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丽娅 特约记者 汪佳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去年来,崇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全县各村积极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山村绿起来、环境洁起来、生态美起来。近日,记者走进该县实地走访。
保洁员+村规民约 垃圾不再围村了
“几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遍地,蚊蝇乱飞,一座座'垃圾山’格外刺眼,附近村民苦不堪言。”25日,崇阳县白霓镇石山村,保洁员庞红梅回忆当初情景时,感叹不已。
2013年,庞红梅被村里聘为保洁员,根据签订的协议要求,她每天都要收集村民门口堆放好的垃圾,每隔三天要清扫村里的广场和村道。
“全村每个小组都有保洁员!县里规定,村级保洁由各村村委会根据各自的情况来进行,并详细规定保洁员负责区域、工作任务和注意事项,以及考核标准。”庞红梅说。
记者沿着石山村一圈走下来,只见,村道洁净如洗,民居错落有致,村民们把垃圾扔置于垃圾集中处理点,等待清运车清运。
“我们保洁员先负责将生活垃圾装进收集亭,乡镇负责转运到垃圾中转站,然后再由县里负责转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庞红梅说。
记者了解到,崇阳通过就业扶贫,目前已聘用村级保洁员2479名,覆盖全县每一个村。
“我们村建了微信群,哪里垃圾堆放严重、哪个小组清运不及时、发现有人偷倒建筑垃圾等问题,都可以在群里反映,村干部看到后,会第一时间作出处理。”白霓镇大塘村烂泥冲苏家,村民苏亚辉说。
该村地处城郊,以前村里垃圾随处可见,乱倒乱放现象非常严重,再加上城市建筑垃圾偷倒等问题,严重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通过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后,村民们开始高度关注,脏乱差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近年来,崇阳将全县农村垃圾硬件设施和垃圾收集转运纳入统一规划,同时,推广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垃圾分类方式,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村规民约,实现就地资源化,引导农民做好垃圾分类减量。
2018年,该县共投入资金4837.5万元,用于全县11个乡镇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乡镇生活垃圾转运车辆等设备投入、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等。
对城区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该县通过开展环卫市场改革,于2018年2月与崇阳桑集环境服务有限公司正式交接,负责全县20平方公里面积、192.8万平方米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清洗清运,32万平方米的绿化带捡拾,3座垃圾中转站及公厕管理和全城牛皮癣清理、护栏清洗等工作。
河库长+厕所革命 污水不再横流了
“过去,家里的茅坑臭气熏天,粪坑溢满时,污水四处横流,蛆蝇成堆。没想到,厕所改好后,一切都变好了!”沙坪镇码头村一组村民洪细平感慨。这个春天,他家门前鲜花盛开,花香四溢。屋内,新改建的卫生间弥漫着洗发精、沐浴露的清香。
崇阳是全省“厕所革命”20个试点县之一,也是我市唯一的试点县。一年来,该县坚持把“厕所革命”同精准扶贫相结合,共建改旅游厕所32座、交通厕所10座、三级公厕239座、农户厕所42516户,全面完成了试点任务。
“粪污分流是厕所革命的成功标配。洗涤污水不分流或分流不彻底,无法实现3个月的二级厌氧发酵达到无害化。而大部分农户卫生间均在屋内,几乎家家在卫生间安装热水器洗澡、配有洗衣机,改厕面临着粪污分流这个最困难、最关键的问题。”县发改局局长、厕改办主任赵效斌说。针对这一困局,该县推行粪污两管制,没有达到粪污分流的,一律整改重来。
生活污水与便池污水实现了污粪分流后,既干净又美观实用。厕所革命,让农村厕所也有了城市品位,农村臭气熏天、蚊蝇成群、遇暴雨粪水四溢、少数村民将粪水直排小河小港等影响人居环境等问题迎刃而解。该县还投入250万元,对全县农村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现有的50个旱厕进行改造。
“以前,因为缺乏管理和监督,清澈的河流因污水乱排乱放等问题,变成了臭水沟,还有些河塘因为污染,水体也开始发臭,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健康,有了河库长就有人监管了!”石城镇八一村村民余平贵说,河库长制全面推行后,开始清理农村的河塘沟渠的淤泥、清理河道的障碍物和垃圾,逐步消除黑恶臭水体,而污水的治理也会让农村的环境生态恢复。
近年来,崇阳全面推行河长制,把责任落实到了乡镇、村主要负责人头上,并建立了一整套工作制度,把水域的保护纳入了生态环境提升的范畴,坚持岸上岸下、城镇农村同步治理。
同时,投入31178.85万元在全县11个乡镇新建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并坚持建设与保护并举,通过加强防洪护岸综合治理、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和水域清漂,使水域逐步向“河畅、水清、坡绿、岸美”的目标迈进。
从“污水到处流”到“绿水绕人家”,越来越多的村民享受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所带来的生态红利。
护林员+精准灭荒 山头不再光秃了
“芭茅草总是割不尽,长得比栽下的树还快,还特别容易引发山火。山火过后,不管是种油茶还是栽树,就再难活了。” 十多年前,崇阳县路口镇桥边村,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将村民孙桂明家的10多亩山林全部烧毁。这些年来,孙桂明曾尝试补植补栽,但一直没有成功。
2017年底,县里投资100多万元,为桥边村修缮32公里林间道后,村里引进崇阳县铭秀绿化有限公司集中造林7000亩。造林完成并抚育管理3年、经验收成活率达85%后,铭秀公司可获得造林补助和管护金,避免过去“钱拿到了,树不管了”的局面。
今春,孙桂明家被烧毁的山头重新披上了“绿衣”,夫妻俩惊喜不已。
孙桂明的遭遇,崇阳不少村民都经历过。大山,曾经是他们的生活的靠山,山秃了,靠山也没了。
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绿色扶贫”之路。2016年以来,该县把精准灭荒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县领导蹲点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包组,县委督办组每五天一通报。按照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全面绿化的灭荒原则,全县组成12个专班,一个专班负责一个乡镇,逐村、逐山、逐块调查,消灭荒山。
崇阳境内峰峦起伏,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近56%,恰似一颗绿色明珠镶嵌在幕阜山腹地,有“江南天府”之美誉。2016年,该县还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455名身体健康、责任心强、年龄在18-60周岁之间、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生态护林员。
绿色大保护,环境大整治,使“江南天府”成为“千山染绿叠翠、四季景色怡人”的宜居胜地。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