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多重叠加,拼搏赢得精彩。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加压奋进、攻坚克难,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部署起步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意义尤其重大。
新征程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
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要要求,核心是在“稳”的基础和前提下,能快则快、质量并进,根本是以更加全面的“稳”保障更高质量的“进”,以更好的“稳”和“进”闯关过坎,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鄂南儿女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着力抓实项目投资
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湖北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副院长许泱博士认为,只有不断抓实具有乘数效应的大项目好项目,不断扩大有效投资,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才能为咸宁高质量发展筑基垒台、蓄势赋能。
许泱建议,抓实项目投资,关键要在“有效”上落实,在“精准”上发力,在重大产业、重大项目、重大事项上加大投资力度。也只有通过项目投资建设,才能培育更多经济新支点、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一是稳住投资基本盘。在双循环下促进国内市场的重大政策机遇下,围绕国家、省重大规划布局,聚焦资金投向,加强项目储备,争取政策红利,加快谋划实施一批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二是紧抓产业项目投资。根据咸宁市产业禀赋科学施策,一方面要在主导产业上集中资源、集中力量,谋划实施一批过百亿的大项目好项目,打造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另一方面也要有效调配资源,合理布局项目,实现协调发展,特色发展。
三是实行精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要迅速出击,以目标导向,重点抓好区域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对照咸宁8大重点产业链的存量企业,瞄准重点区域的产业集群,进行整团引进,以延链补链强链的理念招商链主和链点企业。
提升招商引资质效
招商引资是区域发展的永恒主题,是贯穿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市招商和投资促进局局长肖帆说,2022年招商引资工作要在全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突出拼抢发力、向外借力、向内用力,以“虎”的猛劲、“狼”的拼劲、“蚂蝗”的叮劲,满弦招商,提升质效。
突出拼抢发力,持续做大项目增量。拼活动策划与项目谋划,用好进博会、中博会、世界500强对话湖北等国家、省级经贸活动平台,开展主导产业专场对接和“一季一集中签约”活动。拼招大引强与招新引优,加强对世界500强、中国民企100强、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等“大块头”招引。
突出向外借力,持续激活发展变量。向“大武汉”借力,坚持把武汉作为咸宁发展的引领者、产业的带动力和产品的大市场,下好招商“先手棋”。向本地企业借力,以更优投资环境、更大激励措施,主动服务行业明星和园区龙头,推动想投资优选咸宁、再投资还选咸宁。
突出向内用力,持续增强落地质量。坚持“亩产论英雄”,算好投入产出账,以投资强度、亩均贡献度、能耗强度、污染排放、未来前景等“五个维度”,强化重点项目研判。咬紧落地见效目标,用好督查“尖兵”,即时督、现场督、全程督,形成传导压力、查找问题、推动落实的综合效应。
以思想破冰引领县域经济发展
实现我市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湖北科技学院教授方卫兵说,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冲破思想观念的牢笼,才能激发潜力、释放活力,不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向新天地。
崇尚创新,争当改革“排头兵”。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有中生新”和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力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统筹协调,推动产业“集群化”。坚持用协调理念统筹转型,努力攻克“以城带乡”城市不强、“以工带农”工业不强的发展难题,推动县域产业集群化、生产链条化、要素集聚化。
倡导绿色,展现城乡“生态美”。自觉践行“两山”理念,着力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扎实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
厚植开放,实现发展“一体化”。坚持用开放理念促进协同,推动沿江绿色发展示范带和幕阜山特色产业带扇面式发展,完善市县间联动机制,促进县际协同发展和毗邻县一体化发展。
推进共享,织牢民生“兜底网”。坚持用共享理念普惠群众,把群众共富摆在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做好有效衔接 推动乡村振兴
当前,正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这既是重大民生工程,更是严肃的政治任务。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黄大振说,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六个聚焦”。
聚焦监测帮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聚焦持续增收。尤其是脱贫人口增收,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推动脱贫地区持续提升帮扶产业规模和质量;建好扶贫车间,用好公益岗位,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聚焦易迁群众后续扶持。发展后续产业,做好后续就业,配套后续设施,搞好后续服务,切实提高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幸福感。
聚焦项目资产。明晰扶贫项目资产管护责任,开展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尤其是增值增效。
聚焦驻村帮扶。组织开展培训,切实提高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能力和本领,抓好“五个一”,全面提升帮扶成效。
聚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推进脱贫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廉洁村居”建设,健全党建引领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乡村治理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促使市场主体大发展
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王用新说,要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促使市场主体大发展,市场活力大迸发。
一是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出台《咸宁市推进“证照分离”“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目标,把工作重心从解决市场主体“准入难”向解决“准营难”转移。
二是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引进培育壮大工程,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扩容提质、优化结构,坚持优化环境、激发活力,促进市场主体数量、质量双提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给市场让位、为企业松绑,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助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着力优化政府服务,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手段,提高监管的智慧化、精准化水平,通过“互联网+”监管模式,实现网络在线即时监督监测,提高监管效率,为咸宁高质量发展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构建工业发展新格局
工业兴则咸宁兴,工业强则咸宁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郭冰生说,要紧紧围绕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紧盯预期目标,加快构建工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坚持突出两大重点,打造工业发展新引擎。实施智能制造赋能工程,践行“三向”工作法,即向上争取,充实完善重点技改项目储备库;向下压实,持续开展两月一督查、一季一核查;向内激活,用足、用好、用活市直技改专项资金。实施两化融合提能工程,推广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大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二是,全面推进三项行动,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全面推进产业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等8大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全面推动工业强基行动,壮大龙头企业、扩容规上企业、培育特色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市场主体。全面推进企业创新行动,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三是,切实加强四大建设,激发企业发展新活力。加强企业发展环境建设,聚焦聚力民营企业座谈会反映问题,加大协调督办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8条重点产业链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形成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加强绿色环保示范建设,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个地区要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市委党校教师廖咏絮说,咸宁要对标先进水平,以刀刃向内的决心直面问题不回避、下大力气补短板,聚焦市场关切,破解经营难点,强化市场主体服务,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攻坚战,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一是打造一流政务服务。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作用,用好政企“直通车”平台,及时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出台既有温度也有力度的政策举措,把眼睛亮、反应快、手脚勤的“店小二”精神融入政务服务中,做到“无事不扰、有呼必应、应必有果、果必满意”。
二是营造一流市场环境。政府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优化服务的加法,压减一切不必要的审批、打掉一切不合理的门槛、简化一切来回跑的手续,让市场主体办事更方便,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主体活力的“加法”。
三是实施一流人才政策。营商环境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人才环境问题。人才是创新创业的主体,更是营商的主体。没有吸引聚集并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才环境,就不可能有一流的营商环境。要营造亲商、重商、尊商的社会氛围,开辟服务企业绿色通道,培养一批有情怀、有视野、懂管理的企业家。要打造与一流营商环境相匹配的人才环境,让高质量发展更有张力。
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
发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要求。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廖伦建说,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文章宏大而精深,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持之以恒地筑牢防疫抗疫的万里长城,抓发展促安全,抓安全保发展。
廖伦建认为,保障和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需要做的工作很多,离不开“发展”与“安全”。
一是从思想上构建发展与安全的纽带。不因安全而在发展上因噎废食,不因发展而将安全置之脑后。统筹发展与安全,是有国有家、有事有业、有寿有福的基础,是党的事业行稳致远、国泰民安的保障;是对和谐吉祥新年最基本的承诺,是献给党的二十大最好的祝福。
二是从实践上注入发展与安全的动力。咸宁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转型发展示范区、自然生态公园城市要一鼓作气,再上层楼。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持续发展、平安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常怀远虑、警钟长鸣。统筹发展与安全,突出工作重点,奋力开创平安、发展新咸宁。
三是从软硬件上筑牢发展与安全的保障。要同等注重发展投入、安全投入;同等落实发展规划、安全规划;同等追究不发展责任、不安全责任。违章违纪不狠抓,害人害己害国家。统筹发展与安全要任务落实、工作落地、考核落细。
编辑:hushaopeng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14日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落地见效,研究...
题:啃下“硬骨头”锻造新优势——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谈2021年工业通信业发力点新华社记者张辛欣、周圆新的一年,新的气象。他表...
在6月17日召开的2021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等六大机构联合发布《合肥...
题:更智能·更科技·更无界——从世界显示产业大会看“屏”繁的“视”界新华社记者在家里观看3D视频、坐在汽车里观赏大屏幕播...
咸宁网讯通讯员胡强报道:7月16日,全市农业抗灾夺丰收、水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研讨暨“515”行动观摩培训活动在通城县举行。...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发布关于以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引领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实施意见,...
咸宁网讯咸宁日报记者镇强报道:7月16日,我市出台《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聚焦电子信息...
咸宁网讯(通讯员胡强)7月16日,全市农业抗灾夺丰收、水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研讨暨“515”行动观摩培训活动在通城县举行。随后...
题:韧性·活力·稳定——来自经济大省广东的一线观察新华社记者吴涛、孙飞、孟盈如即使先后遭遇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新冠肺炎疫...
日前,我市出台《咸宁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聚焦电子信息产业链、机电制造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