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大幕山下尽朝晖——咸安区大幕乡脱贫攻坚扫描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18-12-07 23:29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祝宝成 甘青 特约记者 李星 通讯员 杨天慧

 

  大幕乡距市区37公里,坐落在大幕山下,是咸安区偏远的山村,也是有名的外出务工大乡,更是全省重点扶贫开发乡镇。

  过去,偏僻的地理,闭塞的交通,让贫穷在乡村蔓延。如今,大幕山下尽朝晖,交通大变样。

 

  双垅村:辟出新路径

 

  11月14日,大幕乡双垅村村民徐江水乐呵道:“精准扶贫打通了我们大山间的阻碍,旅游公路让我日子越过越好,党委政府让我们告别了贫穷。”

  双垅村耕地面积1200亩,林区面积1.38万亩,辖区19个组1002户4280人。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7户593人,是一个深度贫困村。

  当天,徐江水在竹林砍竹贩卖。虽已初冬,但徐江水额头冒出汗水,浑身冒着热气。他说:自从旅游公路修好后,山里沉睡已久的竹木资源一下就成为了香饽饽。

  以徐江水为例:他家种植有10余亩竹林,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时隔几年进山采一次竹,道路修通后,成本减少了,利润提高了,每根竹子能增值5元以上,每年新增收入5000余元。

  徐江水说的旅游公路是白云山扶贫旅游公路。2017年,在咸安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白云山扶贫旅游公路建设正式开工,将原来的小路修建为路基8.5米宽的公路,于今年10月完成了路面刷黑,让村民们出行、资源出山更方便。

  “路通了,出路就有了,生意好时一天跑两趟还能挣三四百块”双垅村贫困户罗宗强高兴的说。

  过去,罗宗强夫妻俩身体状况不佳,不方便外出务工,日子过得紧巴巴。自从修通了路,村里建起楠竹加工厂,在村两委的帮助下,罗宗强购置一台二手拖运车,专门跑竹木运输,现在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双垅村村支书朱万泽也忙得脚不沾地,因为找他帮忙谋富路的人太多了。

  朱万泽说:随着依山盘旋的20.6公里旅游公路修通,村民谋事干的劲头十足,村民上山砍竹的积极性提高了,竹加工厂生产不愁原材料了,分散在各户的竹扫帚加工也热了起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信心也更足了。

 

  西山下村:搬出新生活

 

  11月15日,大幕乡西山下村贫困户周定策动情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精准扶贫让我们有了出路。

  西山下村也是一个深度贫困村,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环境,让这个800户,3700余人的村落,有1000多名青壮劳力外出务工。而余下老弱病残在家苦苦支撑。

  61岁的周定策就是艰辛支撑的村民之一,他的两个儿子儿媳都在外打工,老周靠着砍伐楠竹和打零工过活。“就差2米,我们就要家破人亡。哪能在这跟你说话。”

  3年前,周定策居住在芭蕉山的半山腰,一晚,大雨倾盆而下,伴着轰隆隆的滚石声,周定策在睡梦中惊醒。他放眼窗外,只见一片漆黑,只听得见雨声和越来越近的滚石声。

  “不好,是泥石流,崽他妈快点走。”一声惊呼,周定策拉着老伴就往屋外跑。一直在外避难到天亮,回到家后周定策倒吸了口凉气,只见一块1.5立方米的大石头距家里的墙壁不到2米。

  像周定策一样生活在芭蕉山的贫困户还有24户。这些贫困户除了面临山体滑坡的危险,还得天天肩挑背扛生活物资,步行4公里山路送孩子上学……

  年老力衰,地处偏僻,身无余钱,让贫困户哀叹没有出路。

  “村民的困难,党和政府一直放在心里,不断改进贫困户的住宿环境,满足贫困户的生活需求,最终是异地扶贫搬迁给这些贫困户带来了出路。”西山下村村支书胡柏红说。

  如今芭蕉山的25户贫困户的新居已经做好。新居远离地质灾害区,房屋宽敞,布局合理。周定策成为免费搬进新居的第一人。

  有了出路的不仅是周定策,贫困户胡联芳也在村里的茶叶基地找到了出路。

  66岁的胡联芳一度对生活感到绝望。4年前,贫穷的胡家三口人蜷缩在20多平米土砖房内,放眼全家只有两张床,一个柜,一张桌,几条破板凳。全家靠着三亩田地,数亩山林过活。

  改变,发生在村里招来了老板开发茶叶基地。胡家将三亩土地流转给了基地,并在基地务工,享受基地利益分红。

  胡联芳乐呵的算了笔账:流转土地每年有1000多元的收入,基地务工有5000多元的收入,基地分红有1000多元的收入,残疾补助加上低保每年有10000多元的收入。

  有了出路,有了钱的老胡,如今已做起了120平米的新房。用他的话说:日子过得有滋味。

 

  泉山口村:扶出新气象

 

  11月15日,60岁的贫困户沈为生又来到了泉山口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沈为生没有其他事,就是来闲聊。

  在闲聊中,沈为民购买了插秧机,一年有1.5万余元的收入;养了13头猪,一年有7000多元的收入;接手了各种水电安装维修,一年有2万余元的收入。

  “这几年,像沈为民这样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贫困闲聊户是越来越多,因为他们明白只要到这里来拉家常,就会找到脱贫的门路。”泉山口村村支书程景说。

  按村支书的介绍,泉山口村扶贫可谓有新气象:过去,贫困户大多守在家等着上门扶贫,如今是贫困户走上门来主动要脱贫。

  其实,群众愿意上门来找门路,无非两点,一是村民知道这里有门路可找,二是在这里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过去,村民不热心上村委会闲聊,是觉得闲聊没价值。”村支书程景说。3年前,村里还是借用学校一间40平米的教室在办公,一共4个人,一台电脑忙的连轴转。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社保、医保、财务、党建等,完全运转不开。

  “以前到村里来办事,原本只需要半天就能办结的事情,要办上三天,甚至耗费一个星期的时间。哪里有时间顾及其他的事务。”沈为民说。

  了解到村里症结所在,2016年,市委宣传部、乡政府向上争取国家政策,投入100万元建设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中心建筑面积600平米,一层为便民服务大厅,一层为党群中心,一层为文化中心,配备了6台电脑,6名人员,办事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在群众服务中心找到门路的还有贫困户章进文。“我是去年底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听了种养殖技能培训课后,在扶贫工作队、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找到的门路。”

  扶贫工作队、镇村干部帮章进文找的门路真不少:危房改造给了1.5万元,发放10万元小额贷款养殖了猪、牛、羊、鸡、鱼,申请了每月800元的低保,申请了每月50月的残疾补贴,还享受了每年1500元的光伏发电分红。



编辑:hushaopeng

上一篇: 咸宁市气象局紧急提醒谨防低温冰冻灾害发生
下一篇: 咸宁市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建设指挥部召开专题会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