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将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时期扶贫工作指导思想,吹响了扶贫攻坚战的冲锋号。
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补齐“短板”,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湖北在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理念、新方略指引下,立足贫困人口存量较大的省情,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把扶贫开发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耻辱感、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责任感,勇于担当、锐意进取,动员全省力量,以背水一战、舍我其谁的气势,在荆楚大地打响了扶贫攻坚大决战。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同步小康,这是一个气吞山河的承诺。
扶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
越是最后关头,越有难啃的硬骨头。“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针对新时期扶贫工作的新挑战与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方略。
省委、省政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战略部署,结合湖北实际系统谋划,以“精准扶贫、不落一人”为总要求,谱写精准扶贫的荆楚篇章。
全省上下凝聚共识,采取超常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全力攻坚。“十二五”期间,全省353.21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在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2015年,湖北减贫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实现128.11万人脱贫、208个贫困村“出列”。
挂图作战,决战贫困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要求,“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湖北篇”的动员号令,是加快推进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战略。
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解决贫困地区发展“短板”。“如果贫困地区‘山河依旧’,我们的‘支点’就‘撑’不住。”
湖北地域辽阔,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俯瞰湖北版图,四角都是山,中间是富饶的江汉平原,繁华的大都市与落后的大山区并存。
湖北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全国12大块着名革命根据地,湖北有4大块。
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占比大,湖北是一个扶贫工作大省,全省共有37个贫困县。
近年来,湖北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和“一红一绿”两大试验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湖北贫困人口存量大,至2014年底全省还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0万人。
容易扶的,先脱贫了,留下来的都是“硬骨头”。
“能否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是关系到我们是不是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不是社会主义、是不是共产党、是不是人民政府、是不是真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原则问题、立场问题、群众感情问题。”省委、省政府要求党员干部进一步提升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认识。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排除万难,决战决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通过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到2019年,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外学贵州,汲取精神力量。去年6月,湖北组织37个贫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到贵州考察。学习贵州精准扶贫的作法,学习贵州干部群众实干苦干的精神。
贵州赫章县海雀村已故老支书文朝荣,让一个“苦甲天下”的少数民族村换了新颜,被誉为“搬动贫困大山的愚公”。2015年7月14日,武昌洪山礼堂,文朝荣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暨全省扶贫攻坚动员誓师大会召开,省市县乡村五级共9万多人集中收听收看。“只要有了这种精神,我们脱贫奔小康的目标不担心达不到。”文朝荣同志的事迹让荆楚干部群众深受感动与鼓舞。
这是一场特别的战斗。湖北以军事作战机制推进脱贫攻坚。
困户李光耀一家,告别土坯房,住进了两层半的小楼房。他说:“终于不用担心下雨屋漏了。”“十二五”期间,湖北创新安置方式,完成扶贫搬迁5.3万户、21.2万人。
扶贫先扶“智”。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湖北制定教育优惠政策,对贫困户子女实施免费高中教育。安排贫困户子女到大中城市接受学费、生活费全免职业教育,优先安排就业。对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户子女,按每人每年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26.86万人,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
脱贫先立“志”。“工作队员天天上门督促,再不勤快,就对不住人了。”谷城县赵湾乡鲁家油坊村一名贫困户说。该县各贫困村纷纷召开大会,让发展好的农户戴红花,作典型发言,让思想僵化者表态,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
全省各地驻村扶贫工作队入户谈心,政策开脑,引导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激发内生动力。
成立高规格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省委书记李鸿忠任第一组长,省长王国生任组长。这个领导小组就是湖北扶贫战区司令部,实施挂牌督战。
每个省级领导联系一个贫困县,一包到底,不“摘帽”不脱钩。
市州、县市成立作战指挥部,实行挂图作战。一幅“作战图”,挂在恩施州扶贫开发办公室。这幅图上,全州92万贫困人口的分布、脱贫时间进度等,分别用红、紫、蓝、绿、褐五种颜色标注。攻下一个贫困村,就插上一面红旗。
层层签订军令状,层层压实责任。严格实行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限期脱贫责任制,明确县级党委政府抓落实的主体责任,不如期脱贫,主要领导就地免职。
改革考核办法。对贫困县考核,从过去主要看GDP,调整为主要看扶贫成效。
情系困难群众,脚印农家查落实。省委书记李鸿忠先后到麻城、竹山、竹溪等地,省长王国生先后到阳新、红安等地,进村入户调研,慰问困难群众。2015年12月3日晚上,李鸿忠怀着对大别山革命老区贫困群众的深深牵挂,深入到罗田三里畈镇乌石冲村,暗访精准扶贫措施落实情况。
精准施策,定点“滴灌”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不落一人”的关键是精细化。在扶贫脱贫决胜阶段,湖北牢牢把握“精准”二字,变“大水漫灌”为定点“滴灌”,确保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精准识别扶真贫。宣恩县探索出“四议一公开”办法,经过党支部会议提议、村两委商议、村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决议和评议结
果公开的程序,把谁是贫困人口搞精准。
各地建档建卡,对每个贫困户,单独创建一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档案盒。
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各地精准施策,涌现出产业发展、易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资助和社会保障兜底五大类型十种模式。
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成为精准扶贫重中之重,增强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鹤峰县走马镇水坪村利用本地生态资源,建立红豆杉专业合作社,打造林业专业村。贫困户杨绍文入合作社后栽种红豆杉12亩,林下生态放养山羊30多头、黑猪15头、山鸡50多只,2015年收入5万多元。该村贫困户73户已脱贫60户,脱贫率达到82%。
产业扶贫项目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十二五”期间,全省29个重点贫困县新增特色种植业面积达8万亩,发展设施农业12.3万亩。
“扶不起”,兜起来。对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贫困户,精准兜底救助。
通山对全县近千特困户实施“三免一保”,即建房免费、治病免费、子女教育免费,保障生活。红安县推行精准扶贫医疗救助新政,政府与保险公司合作,多方筹措资金,将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提升到90%,并对当年个人负担设定5000元上限,超出部分由政府兜底,不再让一个贫困户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全省范围内,通过社保托底,解决了200多万五保、低保人口脱贫问题。开展由县级财政为贫困户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试点,切实解决因病致贫问题。
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搬迁扶贫!
猴年春节,恩施市龙凤镇双堰塘社区的贫
打赢扶贫攻坚战,不能靠单打独斗,必须凝聚各界力量。湖北创新体制机制,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三位一体”,形成大扶贫格局。
财政扶贫投入“硬杠杠”。省、市州、插花地区县(市),分别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各级财政存量资金中,确保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兜底硬保障。将医疗、低保、教育、养老等特惠政策对贫困户全覆盖,其中仅省财政安排精准扶贫兜底资金达到22亿元。
突出重点区域。省委、省政府专门建立片
区产业发展基金,拿出50亿元支持四大片区产业发展。
明确部门责任。各级“三万”工作队往扶贫聚焦。今年启动的第六轮“三万”活动,把主题确定为“产业扶贫”。目前,全省各级各部门共派出15053个新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91992人,共对口帮扶88个县11365个村。
资金整合使用。“各级出料、县级炒菜、共办一席”,湖北以县为主体,强力推进扶贫资金整合,“捏指成拳”,集中投入,放大资金使用效益。为打造县级整合平台,省里权力下放,实行资金、项目、招投标、管理、责任“五到县”。
激活金融活水。支持贫困县建立健全金融风险补偿和担保金机制。“十二五”,省里为每个重点县每年安排产业扶贫贴息资金300万元,共拉动贷款150多亿元。为贫困户量身定做贷款品种,10万元以内无抵押、无担保、全贴息的贫困户小额贷款基本实现全覆盖。仅2015年全省就发放小额贷款23.9亿元。
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扶贫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穷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黄冈市全面推行“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的扶贫新模式,全市1080家市场主体正在带动12.6万贫困户脱贫。
社会扶贫的大合唱,高亢激越。“10·17”扶贫日等公益品牌影响扩大,吸引企业、社会各界人士为扶贫助力。全省1000多家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投入资金29.2亿元。
“十三五”,扶贫攻坚倒计时。从大别山到秦巴山,从武陵山到幕阜山,荆山楚水,千军万马战犹酣!(湖北日报记者 胡祥修 张爱虎)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