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喜迎党代会⑤】脱贫攻坚的咸宁行动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12-13 23:35

  脱贫攻坚对咸宁而言,是一场特殊大考,一个艰巨重任。

  五年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幕阜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机遇,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不断推进精准扶贫灾后重建工作。

  谋长远,脱贫攻坚正当时

  我市作为湖北幕阜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现有通城、崇阳、通山三个片区县;咸安、嘉鱼、赤壁三个插花贫困县(市、区);全市共有重点贫困村192个,截止到2014年末,有贫困人口38.3万。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湖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全力落实扶贫开发责任,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方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

  市扶贫办主任黄艳华告诉记者,创新资源共享扶贫,以政策共享、资源共享、收益共享推动共同富裕;探索金融扶持扶贫,组织实施“银行扶贫贷”业务试点,已累计向符合条件的扶持对象发放贷款1810万元;推进特色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以咸安桂、嘉鱼菜、赤壁茶、通城油、崇阳竹、通山石等为主的扶贫支柱产业;实施挂村驻点扶贫,深入推进 “1331”帮扶工程。仅近两年就累计向35个重点贫困村投入发展资金5645.3万元。

  “转变思想观念和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才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市农办主任黄文告诉记者,产业扶贫成效明显,驻村工作务实有效,“微信列车”、“脱贫圆梦”、云平台建设等活动载体日益丰富。据初步统计,今年脱贫的9.7万贫困户中,有75%—80%的贫困户能够达到脱贫的收入标准;今年出列的60个贫困村中,实现“九有”标准实现率达到70%。

  五年来,全市累计减贫21.8万人次;2014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91元,同比增长12.2%;通公路的自然村比重达到92.62%、行政村通班车比重达到98.97%;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88万户;新增加小微型水利建设7515个,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8.4万亩,解决10.5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自然村通电率达到100%;贫困发生率由23.53%下降至17.05%。

  在推进精准扶贫灾后重建中,我市加快推进“3+X”产业帮扶,按照以重建保民生、以重建助扶贫、以重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抓短板、抓薄弱环节。水毁工程修复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构建大员上阵、责任到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目前,全市农村基层的水、路、电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为新一轮脱贫攻坚行动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重实效,倒房灾民迁新居

  我市处长江南岸,属丘陵地带,地理气候特殊。今年以来遭遇12轮强降雨袭击,累计有6个县市区74个乡镇办场,134.7万人受灾,倒塌房屋1918间,直接经济损失37.91亿元,造成灾贫叠加。

  赤壁市新店镇夜珠桥村左新华是今年强降雨袭击的受害者,却又是精准扶贫灾后重建的受益者。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全市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宗旨,将重建任务和进度,绘制成图表,实行“挂图作战”,市县乡村四级干部包保到户,建立倒房恢复重建登记销号制和倒计时工作制,千方百计推进倒房恢复重建。

  左新华作为低保倒房户,由于原址地势低洼,不宜建房,又找不到合适建房的地基。经过赤壁市民政局、新店镇与开发商协调,由民政救助5万元,开发商让利4万元,在镇上购置了商品房,喜迁新居。

  “灾后倒房重建形式多样,一切救灾以实效为准,统筹开展灾后倒房重建工作。”市民政局长陈红卫告诉记者,我市推进精准扶贫灾后重建实行三结合:与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帮建代建“交钥匙”;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集中规划重建;与去库存相结合,分散筹资购房。

  全市对因灾倒房重建户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年度计划,实施“交钥匙”工程;灾毁房屋重建按照新农村村庄整治规划统一组织、统一实施;对生存自然条件差,确实无建房条件的,结合城镇化和房地产去库存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受灾群众在集镇购房。

  低保倒房户左新华就是分散筹资购房的受惠者,目前全市358户倒房户纳入“交钥匙”工程。

  截至11月25日,全市需重建906户,动工率100%,竣工率95%。崇阳县白霓镇集中重建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在武长路106国道旁为18户倒房户建设5栋新房,总投资 318.85 万元。目前一层已经行墙,主体工程11月完工,12月可入住,确保倒房重建户温暖过年、安全过冬。

  拔穷根,贫困村民上富路

  如果说,赤壁左新华是倒房户乔迁新居的经典人物;那么,通城黄长汉则是贫困户住上新房的典型缩影。

  “我今年57岁。在60岁前能住这么好的房子,真是不容易,政府帮了忙。感谢政府、感谢党!” 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贫困户黄长汉面对记者采访激动不已。

  11月26日,通城县塘湖镇望湖村10户贫困户集体搬进县政府集中安置新房,新房家居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村民拎包即可入住。黄长汉患有脑瘫,长期寄居在哥哥家中。如今,精准扶贫的政策好终于让他住进了属于自己的新房。

  让困难群众搬得出,还要住得稳、能致富。市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方式,规划建设了蓝莓、油茶、有机蔬菜等产业,让贫困户入股产业分红,就近务工增加收入。

  通城望湖村蓝莓基地负责人何鹤飞告诉记者,产业扶贫带来当地贫困户的就业、务工,给他们增加经济收入,贫困户到这儿上班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元工资。

  土地是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最好资本。“沉睡的资本”正在唤醒。我市以开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为契机,在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实施土地二次流转“资源共享”扶贫试点,依托荒山资源,面向社会公开招商、整体发包,引进企业合作开发,实施油茶连片种植项目,形成规模开发效应,激活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通城县石南镇虎岩村的香菇种植基地,11月26日,贫困户袁成伙正在采摘今年第一批香菇。袁成伙和妻子都有慢性病,儿子患有痴呆症。以前袁成伙靠打零工维持生活,现在村里成立香菇合作社,他在基地务工,年底还参与分红。

  咸宁市在小额信贷贴息项目基础上进行试点创新,组织实施了“银行扶贫贷”业务试点,支持贫困农户开展自主创业,解决贫困农户资金短缺,向有明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人大户以及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

  五年来,咸宁市以生态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楠竹、茶叶、油茶、蔬菜、水果等绿色生态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帮助贫困村民拔穷根走上致富路。(咸宁日报记者 饶红斌 通讯员 向红梅)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水畈萝卜村品牌营销由滞到俏引领脱贫致富
下一篇: 咸宁市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三十七次会议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