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烈日烤炙,脚下洪流滔滔。
眼下的嘉鱼县潘家湾镇,一派抗洪保平安、恢复抓生产的繁忙景象。全镇党群一心,以冲锋在前、连续作战的大无畏气概,使全镇未伤亡一人,未溃一堤,未破一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洪救灾壮歌。
“意志的堤坝”,挡住一次次洪流
“守住谷洲围堤,等于守住了一个奇迹。”7月27日,潘家湾镇党委书记李斌说当时水位超了保证水位2.02米。撤退还是坚守,是摆在干部面前的艰难抉择。
谷洲围堤,内有良田32000亩,是当地群众的“聚宝盆”。镇党委政府考虑:“若是守不住,全镇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将受严重影响。”于是,他们选择了坚守。
防汛期间,谷洲围堤发生了6处险情,其中4处管涌、2处跌窝。
复兴洲民垸外洪内涝,崩岸、管涌、跌窝、散浸等险情,接连发生,内积达到3米深。东湖围堤占有潘家湾镇防汛的“半壁江山”,一直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超出保证水位20天,管涌、漏洞等险情连续发生。
内河指挥部负责的是金水河堤段,该镇筑起了1.5米高的子堤,同时全力排涝排积,原有67台机泵站全力抢排,后又耗资 85万元,购买了39台机泵。
四邑公堤指挥部,防汛过程中的土方,他们从江夏、咸安先用货车运土、拖拉机转运、三轮摩托车再转运、人工肩扛上堤,最后才能将土方送上堤。
“再苦再难,也要守住大堤。”他们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守住了一份纪律。
“不倔的种子”,播下一片片生机
东村村,是潘家湾镇最大的水稻生产专业村,土地肥沃,早晚连作亩产粮食在1000公斤左右,是著名的“吨”粮村。
7月27日,在该村水稻基地,农民们将农田整平,放上软胶板,然后将泥土刨浮,再由数十位村民手拿盆子,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整平好的农田上。
遭强降雨侵袭,该村内涝严重,水田全部受灾,其中成灾面积5100亩,绝收面积620亩,农民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万元。
灾情发生后,村“两委”成立“抗灾”、“救灾”两个小组,积极组织农民生产自救。
目前,早稻已经抢收完毕,抢栽抢播基本完成。镇农技人员安排专人驻村,全过程指导农民抓生产自救,力争晚稻高产丰收,实现早稻损失晚稻补。
镇政府统一部署,成立生产自救领导专班,各村由分管农业的副职牵头成立生产自救小组,一方面组织老百姓快速排涝,一方面组织群众抢收抢种,做到水退一片,抢收一片、抢栽一片。
同时技术保障到位,确保自救不误农时。镇农技服务中心技术员分村驻点,包保负责,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全过程指导农民灾后自救。物资保障到位,确保救灾不拉后腿。为快速排涝,该镇紧急启动排渍泵站67台套,同时投入85万元,采购了34套潜水泵。为解决灾后缺种,镇村自筹种子6万斤,向上争取谷种7.8万斤,并对贫困户扶持25吨复合肥。为确保农资市场稳定,政府组织联合执法专班,对市场严格监管。
截止目前,该镇水稻生产自救工作基本完成。蔬菜生产自救主要组织备种育苗、大田清理、土壤杀菌工作,预计9月上旬可全部栽种到位。
“鱼水深情”,写下一段段佳话
“有子弟兵在,就有了依靠。”当日,在潘家湾镇各抢险现场,百姓们都如是说。
7月8日上午,武警8653部队的官兵从晋中出发,历经28小时,行程1200多公里,于次日抵达湖北抗洪抢险,1300余名官兵奔赴嘉鱼县抗洪一线。
得知部队增援的消息,镇政府紧急动员300余人,将潘家湾中学、潘家湾小学腾空,为部队提供驻扎场地,连夜为部队搭建洗澡场地,整修水电,购置移动厕所,满足部队基本的生活需求。群众们自发前来欢迎子弟兵的到来。80岁的杜贤卫老人说:“这些子弟兵是最可爱的人。抢险救灾、灾后重建,老百姓总是离不开他们。”
7月14日,武警8653部队迎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驻地附近“兵妈妈”们来到营区,给抗洪官兵缝制破损的衣服。
“听说武警官兵堤坝上没日没夜地加班固堤很心疼,虽然尽不了多大力,但缝缝补补总是可以的……”潘家湾镇几名“兵妈妈”们紧紧拉着战士的手,动情地说。
“兵妈妈”王阿姨的儿子在新疆某部服役。前两天,在镇医院工作的儿媳观察到,官兵的迷彩服已经有些破损。听到这个消息,王阿姨召集起街道姐妹们,第二天一大早就来到部队给战士们缝补衣服。
王阿姨说:“这些战士和我儿子一般大,看到他们就会想起我的孩子,我儿子要是在外面抗洪,当地百姓也会照顾他,现在你们来帮我们抵御洪水,我们也应该为孩子们做点事。”
武警官兵连文博感慨道:“这是我第一次来咸宁,完全不陌生,感觉就像在家里。”
看到阿姨们一针一线地为大家缝衣服,他感觉自己妈妈在身边一样,“我相信,我们会完成好接下来的每一个抗洪任务,保卫好我们咸宁这个 ‘家’。”(咸宁日报记者 刘文景 刘子川 通讯员 汪文群)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宁实施“工业崛起”战略 四举措助力中小企业
下一篇:
通山县农商行主动授信贷款 争当恢复生产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