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通山县南林桥镇石门村非洲鸵鸟养殖基地,一群鸵鸟正围绕着一位年轻小伙,争抢着吃他手上的青菜,这位小伙便是基地负责人夏晓超。
夏晓超家住石门村2组,今年29岁,过去一直从事建筑行业,但家庭的变故,让他决心改行。“去年孩子生病了,医药费太贵,想找条更赚钱的路子。”夏晓超说,原本的工作无法承担巨额医药费,只能另寻出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养殖鸵鸟前景很好,在经多方了解后,决定养殖。去年11月,他前往广东购回40只幼鸟,但因是首次接触鸵鸟养殖,缺乏养殖经验,导致幼鸟死亡,损失惨重。
栽了跟头的夏晓超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重整旗鼓,再次出发。为学习养殖技术,他多次前往江苏、河北、湖南等地考察,向当地养殖户请教。
“要给幼鸟、成年鸟和种鸟分别预留好休憩区,还要给幼鸟配备温房,让它们好过冬。”夏晓超说,通过学习,他了解到场地对鸵鸟养殖的重要性。
为解决场地问题,夏晓超四处寻找合适场所,最终在家附近山坳间平整出4000平方米场地,搭建起4个大棚,对原有的圈舍进行改造升级。
在鸵鸟饮食方面,夏晓超也更加专业。“鸵鸟是杂食动物,主要以花生藤碎(粗饲料)、玉米粉(精饲料)、嫩叶(青饲料)等为主。”夏晓超说,外出学习让他的养殖技术得到提高,对复养更加充满信心。
今年4月,夏晓超又从江苏引进40只鸵鸟种鸟,重新开始养殖,成熟的养殖技术、耐心细致地照料让此次复养尤为成功,一只只鸵鸟健康成长。
同时,夏晓超与江苏公司签订回购协议,通过网络渠道宣传基地。“咸宁基本上没什么鸵鸟,通过网络传播可以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夏晓超说,鸵鸟不仅可以当做鲜美食物,还可以观赏、骑行、制成工艺品等。
据悉,鸵鸟生长9个月便算成年,体重可达100多斤,市场价值3000多元,假如制成工艺品价值更高,夏晓超的鸵鸟养殖基地前景一片光明。
“我想带更多村民一起来养鸵鸟。”谈及未来打算,夏晓超表示将推广鸵鸟养殖,和更多村民一起走上致富道路。(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宋文虎 通讯员 申丽萍)
编辑:hefan
上一篇:
共享绿色红利 —— 咸宁市全力创建生态生活纪实
下一篇:
冬至温情送关爱 国企情系环卫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