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往小康的快车上——聚焦崇阳县“路上风景”
眼下在崇阳山区,问老百姓最满意的事是啥,十有八九会说:路好走了。
随着一张路网的铺开,出山的“大动脉”得以打通;农村公路的“毛细血管”,延伸至乡村的每个角落。
村在哪,路就修到哪,车就通到哪;路修到哪,景色就延伸到哪。偌大崇阳,已变成“道路公园”。
一条路,掀起“小庐山”的美丽盖头
从天城镇出发,沿新修的崇金旅游公路蜿蜒北上,万山叠翠,峰回路转,让人叫奇喊险。
一路风一路景,“小庐山”金沙嫣然眼前。下意识看看表,不到20分钟。
曾经,“上金沙”何其难。这里地处崇阳、赤壁、咸安三县市区交界处,羊肠小道九曲十八弯,一直被人称为“世外桃源”。金沙是鄂南名噪一时的避暑休闲“胜地”,但一直是“开而不发”,“不冷不热”。这条旅游公路修通,一下子让它成为天城的“后花园”。这不,一路上,观光赏景者络绎不绝。
“出去一次才几块钱,又安全又方便!”梅山村村民王文芳,回忆在寒夜里瞪着单车摸黑赶路,在雨天泥泞山路上骑着摩托车去县城赶集的历史,手心里还捏着一把汗。
自旅游公路通车,“天路”直通百姓家门口。如今,村民争相坐上班车,出山入城。
一路通,百业兴。钢架大棚菜发展起来了,农产品俏销了,农家乐火了,一根楠竹增值5至7元。山里的资源身价倍增。
更为重要的是,“小庐山”金沙,得天独厚的原始生态,天籁清风,数不胜数的旅游宝藏,因一条路的畅通,又被外人所注目。
一张网,织就山区群众的小康梦
去年初,为彻底改变山区交通滞后境况,县委、县政府提出,挺进偏远村,打通断头路,拓宽盲肠路,畅通营运线,力求全县186个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到100%。
当即,一张路线图、一套工作机制产生了——
两个工作队赶赴农村,对全县的路基路面、特危路段、危桥、错车台等配套设施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明确全县行政村中不具备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有12个,需改善路面6.2万平方米,预算需筹1.1亿建设资金。
他们继而把“村村通客车”与“三万”活动和“绿满荆楚”结合起来,对照目标实行“七个一”工作机制:一条线路制订一套方案、指定一名班子成员负责、明确一个专班实施、倒排一张计划表、每天一巡查、每周一检查、半月一通报。
目前,全县186个行政村中不具备通客车条件的行政村有12个,其中需改善路面6.2万平方米,加宽路基850公里,整治路肩520公里,增设错车道(台)1200个。
面对交通融资难瓶颈,该县创新筹资机制,积极争取政府配套资金,县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确保每年改造资金达200万元以上。同时,县政府财政配套200万元,用于基础等设施建设。
“编织起乡村公路客运畅通网、养护网、安保网、服务网,确保实现‘开得通、留得住、保安全’的经营环境。” 县交通局局长周国香说。
一路景,希望在绿色通道中延伸
在高枧乡中山村级公路上,看着两旁的景观,司机张兵感叹:“现在驱车在路上,宛如穿梭在一个个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的风景长廊。”
不仅仅是中山村级公路,全县所有乡村公路“一路一景”雏形渐显。“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形成了“畅、洁、安、美、优”的“路上风景”。
该县对照“村村通客车”绿化目标,全县投资3560万公路绿化资金,在乡村公路沿线,种植银杏、桂花、樟树、法国梧桐30万棵,累计绿化里程990.9公里。
如今,客车途经村委会或停靠站点距村委会不超过2公里、步行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且村级公路全线安装防护栏和防撞墙。目前,全县建设建设错车道52个,错车台69个,完成安保工程51公里。
三分建,七分管;部门建,全县管。该县建立起“专群结合”的管养机制——
该县以乡镇交通分局为龙头,联合各乡镇、村组加强对农村公路养护和客运站点基础设施进行了管理,责成各村委会聘请养护管理人员,建立“承包养护”、“以树养护”等机制,切实做到“有路必绿”、“有路必养”。
至今,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及长效管理机制已经形成。希望,正在绿色乡村公路上无限延伸……(记者 刘文景 王凡 特约记者 蔡亚君 通讯员 程雄斌 庞军雄)
编辑:he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