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是贪大求洋铺摊子,还是做精做细、做成“美人胚子”?通城的决策者坚定地选择后者。
2016年11月3日,县委书记熊亚平在调研城建重点项目时,结合通城城市建设与管理现状,首次提出要加快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加强城市建管路径,提升城市功能,建设“小家碧玉型”县级城市。
为推进“小家碧玉型”城市建设,县长刘明灯深入一线调研,进行现场办公,对重大城建项目坚持每周一次巡查、每月听取一次汇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与难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县“四城同创”指挥部从城市净化、畅化、绿化、美化、亮化着手,重点实施“八大工程”,推行“五线”管理模式,实行“三个一”工作法,市容市貌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明显改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街巷更干净了,城市家园越来越美了”,城区居民由衷地感慨。
治顽疾, 告别城区脏乱差
“提升市容市貌关键是治理城区‘顽疾’,彻底杜绝城区脏乱差现象。”县城管执法局局长卢玲璋说,在城市管理方面主要抓好环境卫生、城区占道经营、户外广告、渣土运输等方面的治理和整顿。
在城区保洁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该县将城区29条主次干道纳入清扫保洁范围,派出200余名“城市美容师”对卫生死角开展彻底清洁,机械化清洗(扫)率达到75%,日清运垃圾150吨,人均清扫保洁面积近万平方米。
“全民洁城”活动持续开展,该县将每周五定为“全民洁城日”,由县“四大家”领导、各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亲自带队上街清扫垃圾,全民洁城蔚然成风。
“门前四包”机制形成常态,该县将城市管理责任落实到各单位,要求对所在地段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绿化管护、公共设施等包保负责,并由县创建办负责督察通报,全县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县环卫局负责人杨金炜介绍,为延伸管理服务,该县将五里、石南等乡镇、社区生活垃圾和城区垃圾一并送往咸宁市垃圾焚烧发电场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为加强餐饮行业环境卫生治理,县市容管理执法专班一方面利用不定时的加班,取缔城区内夜宵摊点;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开发商,打造规范化、高档化的夜宵美食城,将城区占道经营的“靠背摊”集中搬迁至夜宵美食城。
据介绍,去年10月份,通过持续1个月的时间,该县对城区14条主干道的89处夜宵摊点开展集中整治,拆除占道夜宵棚亭18处。
通城沿河路、金泉路及老城区历来游商菜贩较多,形成了一股当街买卖的风气,极大地影响了城区交通出行和城市文明形象。
县市容管理执法线长葛蔚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他们对城区游商菜贩进行了集中管理,对现有农贸市场加强秩序整顿,通过联系开发商投资新建农贸市场,逐步解决菜农进城卖菜难、居民买菜难问题。
西门金鑫农贸市场由该县原一瓷厂闲置场地改建而成,投资300余万元,设有摊位360个、门店100余档,可容纳400余商户经营。目前搬进金鑫农贸市场的菜农、菜贩有近百户。
家住金泉路的熊女士以前有在路边菜摊买菜的习惯,自打金鑫农贸市场开业,她每天都会光顾农贸市场。熊女士说:“现在买菜方便多了,交通拥堵得到明显缓解,对城市管理需要表示支持。”
据金鑫农贸市场负责人介绍,今年5月,柳堤路蔬菜批发市场将会搬迁到此,有50余户蔬菜批发商入驻,菜贩卖菜、居民买菜将更加便利。
相关连接:“八项工程”即“治违不反弹”工程、“卫生死角清洁”工程、“入厕不再难”工程、“经营不出店”工程、“渣土不撒漏”工程、“广告不杂乱”工程、“夜市早餐不扰民”工程、“立体绿化”工程。
严问责,还道于民还路于车
以往通城城区“铺占人道,人占车路”;现在,通过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等现象进行强力整治,做到“还道于民、还路于车”。
该县通过划分责任路段,每个路段路由1名城管执法队员负责,制定问责机制,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到位,要求整治一条路交付一条路。除进行日常规范化管理之外,从早晨7点到晚上9点不间断的常态化管理。
对城区金泉路、沿河路、和平街,新华街、湘汉路、旭红路、民主路、佘畈路等主干道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拉乱挂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并对沿路未通过审批、设置不合理的电线杆一次性拆除。
根据县委政府的要求,县城管执法局对湘汉路、和平街两所学校周边的环境秩序整治到位,共计取缔占道经营户100余户,拆除固定的阳蓬20余个。在上下学高峰期,指派专门队员进行交通疏导,确保交通安全畅通。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计清理占道经营户300余户,清理乱搭乱建遮阳篷70余个,清理水泥预制件20余车。
规范行车秩序,畅化城区道路。该县先后投入380余万完善全城道路隔离带,设置中心隔离护栏5000余米。在加大运力投入的同时,一方面增设出租车停泊点20余处,规范公交车到点停靠,“招手即停、随意下车”的现象得到好转;另一方面派出11人专班上路执法,查扣老年代步车近百台次。同时依法取缔老年代步车和三轮电动车销售点,进一步规范城区公共运力营运秩序。
多措并举解决停车难。该县在城区新增停车位1000余个,投入300多万元将老广场改造成可停泊车辆100余台的高档停车场,并发动企业和楼盘小区开放内部停车场。同时投入200万元在人口稠密区、商业区新增设18处违章停车抓拍摄像头,停车秩序更加规范,乱停乱靠现象明显减少。
加大对户外广告整治。全县禁止在街道悬挂商业性布标,强力拆除并清理城区破烂广告、占道广告、影响市容的户外广告500余块、横幅100余条,清理城区“牛皮癣”380余处,城市容貌焕然一新。该县将继续加大城区户外广告整治力度,力争城区户外广告亮化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加大对城市“牛皮癣”的治理。
加强渣土运输管理。今年,该县开启了渣土运输管理“最严模式”,整合城管、环卫力量,设立渣土运输管理办公室,强力管控渣土运营秩序,渣土运输车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区路面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改善,还市民一个宽畅洁净的出行环境。
相关连接:“五线”工作模式即机关党务工作线、城市管理执法督察线、项目建设工作线、市容管理执法线、规划管理执法线。通过推行线长负责制,实行分级管理,通过层层分解工作任务,做到任务量化到岗、责任落实到人。
创精品,绿化彩化亮化塑形象
银杏香樟高大挺拔,花坛绿篱芬芳吐翠,四月的通城,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通城大道、秀水大道、玉立大道、银山大道……竞相披上五彩“外衣”,驾车行驶在宽阔道路上,两旁生机盎然的园林景观纷纷扑入眼帘。
仅去年,该县投入660万元,先后完成新建和改造绿化工程28项。今年,该县持续投入186万元,完成城区32万平方米春季绿化施肥工作,完成隽水大道、旭红路等7处地段绿化建设,栽植柏树、红叶石楠、红继木球等苗木1267棵,中华文姆1.26万株,增加公共绿地面积2260平方米。
打造“两河四岸”景观带,对隽水河、秀水河两条母亲河进行治理,逐步实现绿化、亮化和美化。3月12日,县“四大家”领导亲手植绿,对隽水河8公里长的河岸进行绿化,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由政府购买服务,按照以钱养事的办法,促进原麻木车主和残疾人转岗就业,成立一支“捞漂队”定期对“两河”水面进行清洁,确保水净、天蓝、地绿。
在完善城区绿化工程的同时,该县着力打造“亮化工程”,擦亮城市“眼睛”。按照“楚风瑶韵”的特色,打造“隽秀通城”夜景,投资1700万元对通城大道、隽水大道、秀水大道、银山大道、解放东路、银山广场及城区主次干道两侧68家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亮化。
今年5至10月,该县将陆续完成隽水大道南段、解放西路、五里大道、宝塔大道、民主路、银城路及锡山森林公园等亮化工程,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设计、高要求施工、高质量管理,在今年春节前逐步实现全城亮化率90%以上。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该县一方面加大对城区老外贸、纸厂、招待所等片区改造力度,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新城区建设,同步推进实验小学、党校、老干部活动中心、文艺中心(六馆一院一场)等工程建设。
2月7日,“两河四岸”配套建设重点项目雁塔休闲广场开工建设,初步预算投资72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即将进行主体工程建设,预计今年底竣,将为市民提供一处新的休闲游憩景点。
创新投融资模式,补齐资金短板。该县积极探索PPP项目模式,引进中交投、中建集团、中国水务、神雾集团等“国”字号企业进行对接合作。目前储备传统基础设施领域PPP项目139个,总投资600亿元,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通城城区灯火辉煌,两河四岸流光溢彩,灯光与星光交相辉映,宛若人间天堂……预计到2018年底,通过县委政府的努力,一座小而精致、秀而不媚、寒而不清的“小家碧玉型”城市将会屹立于鄂南大地上。
相关链接:“三个一”工作法即对占道经营、乱搭乱建、乱拉乱挂商户下达一张限期整改通知书、一张入户现场调查报告、一份整改通知书,做到事先知晓、限期整改、依法关停。(咸宁日报记者 陈新 李嘉 通讯员 杨忠信 郑立真)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