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记者走基层】咸安区王家畈学堂见证文化传承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4-03-02 10:32

咸宁网讯 记者邓昌炉、陈希子、特约记者胡剑芳、通讯员黄嘉程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2月26日上午,雪后初霁,咸安区马桥镇高赛村王家畈学堂里回荡着孩子们的读书声和欢笑声。

刚刚修缮完工的王家畈学堂“守望”在村口,这栋历经87年风雨的欧式建筑与四周村民的新式楼房形成鲜明对比,引人遐思。

正在读小学的王超和王佳琪等小朋友,是这里的常客。节假日,他们几乎每天都在这里看书、玩耍。在潜移默化中,有关学堂的故事他们早已耳熟能详。

王家畈学堂又名职夫学堂,由当地商人王职夫于 1937 年捐建。当时,王职夫做了一件极具创意的事情,就是动员全村每户人家拿出一个鸡蛋参与共建,以此证明学堂为全村的“共有财产”。从此,“一家一个鸡蛋建学堂”的佳话便流传开来。

“职夫太爷爷是我们的骄傲!”孩子们说。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王秋林介绍,学堂建成后的66年间,王家畈学堂一直坚持乡村办学。2003年,由于“撤点并校”,学堂被迫关停。2010年,因年久失修,屋顶坍塌。但“一家一个鸡蛋建学堂”所种下的“共同精神”的种子却在不断孕育萌芽。

2020 年12月28日上午,市委主要领导在开展第四次徒步巡查淦河时来到此地,在参观这座民国学堂并了解王职夫捐建学堂的故事后,当即要求“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对学堂进行抢救性保护”。

很快,咸安区启动了王家畈学堂的修缮工程。在邀请专家团队进行规划设计的同时,充分汲取和弘扬“一家一个鸡蛋建学堂”中的“共同精神”,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共同缔造”活动,通过召开屋场会,组织发动全村群众,采用“村出资金、群众出工”的模式,共同修复这所古老的学堂。

得知学堂要修缮,村民王永炎顾不上自家小卖部的生意,主动扛着锄头去义务挑水泥。村民冯顺香是王职夫的孙媳,她也自发参与到“建设大军”中,为工人送水送饭……

如今,王家畈学堂已修缮完毕,老学堂依旧保持着原有的古朴风貌,还增设了农家书屋、公益讲堂、文娱活动室等,为这座古老的学堂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王家畈学堂再次成为村湾最热闹的地方。更令人欣喜的是,“一家一个鸡蛋建学堂”所孕育的“共同精神”正在持续释放能量。

王家畈人正以修缮学堂为契机,按照“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模式,对整个村湾进行改造。村民们家家户户自发投工投劳,合力将村湾7000多平方米的古民居整修一新,并改造了1公里的村道,平整了700亩农田,因地制宜打造出一步一景的古村风貌。

“我们将大力弘扬‘一家一个鸡蛋建学堂’的‘共同精神’,把王家畈建设成一个望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的网红打卡地。”王秋林说。


编辑:hefan

上一篇: 省地质局四大队开展春训活动 补短板强本领促提升
下一篇: 【记者走基层】嘉鱼县王家巷村 扮靓乡村颜值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