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新闻聚焦 >> 正文

人文襄阳“读”出新气质

来源:咸宁新闻网 时间:2015-06-10 09:08

  拥有2800多年厚重历史的襄阳,曾孕育出诸葛亮、孟浩然、杜甫、米芾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即便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襄阳仍是一片文化的热土。

  2012年开始的“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更是让这座人文古城充满了浓郁的书香,也因此升华出独特的城市气质。

  体系建设打造书香气质

  作为荆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襄阳自古有崇文尚学之风,历史上饱学之士数不胜数,今天的襄阳,同样有许多热爱阅读、倡导读书、传递书香的动人故事。

  而这一切,首先要归功于以“三个保障、三个平台”为内容的全民阅读体系。三个保障即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财力保障。组织保障上,襄阳市成立了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有关事宜,开展督促活动;制度保障上,每年印发“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实施方案,全市各单位开展书香机关、书香学校、书香社区等创建活动已经形成制度,定期向机关干部和市民推荐相关书籍;财力保障上,市财政每年拨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三个平台指的是干部夜校、汉江讲坛和文化场馆。干部夜校重点针对党政机关,利用节假日、每周四晚上开展各种形式的夜校为干部“充电”;汉江讲坛则是面向全体市民开展的知识性公益文化讲座,截至目前已举办讲座120多场;文化场馆则成为覆盖城乡的学习平台。

  不仅如此,襄阳还积极探索县、乡镇、村三级全民阅读网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全民阅读活动。保康县图书馆馆长张维军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保康县还在10个乡镇文化馆建设分馆,并投入60多万元搭建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县乡两级图书室“一卡通”,居民不用办理任何手续,用身份证即可在县图书馆和任意乡镇文化站统借统还。

  全民阅读体系建设,提升了城市的价值,彰显了襄阳文化特色,提升了城市气质,打造了襄阳阅读品牌。

  品牌活动引领全民阅读

  4月22日,世界读书日前夕,“书香荆楚文化湖北”2015年湖北省全民阅读月启动仪式在襄阳举行。作为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襄阳持续开展各项全民阅读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品牌。

  襄阳为阅读服务打造了全新的“流动”模式。在图书馆、新华书店、大型宾馆及公共活动场所,设有阅读专柜、流动图书站、“图书漂流”站。市民无需借书证,也不需要押金,只要在图书附后的表格上留下自己的读书感言,传递给下一位想读书的人,就可免费借阅图书。

  目前,在襄阳市共有171个流动图书站和10个“图书漂流”站,共有超过一万册图书。大部分流动图书站,每半个月就更新一次书目。常见常新的图书,让不少市民都成为“每天阅读一小时”的参与者。

  读书需要交流,阅读需要分享。在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中,知识得到了传递和升值。今年4月,襄阳启动万名文化志愿者“传递书香”活动,组织全市万名文化志愿者开展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向群众荐好书、评好书、说好书,倡导全民阅读。

  2013年,襄阳被列入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打造“十分钟阅读圈”成为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的重要内容,打破阅读时间、地点、地域的限制,吸引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加入到阅读行列,增强全民阅读的时代感、参与性,是阅读圈建设的目标。

  襄阳今年继续开展图书进社区、书香满校园、寻找书香门第等10大全民阅读活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努力在全市营造人人参与阅读、人人热爱读书的浓厚氛围,让古城襄阳处处溢满书香。

  榜样示范引导阅读新风

  襄阳市昭明小学位于襄阳古城脚下。课间休息时间,走进昭明小学,可以随时捕捉到惬意的读书场景,浓浓的书香氛围扑面而来。

  把阅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昭明小学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大亮点。这里,一个教室就是一本书,每个班级都是名人班、名篇班。“孔子班”造“孔子文化”,“孟子班”养“浩然之气”,“三国班”颂“英雄豪杰”,“水浒班”唱“情义无限”……

  学校的太子书廊,是同学们最喜欢来的地方,阅读、交流成为校园一道美丽的风景。昭明小学副校长付襄红告诉记者:“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开放的图书馆,就是一本立体的教科书。”

  几年前,施营社区图书室还只是一个狭窄的小屋,书籍陈旧,杂志更新很慢。为满足社区居民的阅读需求,社区整合资源,拿出20万元对图书室进行改造扩建。建成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配备了书架、桌椅以及10台电脑,同时图书室配置专职工作人员。

  社区图书室建成当天,辖区单位施营小学、新华医院及邮政局就送来各类图书、报刊1500余册。几年来,社区图书室已经拥有政治、财经、科普、少儿、文学等各类图书1万多册。爱书、读书、用书,在全民阅读活动的引领下,施营社区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并因此被评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

  今年83岁的李运生,曾是襄州区峪山镇的一名小学教师。1982年因伤残提前退休后,他毛遂自荐成为了全镇40所中小学、万余名学生的校外辅导员。1992年,李运生在家中办起了襄州区第一家校外辅导站,30多年来,这个家庭辅导站先后帮扶、转化学生1000余人,其中100多人考入全国一、二、三类大学。辅导站也多次被评为“十佳辅导站”。

  虽然身有残疾,李运生却竭尽所能发挥余热,引导孩子们热爱阅读、学习知识。多年来,他坚持实地探访革命老区,收集整理200多篇革命历史故事,字数累计达到80多万字,这些资料被当地教育部门汇编成册,作为学生的乡土教材使用。

  在榜样示范的引导下,广泛开展的“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市形成了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文明风尚。(荆楚行襄阳采访组记者 朱卫民 王夙志 谢白蓉 王露)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县工业支柱产业转型升级 智能制造智慧管理
下一篇: 通山县电子金融进乡村 金融网络覆盖全县187个村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