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被淹,蔬菜大棚损毁,部分农作物绝收……
入梅以来,多轮强降雨袭击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截止目前,全市农田受灾面积128.9万亩、成灾面积73.2万亩,绝收31.9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8.97亿元。
决不能让农业因灾减产、让百姓因灾减收。面对灾情,我市迅速开展农业灾后生产自救工作,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确保全年农业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
送信心,解民忧
“今年咱们这里的灾情虽然很重,但补救还是很有希望的。”16日,农业部驻华中地区水稻首席专家张似松到嘉鱼县簰洲湾镇刘家堤村受灾现场,为200多名农户讲解水稻灾后补救措施。
为指导受灾农户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市农业局邀请张似松教授走进簰洲湾,把生产自救培训“搬”到了田间地头。
通过水稻专家手把手的指导和专业的培训,受灾户赵忠富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他说,我相信这场灾难会过去的,只要按照科学的栽种方式和补救手段,我们的损失也会降低到最小。
灾难面前,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市各地农业部门迅速成立抗灾救灾技术指导组和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送信心,解民忧。
赤壁市新店镇望夫山村4组农民李乐新今年种了340亩田,强降雨把农田和道路全部淹了。连日来,他带着全家劳动力抢收遭洪灾损害的50亩早稻。
“最开始傻了眼,觉得前期投入全泡汤了。”李乐新说,在上级派来救灾工作队的鼓舞和支持下,重振了信心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清沟排渍,打电话到市里联系了“早翻秋”稻种,还利用家里的农机等设备,帮周边村民抢收抢种。
送农资,解民难
11日上午,6辆装满救灾农资的货车,由市农业局6个灾后生产技术指导组带到各县市区,为灾区农民解难题。
灾情如火情,救灾如救火,不容耽搁。加紧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加施肥料,提高作物抗逆性,防止病虫害成为灾后当务之急。
针对各县市区普遍灾情,亟需大量农资用于灾后生产自救的情况,市农业局组织筹集了防疫消毒药4吨、防虫灭虫设备170台、农药40件、复合肥40吨,折合资金近30万元用于支持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通山县大路乡广发农机合作社因洪水翻堤倒灌,造成大棚基地的机电设备浸泡损毁、育秧大盘被冲走、肥料被冲毁,水稻绝收面积达145亩……共计损失达28万元。接到工作组送来的救灾物资,该社董事长王细武十分感动,连声道谢,表示将继续抓好抗灾救灾,积极恢复生产。
针对灾后复产种子短缺难题,我市迅速摸清所需数量,积极与省种子公司和湖南省种子经销商协调,筹措早稻翻秋所需种子。据统计,全市需要水稻改种种子42万公斤,玉米种子5.4万公斤。截止17日,已调运补种改种种子18万斤,剩余所需种子正在紧急调运中。
针对洪灾后易发生的动物疫病,我市开展紧急免疫补防,全市紧急储备畜类疫苗117.9万头份、禽类苗951.8万羽份,用于防控灾后动物疫病。市畜牧兽医局已组织三批三个抗灾救灾工作组,分赴县市区发放防疫消毒药品。
送科技,解民困
14日上午,市农业局防汛抗灾技术工作组奔赴嘉鱼县,在灾情严重的簰洲湾驻扎,为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提供全程化服务。工作组成员由农业局抽调水稻、蔬菜、水产、畜牧等6位各农口专家组成。
开办专家田间大讲堂,现场传经送宝。各专家组深入田间地头送技术,对如何科学识别绝收田块、科学补种改种、科学田管进行了详细讲解,指导农民按照时间节点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生产自救。
发放救灾技术手册,指导农民科学救灾。灾情发生后,我市迅速组织农业专家编印了科技抗灾救灾技术手册,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当前正是早稻翻秋补种改种和灾后水稻田管关键时期,技术手册对每个品种的播期、田管关键要点做了详细说明,农户领取改种作物种子时,均获赠一本技术手册。
受灾秧田,哪些加强后期田管救得活?哪些需要补种改种?如何甄别绝收田块,有效降低农民损失?这是受灾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驻簰洲湾工作组在从张似松那里学得真经之后分成三个小组,冒着酷暑,对簰洲湾镇受灾秧田进行科学甄别,指导农民科学补种改种。其他各县市区工作组也在组织专家对受灾水稻田块进行逐一甄别。
散户看大户,大户看示范片。根据灾后复产需要,各地灾后复产工作组采取办示范片的办法,引导受灾农民改种补种。我市通过在受灾严重的乡镇采取兴办补种改种示范片、水淹秧苗抢救抢管示范片、蔬菜育苗示范片,召开农业抗灾自救恢复生产现场会等办法,全力抓好农业恢复生产工作。截至17日下午,全市已完成改种补种面积 8万亩,工作进度位居全省前列。(记者 朱哲 通讯员 郑奎 程仁)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通城县堆山村8组开展生产自救 "留守军团"齐上阵
下一篇:
咸宁选手刘子冠勇夺省青少年乒乓锦标赛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