革创新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崇阳县铜钟乡马桥村马鞍山,过去穷得丁当响,现已成为投资热土:江苏老板刘永昌投资数千万元,正在打造国际茶旅度假村。他说:“幕阜山旅游公路建成后,从县城来这里,十分钟不到;前往樱花小镇、柃蜜小镇等其他旅游景点,这里是必经之地。”
近年来,崇阳推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制度改革,实现登记零门槛、办理零延误、服务零距离,降低创业准入的制度成本,最大限度优化发展软环境。积极引导投资主体走“多赢”发展之路,支持参与精准扶贫,鼓励与村集体和农户抱团创业。
据统计,去年以来,该县有560多名市民下乡发展,200余名崇阳籍能人回乡参与建设,66家企业(集团)投资120多亿元参与乡村开发。
民宿是景观,民房变客房,农村成景区……在以野樱花闻名的大岭村,村民姜巩见证了村里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一年时间,村里涌现出40多家商户,农家餐馆里一份蒸红薯能卖20多块钱。”全村人均收入去年达到了1.17万多元。
在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我市着力聚焦清产核资、清人分类和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三大重点任务,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
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八组经济合作社是我市首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吸引了全组30户农户加入,入社率达100%,初始股份为1000股,其中田亩股312.87股,山林股434股。“把田地入股到合作社,我们不用操心,每年稳稳地有几千元收入,年终还分红。”该村八组组长熊荣华说。
全市各地通过搞活土地流转,把分散于各家各户的土地整合起来,采取租赁或入股形式,有效把闲置的资源变成可供利用的生产要素,真正把农民手中沉睡的“绿水青山”变成可流动的“金山银山”。
去年,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会在南京召开,大会推介了咸宁改革试点经验。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市通过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共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183个、示范镇12个,农业部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位居全省前列。
共建共享
——释放乡村振兴生态红利
走进柳山湖镇易家堤村,一幅干净整洁、生机勃勃的画卷映入眼帘。主干道两旁,村户墙面上被山水、田园等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水彩画妆点一新,让村容村貌更具活力。
近年来,易家堤村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环境治理,对主干道以及沿线房屋立面进行改造,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去年以来,我市把美丽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号“综合体”重点打造,按照“百村引领,千村推进”的思路,突出生态美、产业美、乡风美、富裕美、和谐美,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把生态宜居推向新高度。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我市开展“百千工程”乡村建设。今年3月,各地全力推进“五线五治”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全市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水体岸线、主要节点沿线、村庄沿线环境明显改善。
厕所革命给美丽乡村提档升级。污水横流、农村简易茅厕臭气熏天的现象不见了。通过积极推进“五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开展厕所革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等,全市乡村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升。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变化的不仅是环境,还有乡风。
张贴村规民约,举办道德法律讲堂,开展读书、讲座等活动……日前,在通山县黄沙铺镇上坳村的陈氏祖祠内,原先的祠堂不再只是祭祀祖先的场所,而是变身为“文化礼堂”。
该县按照“建、管、用、育”一体化的原则,不断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建成了136个农村文化礼堂。农村文化礼堂不仅在振兴产业、科学治理上发挥作用,更通过文艺演出、理论讲座等形式,使村民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官塘驿镇泉洪岭村村委会门前,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准扶贫等宣传栏格外引人注目。村委会旁边新建的文化娱乐广场两侧,“笑脸墙”“廉政墙”“运动墙”让人目不暇接。
“乡村振兴等战略举措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群众精神面貌,提高农民纯收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老百姓获得感。”官塘驿镇党委书记张少辉说:“精神文明建设的硕果,让泉洪岭村村民‘脑瓜子’富起来了。”
青山育翠,绿水藏金。咸宁,正以砥砺奋进之势,奋笔描绘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阔新画卷。
编辑:hefan
上一篇:
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通山村村设立民情恳谈室
下一篇:
丁小强调研幕阜山绿色产业带建设时强调 统筹推进产业带建设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