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动”凝聚正能量
2013年1月30日,省纪委通报通城县北港镇岭源村新楼竣工摆酒29桌奢侈浪费问题;
同年2月6日、25日,咸宁市纪委先后发出2期通报,对开展电视问政和暗访检查中发现的有关问题查处情况进行通报;
同年3月19日,中纪委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问题,赤壁地税局“两节”期间乱发物资补助被点名。
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三级通报把咸宁落实“八项规定”、转作风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借风整风,借风刹风,以作风环境整治强大攻势助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整治联动,奏响“共鸣序曲”
长期以来,作风环境建设由纪检、组织、政法、宣传等各握“一条线”,存在“多头管理、多龙治水”弊端。如何将分散的每一条“线”拧成“一股绳”?
关键在创新:成立党政“一把手”挂帅、市委常委兼职、纪委书记主抓的领导小组,整合市委办、市政府办、纪检监察、组织、政法、宣传、政务服务中心力量,组建作风环境集中整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转变干部作风工作部、行政效能建设工作部、法制环境整治工作部及新闻宣传工作部。
“‘一办五部’是全市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的‘指挥部’,是全市转变干部作风的‘作战部’,也是优化发展环境和加强效能建设的‘促进部’。”市委书记任振鹤指明了总方向。
3月12日,抽调的21名干部开始集中办公。
全市对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进行深度规划、全盘设计。“九个一”部署、“组合拳”出击、“十项重点”措施相继出台……为避免出现“联而不动”、“动而不畅”问题,市委书记任振鹤率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每季度到转优办现场指导。
在市级大环境、大气场带动下,市、县、乡、村、组“五级联动”也逐步推开。全市上下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作为转变作风的“思想引擎”,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关键之举,整合力量向干部作风、发展环境、行政效能、“一霸四强”等亮剑。
效能拉动,催生“连锁反应”
实践证明,环境也是生产力。如何营造好环境?掀起效能风暴。
市级“131”项目高速推进,市级领导一线联系重点项目,市直部门对口服务30个重点项目,为重点项目派出“第一书记”跟踪服务……
“政府尊重企业家,把企业家当作‘顾客’,才能更好地树立服务观念,让企业家安心创业。”市委副书记、市长丁小强如是说。在市级带动下,各地也不甘示弱。通山推行“明白缴费”,开通企业110投诉热线,实行重点项目“一表制”收费和“代办制”服务”;嘉鱼县实行“一线办公”法,由纪检部门牵头,定期组织国土、电力、发改等职能单位到项目现场办公;赤壁市通过小微企业成长工程、金融“贷”动工程,催生小微企业雨后春笋般成长……
同时,235家单位进驻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网上审批服务、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催动政务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审批事项、审批时限一减再减,审批费用一降再降……
数百家乡、村级便民服务中心也投入运行,计划生育、民政残联、农机水利、农技水产、畜牧兽医、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就在群众家门口。
好环境释放发展正能量。2013年,一大批品牌企业纷纷落户咸宁,全市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实现GDP870亿元,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监督推动,猛药医治“顽疾”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真正治好作风之疾,得下猛药。
“要打好‘暗访组、问政室、曝光台、督办函、评议法、问责制’的‘组合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晖一语中的。
“2013年4月18日上午,星期四,雨。我们4人暗访组驱车到咸安区。9点整到达马桥镇政府,进入镇服务大厅,看到办事的人还比较多。9:05,有人端着过早的馒头、豆浆进来,服务大厅里的一位女性工作人员跟着一起过早……”工作人员《暗访日记》中这样写道。
像这样的暗访,去年已开展18轮83次,围绕工作状态、公款接待、公车私用、行政效能等发出通报12期,发现和整改问题383起,实行追责问责509人次。
如果说,明察暗访是一把“倚天剑”,那么“电视问政”则更像是“屠龙宝刀”。
“片警凭什么频吃霸王餐”、“拖出来的超生娃”、“无依据收费为何还在继续”等犀利问政,至今仍被群众津津乐道。
目睹现场问政的浙江客商郑先生说:“电视问政对相关单位不当做法不留情面,说明咸宁优化环境下了真功夫,很给力。往后,我们在咸宁投资兴业更有信心了。”
2013年,市县两级已先后举办各类电视问政17场,对69家部门和单位进行现场问政,落实整改措施173条,责任追究27人,问政频次、力度走前全省前列。
政法机关积极行动。“对‘一霸四强’违法犯罪行为要 ‘零容忍’,做到追着打、压着打、挖着打、找着打、出重手、用重拳。”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陈树林斩钉截铁地说。
去年,我市对欺行霸市、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一霸四强”行为立案110余件,处罚和刑拘、逮捕230余人,公开通报10件典型案件。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制度促动,推动 “落地生根”
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只有把制度之笼精编细织起来,才能使好作风、好环境巩固下来。
“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入手,长期出现的问题要从领导入手,要建立健全‘责任、教育、约束、监督、考核、惩治’长效机制。”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远鹤反复强调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整治活动之初,市委市政府组织专班学习、调研,找问题、理思路,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推进工作落实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加快推进鄂南强市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
“一办五部”修订完善干部作风问题、损害发展环境行为、“一霸四强”等有关问题责任追究办法;已下发的《咸宁市市直机关公务员通用能力席位标准(试行)》,形成初步健全的“确责、履责、问责”责任体系,推动整治的惩戒成果向预防机制转化。
专项治理过程中,全市还针对安农、安教、安康、安企、安民、安保“六大惠民”整治工程中暴漏出的问题,完善惠民资金监督管理制度29项,出台损害民生违规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12项和损害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规定16项,督促56家行政部门完善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制度47条。
风口浪尖不卷刃,海阔扬帆正当时。转变作风优化环境,让鄂南大地清风拂面、能量汇聚,形成了“速效兼取、去稳竞进”的大气场。 (通讯员 张文秋 关明明)
编辑:Administ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