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早上7点19分,我省首条城际铁路——武咸城际铁路咸宁南站首发列车C5002次驶向武昌站。
城里城外
武咸进入“同城生活”
动车飞驰在鄂南大地,车外,白露成霜,寒气逼人;车内,欢声笑语,温暖如春。
“我们起了个大早,也是想坐武咸城铁到武昌吃碗热干面,再逛逛汉口步行街和汉正街,下午坐城铁回家。”车厢里,大家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谈论去武汉的计划。
今年40岁的潘海军,是咸安区大畈村三组人,26日售票首日就赶到咸宁南站买票,打算和爱人骆名欢一起去武汉逛街。
“今天是我老婆的生日,这么多年跟着我吃苦受累,我没让她享什么福。让她和我一起坐城铁,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事。”
武汉某工厂的张经理,坐在舒适的城铁上也颇有感触:“我们的厂部在武汉,主要加工厂却在咸宁。以前为了照顾生产经常两边跑,因为高铁站离工厂有点远,我们有时候开车,有时还要挤大巴。现在城铁开通了,既方便快捷,又赏心悦目。”
亲历变迁
铁轨记录“流动记忆”
40年前,杨煜芳才25岁,毕业后被分配到十堰工作,和在咸宁上班的丈夫两地分居,只能通过探亲假来看望彼此。
杨煜芳回忆,有一年,她从十堰先后换乘货车、汽车、火车,一路辗转3天,才赶到咸宁和丈夫团聚。由于交通不便,每一次团聚的路途都充满曲折,每一次团聚都显得异常珍贵。
后来,杨煜芳调回了咸宁,但由于老家在武汉,两人经常往返于武汉和咸宁之间。随后,杨煜芳从口袋里拿出了厚厚一沓火车票,记者数了数,共有41张之多。这是近两年老人在武汉、咸宁往返用过的车票。
现在,城铁的便捷、舒适让杨煜芳夫妇感慨不已:这些年都在路上奔波,这一张张车票,记录着铁路的变迁,也记录着我们流动的记忆!
车来人往
旅途凝聚“浓浓亲情”
在一等车厢,张金扶着母亲坐下,帮母亲摇下靠椅,倒上一杯开水。
“我们坐的是城铁,你睡上一觉就到了。”张金对母亲说。
聊天中得知,张金家住武汉,母亲患有风湿病,每月都要来咸就医。
以前来咸,母子俩坐的是汽车,两个小时的路途颠簸,加之母亲身体不好,这一段路对母亲来说是一种折磨,对张金的心理也是一种折磨。
张金告诉记者,3年前,他就开始关注武咸城际铁路,得知城铁今天通车,特地买了一等座票。
张金说,以后陪母亲来咸看病,还会继续选择城铁。(记者 王恬 刘子川 见习记者 王凡)
花 絮
签名作纪念
28日,市委书记任振鹤走进首班城铁车厢,一名旅客拿着一个本子走过来,请书记签名留念;书记签名后,他开心地又去找市长丁小强签名。
他叫陈亚奇,是一名集邮爱好者,在城铁首发前两天,他就买好了车票,还亲手做了一个集邮首日封,“有书记市长的签名,这个首日封更有意义。”
另一位旅客唐逢春,则找到列车长熊婧,请她在车票上签名。
“我今天是专门来体验城铁的。”唐逢春说,26号城铁售票第一天,他专程打的到咸宁南站买了首发车的车票和返程票。(记者 徐世聪 王恬)
尝鲜写作文
“啊,好漂亮呀!”28日,当首班城铁从十六潭公园上空掠过,10岁的李徐蕊和陈斯忆竞相拿起手机拍照。
列车飞驰,薄雾中的景物逐渐清晰。陈斯忆兴奋不已:“这是我们第一次从空中看自己的家乡,感觉太棒了!一会儿空旷,一会儿又满眼是绿色!”
这次尝鲜,李徐蕊和陈斯忆还带着任务,要根据自己的体验,写一篇老师布置的作文。(见习记者 王凡)
组团泡温泉
28日上午,在C5011次武咸城铁上,武汉一家贸易公司销售员小何、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小华等一行5个“闺蜜”,一起到咸宁泡温泉。
“早就听说咸宁温泉很有名,一直没能如愿。”25岁的小何一脸向往,“城铁开通了,以后会常来咸宁泡温泉!”
当天,像小何她们一样组团坐城铁来咸宁体验温泉的不在少数。(记者 李嘉)
邀室友回家
28日,C5007次列车抵达南湖东站,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小郑带着3名室友,登上列车。
“我带我同学回家玩的。”小郑说,“以前回咸宁到武昌火车站坐车,人多的时候只能站着,还经常碰到晚点。现在,到城铁南湖东站只用10分钟,还舒服多了。”(记者 王恬)
秀秀车票
公交直通
温馨服务
(摄影:张大乐 袁 灿 陈红菊 夏正锋 程慧)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习近平李克强寒冬问民生 媒体赞领导人平民情怀
下一篇:
市委书记任振鹤乘坐咸宁首发城铁列车(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