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春雨绵绵。崇阳黄茆家庭农场,成片的茶树正沐浴在春雨中,雨后的茶园格外清新,茶树渐次冒出新绿。
黄茆家庭农场坐落于沙坪镇黄茆村,陆水环绕,环境优美,是一家种植、加工茶叶和生态旅游开发于一体的综合农业基地。农场创建于2012年底,占地面积2000余亩,建筑面积3000多平米,年产值近800万元。2015年注册“三味人生”商标。2014、2017年分获市级、省级示范农场称号,2020年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茶叶加工车间,十几台机器正在不停歇地运转着,三个工人穿梭其中。一名工人告诉记者,制茶大致分为萎凋、杀青、做形和脱毛(提香)四个步骤,现在正值春茶上市的季节,正是赶工忙的时候。
“我们茶厂以绿茶种植栽培为主,精心选培了中茶108、黄金芽、安吉白茶、乌牛早等多种明星品种。”三味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盛华东介绍,一年产茶期只有50多天,最高一天能产新叶2000斤左右,茶叶主要销往江浙沪一带。
据了解,崇阳县是农业部规划长江流域以南茶叶种植适宜区,是幕阜山区扶贫开发和茶叶发展重点县,为鄂南幕阜山名优绿茶和边销茶主产区。基于此,崇阳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百亿茶产业的战略号召,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正是在这样的政策扶持和区位优势影响下,盛华东才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从浙江来到崇阳创办制茶企业。
今年是黄茆家庭农场创办的第九个年头,从最初默默无闻的小企业逐渐发展成为崇阳县茶叶种植行业的模范企业和先锋力量。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据介绍,现代化设备的使用大大地减少了车间用工人数,但茶树栽培、抚育、采摘等环节依然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在茶叶丰产期最多可带动8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就有100多人,近半数每年能实现增收万元以上。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生力军。
“下一步我们将拉长茶产业链,在发展特色茶业园的基础上,辐射带动水果、花卉、中药材种植,鸡、羊、淡水鱼养殖等相关产业发展,打造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盛华东说,他们还将推进茶文化和乡村旅游融合,建设一个集品茶、采摘、农耕文化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综合体。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丁伟 通讯员 宋锦学)
编辑:hefan
上一篇:
通山国土绿化有“秘诀” 造林增绿扩产兴绿
下一篇:
做好监督大文章 嘉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千亩茶园正飘香一片茶园带富一方百姓,在崇阳县沙坪镇黄茆村,崇阳县人大代表、崇阳县三味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盛华东辛勤...
为保证市场供应,雪中摘菜成为了新街镇一道靓丽风景。
目前,温氏佳味在华南、华东、华中三大基地均设立研发中心,加上位于广州的加工配送中心,日均鲜熟产能10万只。
企业开办注销方不方便?群众办税缴费有什么堵点难点?7月28日下午三点,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詹鹏宇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展“一...
咸宁新闻网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丁维、通讯员廖佳慧报道:10月24日至26日,市政协主席曾国平带队赴浙江省杭州市开展咸宁幕...
咸宁网讯记者宋文虎、特约记者孔帆升、邓文义报道:2月10日,通山县经济开发区湖北奥鑫玻璃饰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数条传送...
目前,沙坪镇茶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伴随着全镇茶产业的发展,三味茶叶有限公司茶叶基地正在探索打造以茶园游、休闲游、采摘...
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崇阳县沙坪镇黄茆村的千亩春茶陆续进入采摘期,茶农们纷纷抢抓农时采摘茶叶,茶园里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春暖花开季,茶农采摘忙。”全媒体记者甘源邹辉通讯员洪玲摄.
一片片“绿叶子”转化为助农增收的“金叶子”,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重要支柱,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