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龙头老大"再造之旅--玉立砂带集团转型路径探析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08-29 07:51

  新常态下,行业老大怎样转型升级?

  下行冲击,龙头企业如何创新发展?

  综合实力雄居全国乃至亚洲行业第一的湖北玉立砂带集团公司,近年来斥资5亿元建设樊牌工业园,实施玉立再造工程,引进先进工艺生产无纺布、切割片等新产品,目前主体车间已投产或试产。

  24日,记者来到位于通城县石南镇的樊牌产业园,探访涂附磨具行业“龙头老大”的转型轨迹。

  产品创新:从单一的涂附磨具,向固结、抛光多品系磨具转变,玉立人始终瞄准世界一流、亚洲第一

  发韧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玉立砂带集团,1997年产值即突破1亿元,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涂附磨具行业的“龙头老大”。

  18年来,玉立集团不断扩张,在美、欧、东南亚等地设分公司,年产值跨越10亿元大关,其“犀利”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亚洲第一的位置无人撼动。

  “老大”不自大。近年来,玉立集团决策者意识到,传统的砂带、砂布、砂纸等产品,全国已经产能过剩,玉立要继续保持“龙头老大”地位,须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实施玉立再造工程。新建的樊牌工业园,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工艺设备,开发磨具行业高附加值产品。

  规模初具的工业园里,3栋10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十分惹眼。

  无纺布车间今年5月已投产。车间主任郑金明介绍,玉立生产的无纺布是软体抛光磨具,微磨削、精抛光,市场前景广阔。“这是继美国、德国之后全球第三条高档次的工业无纺布生产线。” 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切割片车间试产成功,下月批量生产。在新建的生产线旁,车间主任程志刚如数家珍般讲解:生产线由机械手操控,人工可减少50%;电脑配料,可精确到0.001克,误差率降低了100倍;产品质量提高,售价比国内同行业产品高30%到50%。

  金刚石砂带车间正在安装设备,年内可试产。这是一种超硬磨削工具,也是磨具行业最高端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

  据介绍,三个车间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创产值1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玉立的目标。

  “人们对玉立产品的认识将被彻底颠覆,玉立人不仅要当涂附磨具的老大,还要当抛光磨具的老大、固结磨具的老大,保持亚洲磨具行业老大的领先地位。” 玉立集团副总经理谢自祥满怀信心地说。

  绿色环保:治污设施与生产线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污水、废气、粉尘排放达到国标,玉立人用金钱和心血苛护着绿水青山

  建设樊牌工业园,玉立人还有一项使命——环保升级。

  玉立集团老厂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社会环保意识不强,部门环保要求不高,加之当时居民区较远,生产线的设计与安装存在一些环保隐患。

  以雨污分流为例。由于没有专业的分流设施,每逢下雨特别是暴雨天气,厂区数千吨雨水与近千吨污水汇合在一起,让简陋的排污管道不堪重负,导致“污水横流”。

  据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4.8亿,占到人口总数的30%。这意味着每3个中国人中就会有1个老人。

  ①居家养老多数人的归宿

  无论从情感还是现实来看,居家养老都将是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主流。记者从民政部获悉,“十三五”期间居家社区养老将成为政策投放的重点。

  “落叶归根”“少小离家老大回”……体现出中国人对家的眷恋与坚守,记者调查发现,在家养老、享受天伦之乐仍然是大多数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养老方式。

  另一方面,根据国家规划,到今年底每千名老人将拥有30张床位。这意味着,养老机构只能为3%的老人提供服务,而大多数老人只能选择居家养老。

  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为2020年我国养老规划的愿景是: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同样是在家养老,未来的居家养老将与以往有所不同。

  每天中午12点,天津市和平区劲松护养院都会把一荤一素、热气腾腾的两菜一汤准时送到73岁的栾秉麦老人家中。

  北京大学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教授刘继同认为,如果能在每个社区都培育一个多学科的养老服务团队,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日间看护等服务,老年人在家就能住得安心。

  ②机构养老将走多元化发展之路

  虽然机构养老不是健康老人们的首选,但却可以为那些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在安徽合肥滨湖医院老年科,记者看到,专门为失能老人提供服务的两人间里拥有独立卫生间、悬挂式电视机、落地玻璃窗、储物柜等,床头分布着各种功能的白色插头和按钮,老人可随时呼叫服务人员。

  “在别的地方,病看好了就得出院,不舒服了再来住院,我们年纪大了,就想有个既能看病、又能养老的地方。”今年84岁的张建廷老人觉得,目前这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对他再适合不过。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养老机构的“兜底”作用正日益强化。让“刚需”老人“有的进”,也要使更多老人“有的选”,这将是未来中国养老机构担负的“双重职责”。

  无论是敬老院、福利院、养老院,还是老年公寓、护老院、疗养院……总之,如果经济不宽裕,可以入住公立养老院;如果“不差钱”,可以选择“高大上”的养老社区;如果喜欢家庭氛围,有居家式的养老机构;如果喜欢旅游,还有“移动式”“候鸟式”的养老模式……可以预见,我国养老机构和养老模式将呈现多样化趋势,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养老需求。

  ③以地养老为农村养老“破题”

  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农村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为复杂的农村养老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已超过1亿,同时,留守老人的数量正逐年增多。除了没有子女在身边照料外,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没有退休金,他们只能靠土地维持生活,一旦失去劳动能力,也就失去了生活来源。

  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以土地流转支撑农村养老,即“以地养老”有望成为解决农民养老资金来源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山东省青岛市夏格庄镇农村,一栋拥有60张床位的养老院已进入装修尾声。据投资人黄杜维介绍,这家养老院采取以地养老模式,本村60岁以上老人及其子女只要签约将承包地流转到村养老合作社,老人就可以免费入住养老。

  记者了解到,“以地养老”探索已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首肯,具有乐观的发展前景。

  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高利平认为,盘活农村土地、房屋、林权等资源,真正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农民能够实现“以地养老”,将有助于破解中国农村的养老困境。

  ④老老相助未来“中国式养老”的特色补充

  “小老人”照顾“老老人”,身体好的照顾身体弱的,邻里乡亲照顾留守、空巢老人……这种更强调普通百姓之间相互帮扶与慰藉的养老模式,将成为未来中国城乡居家和机构养老的特色补充。

  今年65岁的叶迎春是吉林省梅河口市吉乐乡吉祥村村民。5年前,因老伴过世,他突发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虽然在浙江做生意的3个孩子都想把他接到身边养老,但故土难离,老人还是坚持留在家乡。

  在家生活的叶迎春受到村里老年大院协会的关照,因77岁的岳静秋和叶迎春是几十年的老邻居,协会便分配他来照顾叶迎春,陪他聊天,帮他擦洗身体,帮他恢复行走功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老人们不爱离开家乡,不爱住养老院,村上就组织老人成立老年大院协会,为老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形成互助养老的格局,生活有保障、精神不孤独。”吉乐乡党委书记李建峰说。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付诚认为,植根中国传统文化、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互助养老作为社区和农村养老的补充,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式养老”的一大特色。

  ⑤专业服务未来养老产业“必修课”

  “养老护理不是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员也不是保姆。”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倚水家园老年护理院院长石雷表示,目前中国养老服务业专业化水平不高的现实影响着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从发展趋势看,专业化将是养老机构的“必修课”。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全国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正加快推进,截至目前,已有《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和《老年人能力评估》等国家标准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评估规范》《老年照护等级评估要求》等地方标准。随着养老事业的发展,更多关于养老服务的标准将出台。

  为老人翻身的频率、洗脚水的温度、义齿的清洁护理程序、梳子齿的形状……翻开长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定点养老机构编印的培训教材,每项养老护理规范和标准都设置得细致入微。广东东莞也针对养老服务制定了标准化的规范,从“抚摸老人手、肩部位”的日常护理细节,到“不允许随便给老人起绰号”的精神关照一一列明。

  无论从政策的顶层设计,还是各地的实践探索来看,专业化、标准化都将成为我国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⑥护理保险未来老年人尊严的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已达3500万。由于护理费用长期无法纳入医保,“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成为许多困难家庭的真实写照,也使许多失能老人无力保持最起码的尊严。

  近年来,一些地方以不同方式开始“试水”长期护理保险,或将成为老年人中“最困难群体”问题的“正解”。

  “有了护理保险,很多花费都可以报销了,虽然老人没有工作,只是参加了居民医保,但这已经为我们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69岁的山东青岛市民纪绿华说,自己94岁的老母亲能入住市老年护理院,得益于青岛市近年来实施的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

  青岛于2012年起,在全国首创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填补了国内失能、半失能人员医疗护理保障的制度空白。今年1月起,这项制度的覆盖范围,还首次扩大到了农村失能人员。3年来,共约4万人享受了护理保险待遇,支出护理保险资金7.6亿元,让很多老人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旅程。

  “从各地实践看,建立护理险应当成为促进养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将使老年人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江苏省南京市民政局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处长周新华说。(记者 黄胜 陈新 特约记者 黎艳明 刘建平)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嘉鱼六旬市民付琪:5分钟内成功营救4名落水儿童
下一篇: 农发行湖北分行授信200亿元 支持咸宁扶贫奔小康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