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市镇正在十字路口。
这个曾是湘鄂赣边区人赶集的“闹市”。老一辈人都以上麦市街为荣。本世纪初,麦市镇是“楚天明星镇”,本省外省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随着高速路网的兴建,一下子改变了麦市镇的时空方位。过去传统意义上的“口子镇”优势顿失,风光不再。
区域发展的围逼重组,核心竞争力洗牌再造,麦市人突然觉到,自己快从“口子”钻进“口袋”了,在发展中“走麦城”了。
对于“全国重点乡镇”和“全省重点口子镇”,麦市镇新的方位和突破口在哪?
秋高气爽,记者走进了鄂南边区的通城县麦市镇……
重整行装,洗脸补钙——将美丽进行到边、到角、到底
刮目相看井堂村: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新楼房贴了彩瓷砖,房前屋后花红柳绿……
柳暗花明冷塅村:一栋栋刷得雪白的小楼房格外惹目,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加紧建设,扶贫集中安置点已经完工,村民正在房前培土种花……
回乡创业的胡训保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介绍,村里已投入1500万元,打造华中“最美月季庄园“、“荷塘月色”景点。届时,山上山下,村前屋后,樱花、桃花、荷花,茶花,这里将是名副其实的“花花世界”。
冷塅村扶贫安置点上,一面面文明新风浮雕文化墙,显得传统而庄重,与手绘文化墙相比,还多了一分“骨感”。
地不分东西,人不分贫富。美丽面前,人人平等。
“以前老房子在山上,下雨就发愁屋子会倒塌,整天提心吊胆。去年底政府让我一家住进了安置点,一分钱都没要……”去年底搬进安置点的李华娥,按政策分到了50平方米的住房,房子虽然不大,却“功能俱全”,里面干净整洁,外面栽花、种菜。
月季庄园建好后,安置点将会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月季花的花期10个月,茶花3个月,在这里一年四季有花香,以山为媒,以水为介发展观光旅游,带动周边百姓发展农家乐,围着白米山修建登山道,游客可以骑行、骑马……村支部胡训保书记介绍正在兴建的工程来,象搞“系列报道”。
不光是冷塅村,在“美丽”角逐中,麦市镇村村亮剑发功,一改往日“灰头土脸”的面貌。
看来,麦市人要将美丽进行到边、到角、到底。
美丽村庄建设可不是“粉粉刷刷”,“穿衣戴帽”。
今年来,麦市镇积极争取并整合资金,对镇内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延伸麦市河水体景观,推进两岸环境治理、优化人居生态环境,完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集镇发展内涵,打造全长4公里的麦市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整个工程将围绕河道护砌、沿河立面改造以及蓄水工程展开,建设内容包括人工湖游园路、长廊、花架、木质凉亭、木栈桥、园林绿化、灯光及附属设施等。
麦市镇就在黄龙山旅游名胜风景区山下,是前往天岳关的必经之路。麦市镇是游客的中转集散中心。“脸面不净”,谈何“口子镇”?
改“面子”,更要换“里子”。
从头开始,打开脑洞——让集镇活起来,连起来,强起来
不管三七二十一,办好教育最要急。
今年初,麦市镇全面启动河西新城、南大线标准化改造和麦市中小学迁建工程,以拓展城区面积,再造一个麦市。
麦市镇的地理特点是四面大山,中间平畈,一条河穿镇过。
这种地理格局,给你发展的空间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麦市镇发展的历史脉络正是这样,以前老城河东,近代新城河西,“轮流作庄”。
为啥就不能河东、河西一起兴、共同发?
再是,如何起动?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哪?
兴文化,办教育。从“头”开始,打开脑洞!镇党委、政府对这一点毫不含糊。
原先,镇中小学面积小, “6间教室像工棚”,中学搬迁改造项目,六易其址,次次告吹,都是“困难”还比“办法”多。
办教育,资金缺,征地难,矛盾多,周期长,对一届政府,可能“费力不讨好”。但,这届政府却铁了心。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本来就要优先办”,党委书记梅夏明说,“头脑贫困不解决,脱贫致富不可能。”
最终,麦市中小学易地搬迁新建项目选址在麦市村和西坳村交界处。占地140多亩,计划新建校舍11.63万平方米、60个教学班,按照寄宿制市级示范中小学标准设计,在建设高标准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楼及食堂等基础设施的同时,配套建设塑胶标准体育场、体育馆和校园景观绿化等附属设施。工程总投资约6000万元。
“以科教新城为中心,启动周边片区开发。”梅夏明认为,学校办到哪,商贸活到哪,经济兴到哪。在科教新城周围开发片区180亩地做商业配套,打造建材市场和小商品等专业市场。
以此撬动,他们将横跨麦市河、连接麦市集镇与河西片区的南岭大桥建设项目提上日程,并将于年内开工建设。
改造全长2公里、总投资5400万元的南大线标准化改造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大大方便当地群众往返县城,还将打通353国道的交通瓶颈。
分管文教卫的党委委员何兵方全程参与拆迁。淡到这些工程,她有一脸的“沧桑”,更有一脸的“成就感”:“我从当村干部到当镇干部多少年了,这么难搞的事,在我手里搞成了!”她认为,这是麦市集镇发展的引爆点和突破口。
老业重操,再出江湖,把豆制品做特、做大、做香
麦市香干,过去也好,现在也好,将来也好,都是麦市人引以为傲的地理标志和地方名片。
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这么好的传统品牌不打,富民强镇就是舍本逐末。
从县城去往麦市镇的途中,一座仿古楼招牌上“易师父麦市干子”几个烫金大字很是惹眼,进出的人络绎不绝。
从事豆制品加工23年的“易师傅”品牌创始人易建曲介绍,自家的豆制品十分畅销,订货不断。
他正通过互联网+模式,开设网店,与超市、卖场等进行销售对接,建立长久合作模式,打开大中城市市场。
麦市香干并非一枝独秀,而是满园春色。全镇大大小小加工户有40多家。
“腐乳王”郑志敏坦言,资金不足、规模太小、经营分散是豆制品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抱团发展,竞争共赢,才是长远发展麦市豆制品加工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为打造平台,镇里正在规划征地240亩,建造食品加工园,把所有豆制品加工小作坊集中发展,打造特色食品一条街,通过招商引商,把麦市豆制品文化再度激活、光大。
麦市干子香起来,麦市镇肯定会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咸宁日报记者 刘文景 通讯员 周洪松 付婧烨)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习近平应约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下一篇:
习近平应约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