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草根银行的绿叶情怀--通山农商行服务精准扶贫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6-10-24 23:37

  在深山大岭,在村湾田园,在街头巷尾,在通山县的每一个角落,说到农商行的人,无不伸出大拇指:“这是我们自己的银行,这是最亲的银行!”

  在精准扶贫主战场,在最需解难救困的时候,人们在问,银行去哪儿了?

  有家银行站出来了!而且,从“草根”站成了“参天大树”。

  它就是创造金融界“小额通山”现象的通山农村商业银行。

  10月10日,记者来到通山县,一探这个“草根银行”“以小搏大”的奥妙传奇。

  立足“两场”,“孤军深入”拓疆土,奠定了地方“主力银行”地位

  服务的全是贫困弱势群体,发放的全是小额贷款,这对有的银行来说,是唯避恐不及之事。

  可通山农商行却反其道而行之,而且行得更远、走得更深、走得毅然坚决。他们就是要“孤军深入”,开疆拓土,播种聚荫。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通山是个集库区、山区、老区、边区于一体的省级贫困县,有48万人口,187个行政村、47个贫困村。

  面对“县域经济发展主战场,农村业务大市场”,作为县级金融机构,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脱贫致富中,是做县域经济的“加油泵”,还是“抽水机”?是通山农商行思量的头等大事。

  在采访中,通山县委书记石玉华说:“县农商行无疑选择了前者,他们扛起社会责任,也赢得自我发展的更宽舞台、更大空间,实现政府利益、群众利益、企业效益‘三丰收’”。

  统计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通山全县县域9家银行新增贷款5.06亿元,县农商行净增3.94亿元,占77.78%;而在精准扶贫贷913笔8081万元中,农商行发放866笔7701万元,占95.30%。是“绝对主力”。

  “农村也是市场,而且是最广阔的市场。”通山农商行董事长陈军说,农商行一班人坚定地选择了向农村挺进,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市场方向。在他们看来,农商行姓农、名商,“这既是义务,也是机遇”。

  人退我进,孤军深入,攻城拔寨,开疆拓土,“地方主力军”的地位就这样炼成了。

  面向“三农”,打造“舰队”抗风浪,创造了“草根银行”骄绩

  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经济实力弱,对银行这个追求利润和高风险的市场主体而言,是不可回避的现实。

  通山农商行在金融服务创新中找到了出路,演绎了借力发力、携手共赢的神话。

  他们对接国家政策,创新推出“精准脱贫贷”。与县扶贫、财政、人行、银监部门多方合作,按照“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思路,建立风险管控机制。形成政府+市场主体+农商行+贫困户的“四位一体”新合作模式,由通山县政府整合不低于1.5亿元资金专户存放农商行,并连续三年从整合资金中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作为“精准脱贫贷”风险补偿金,银行按照专项担保金1:10放大发放贷款。积极与政府、与部门合作,搭建“银政”、“银企”、“银担”等综合服务平台。截止9月底,共发放“精准脱贫贷”866笔7701万元。

  这一机制不仅规避了银行“单刀直入”的风险,而且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为不“把鸡蛋放都在一个篮子里”,他们又创新推出农村合作组织担保模式,以小额贷款支持贫困户,推进产业扶贫带动大户。

  银行和贫困“结亲”,更与产业“联姻”,为自身发展掘出了“源头活水”。

  在通山,不受身份所限,不论起点高低,只要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都会得到农商银行的“雪中炭”、“及时雨。”

  湖北富园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学军介绍,他通过农商行的200万元贷款,创办了通山最大的养猪企业,公司实行农户代养和院校合作、保底价收购等模式,带动70多户贫困户,3年后将建成10万头母猪养殖场。走出了一条抱团创业、共闯市场、自我发展、脱贫致富的路子。

  通山洪茂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也是农商行扶植起来的经济实体。该社通过合伙入股、技术人员、养殖人员入股的方式组建公司发展种养殖业(鱼、虾),目前总投资1948万元,年产鱼虾136万斤,年收入2200万元,产品实行“卖全国”的网上销售。在该公司入股的16户贫困户每年固定分红7500元,8户特困户享有3000元保底资助。

  公司理事长章文兵表示,他们不仅要带动贫困户脱贫,还要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农民职业化、农村城镇化上大干一场。

  “利用行政资源推动金融创新,依托金融创新推进精准扶贫,政府拿出担保金,银行10倍放贷,财政资金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县人民银行长甘细龙说。

  政府、部门、银行结成“同盟军”,打出“组合拳”,带动了产业大发展。全县12个乡镇、187个村,村村有贷款,村村有产业。

  小额贷款占比75%以上,年缴税收2000万元以上,股东年分红12%……通山农商行以小额贷款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并实现了自我效益提升。

  在全省农商行中有“小额学通山、大额学十堰”的美誉。“小而快”、“小而灵”、“小而优”。通山农商行演绎了“捡芝麻,抱金砖”的神话。

  这也印证了县银监部门墙上那条醒目的格言:共担才能共享,共担才能共赢。

  深耕“四区”,扶“弱”扶“小”解危难,成就了“亲民”银行的美名

  嫌贫爱富,贪大求洋,这不是通山农商行的经营之道。

  小额贷款和扶贫贷款对于银行来说是最不“划算”的事。“精准扶贫贷”的利息低至千分之三。踏破千山万水,走遍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最多的矛盾,最小的收益,这事,谁干?

  到街道去,到田间去,到贫困户家里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深耕“四区”不光在嘴上,而要在脚下。

  通山农商行的经营理信是“扶弱”,“扶小”,做老百姓“最亲的银行”,做“平民的银行”。

  大路乡余长畈村十组村民蔡有家,前些年因车祸失去一条腿。大路支行行长孙亚广上门了。只见水泥砖砌的两间平房里,墙上石灰都没有敷,屋里没一张成形的椅凳……。

  这哪里是个家呀。

  “你办个实体吧!”

  “我一分钱都没有,饭都到不了嘴。”

  “我来帮你想办法”。孙行长很快牵线与当地一个养殖山庄的老板联系,贷了8万元,让蔡有家养起火鸡、鸭、鹅等,现在一年可收入10万元。

  南林桥镇石垅村1000多亩水面微波荡漾,里面的小龙虾和鱼,蹦跳着张志兵的希望。

  张志兵年幼父亲双目失明,成年后在外打工时失去了右手,接着母亲患癌去世。在他绝望之际,靠农商行贷款和残联培训学到的养殖技术起家发展产业,现合作社发展到30多户,年收入500万元。

  楠林支行行长陈辉说:“他一个残疾人都在帮别人,我们不扶他扶谁?

  帮事于急难,救人于水火。

  南林桥镇石垅村9组村民张建华,小儿子出生一个月不幸查出先天性心脏病,在武汉治疗一下花去30多万元。在他陷入绝境之际,农商银行和扶贫工作组来了,贷款8万元养母猪、鸡等,目前靠这维持了一家的生计。

  银行报表里的每笔贷款,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年6月28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通山全境。农商行全体员工第一时间在雨中展开全县大走访。城区一酒精厂被淹,损失惨重,老板朱忠景一筹莫展。他们十天之内授信贷款500万元,厂子得以起死回生。今年预计可上交税收600万元。大润发超市被洪水冲去一千多万元,老板吴忠诚急得掉泪,也是农商行及时授信贷款300万元解了大难。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他们逢人就说:“银行虽有千千万,还靠农商行‘救灾贷’,这才是百姓最亲的银行!”

  扶弱扶难,并没有扶垮银行;支农支小,反赢得更大市场。

  安于草根接地气,甘当绿叶护红花。在鄂南山区,在白云深处,在精准扶贫主战场,通山农商行演绎了金融服务和发展的传奇佳话。(咸宁日报记者 刘文景 向东宁 通讯员 聂宏武 王宇城)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丁小强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禁毒工作
下一篇: 巨宁竹业引领咸宁竹产业发展 前3季度收入4500万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