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政务 图片 要闻 聚焦 县域 专题 文娱 科教 旅游 财经 论坛 招聘 数字报 新媒体 返回
首页 >> 咸宁新闻 >> 正文

通山石门村“绣娘”焦丽娟: 巧手“绣”出新生活

来源:咸宁网 时间:2020-11-26 09:02

记  者 王奇峰 实习生 赵 锐

通讯员  程 丽  吴 航  吴 仪

深秋的午后,一场阵雨送来微微寒意,“石门绣坊”的招牌被雨水冲刷得光亮如新。绣坊内,焦丽娟、吴丹和徐亚娟三人正飞舞银针,专心致志赶制一批刺绣订单。

绣桌旁,一位小姑娘乖巧地看着妈妈吴丹工作,不哭不闹。吴丹望了一眼女儿,手上的动作没有停,继续在墨绿色的底布上飞针走线。

“我们正在绣的是古代青铜器上常见的饕餮纹,绣好后,它们将被寄往黄石大冶,作为半成品装饰到一批高级订制的笔记本上。”见记者来访,绣坊的负责人焦丽娟停下手里的活计,拿出两个精美的笔记本介绍道。

一旁的展柜上,刺绣作品装饰的笔筒和夜灯精致典雅,上面的图案远远看去就像一幅画。除了招牌的作品,展柜上还摆有喜扇、车挂、台屏、书签等,个个赏心悦目。

“石门绣坊”位于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今年32岁的焦丽娟娘家在通山大路乡,11年前嫁到石门村。几年后,妹妹焦梦也嫁到了石门。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代,刺绣已在通山民间盛行。通山刺绣的手法多种多样,刺绣图案题材广泛,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山水、动植物等,经过艺术手法加工,形成特殊的装饰格调,富有生活情趣。

为解决留守妇女创收难题,通山县妇联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到通山农家妇女普遍有刺绣的基础,且刺绣便于上手,对时间、地点要求较低,对农家妇女具有较强吸引力,便决定通过刺绣项目带动留守妇女发展。去年8月底,通山县妇联主办的“巧山姑”手工技能培训在石门村举行,吸引30多名农村留守妇女参加培训,焦丽娟姐妹就在其中。

“学刺绣之前几乎没捏过针线,但一个月的学习让我掌握了刺绣的基本功。”焦丽娟告诉记者,如今她既会基础的盘金绣,也会复杂一点的打籽绣,还将难度更高的双面平针绣技艺成功学会。

在当地妇联的支持下,焦丽娟姐妹又参加了县里的第二期培训,手艺进步很快。“第二次去县里培训,我发现老师刺绣的姿势很有讲究,我就把这种技巧教给姐妹们,并且鼓励大家认真绣,耐心绣。慢慢地,大家都绣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好,作品的质量也能过关了。”焦丽娟告诉记者。

第二期培训结束后不久,在市妇联与县妇联的帮助下,焦丽娟在自家一楼和几个一起培训的姐妹创办了“石门绣坊”,接起刺绣订单。

“第一笔订单就有6000多元,我们都好激动。但万事开头难,因为天气冷,后来又赶上疫情,中途有姐妹畏难,打起了退堂鼓。”焦丽娟坦言,当时心里也慌过,但前往大冶拜访、学习后,终于摸清客户的意图,并在四位姐妹的齐心协力下成功交付订单。

“以前闲起来的时候无所事事,做这门手艺后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还可以就近照顾家庭和孩子。”焦丽娟表示,做刺绣虽然很累,遇到很硬的布,一天下来手都是肿痛的,眼睛也会酸胀,但她相信只要长年累月坚持,就一定会做出一番成绩。

3000元、5000元、10000元……随着一笔笔订单成功交付,焦丽娟和姐妹们的手艺越来越娴熟,内心也越来越踏实。

“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下一步的目标是带动更多姐妹在家就业,将零散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焦丽娟说,希望更多的姐妹加入到绣坊中来,大家一起绣出更多具有石门地域特色的工艺绣品,为石门乡村旅游添砖加瓦。


编辑:但堂丹

上一篇:
下一篇: 咸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5批次不合格食品

相关新闻

咸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咸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咸宁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咸宁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咸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新媒体

  •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
    打好组合拳,跑出加速度!​咸宁工业经济奋战开门红
  •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喜讯!咸宁多了一个“中国天然氧吧”
  •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投资26亿元!嘉鱼县官桥八组把大学办到家门口
  •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咸宁一地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
    省级名单揭晓,咸宁这户家庭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