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网讯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文景、邓昌炉、宋文虎、特约记者孔帆升、通讯员朱绍武报道:1日上午,在通山经济开发区星光玉龙机械(湖北)有限公司崭新的厂房里,一台大型激光切割机正在作业,只见智能激光切割头正在一块大型钢板上“刺绣”。
“只要把图纸输入电脑,激光切割机很快就能将钢板变成各式各样的零件,而且精度极高。”技术员阮志雄说,同以前那种火光四溅的氧化切割相比,激光切割不仅安全环保、节约材料,而且效率提高很多。
在该公司办公楼里,记者看到明星产品“圆捆打捆机”在吉林、河南、安徽等地作业的影像。打捆机奔驰在玉米地里,将散落的秸秆捡拾起来,每53秒就能滚出一个275公斤“滚筒”。效率之高,令人咂舌。
公司总经理许玉国自豪地说:“我们的产品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以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捡拾式方捆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5%,在秸秆回收利用领域处于主导地位。”
记者了解到,星光玉龙机械几年前还是一家生产农机配件的“土著企业”。那么,该公司是如何实现脱胎换骨的?
许玉国的答案是:“顺势而为,转型升级”。
据介绍,随着国家出台秸秆禁烧法规,“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成为难题,也为农机产业带来新机遇。玉龙机械正是看准这一市场需求,先后投入上亿元研发资金,开发出“九宫”牌系列打捆机、系列液压打包机,一举获得多项国家专利。最近,该公司获得第八届咸宁市政府质量奖。
“作为贫困山区县,通山难以引进超大型项目。我们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把现有企业培优做精。”通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成向阳说,开发区在抓调度、优服务、强保障的同时,全力“促转型”,特别是引导机械制造、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向“高精尖”。
湖北景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老牌企业,以前以木薯为原料生产食用酒精,问题是能耗高、低效益,还面临原料紧缺的困境。近年来,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公司投入3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新设备能适应玉米和木薯两种原料,走上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之路,“每年增加近两千万元附加收入”。
同样实现华丽转身的还有湖北晶艺水晶有限公司。近年来,公司投资上亿元资金改进生产工艺,获得23项发明专利,其生产的水钻、水晶、钻石等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据统计,2018年,通山县新增4家高新技术企业,共完成技改企业24家。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所有转向“高精尖”的企业,全部在正月初六实现开工复产,而且排满全年订单。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习近平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
下一篇:
通城县深挖产业扶贫潜力 带动贫困户2617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