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红色保障
香城泉都秋风劲,党旗辉映万山红。
近年来,市委紧紧围绕咸宁改革发展大局,以巩固和深化“一高两型”建设为统领,以建强和完善“五个基本”为重点,以兴办实事为抓手,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实现咸宁绿色崛起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红色保障。
重选育、强培训,把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建起来
精美齐整的洋楼,花园式的休闲小区,设施齐全的文化场所……这在城市都难见到的图景,让人很难想象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荒山坡。
而这一切,就是因为选准了一个人:村党支部书记李德军。
李德军过去在外经商,受命担任油市村党支部书记后,从小事做起,从群众最需要的事做起,短短四年,油市村从一个后进村变成“国字号”的“美丽乡村”。
高素质带头人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牛鼻子”。
我市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从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入手,采取“两推一选”方式,把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选拔为村党组织书记。
在去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注重从源头把关,提出了不宜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十种情形”,并结合村委会换届,全面推行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比例从换届前的27.4%提升到98.2%。
大力实施“头雁培育工程”。近年来,市委分期分批组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主职干部外出学习、培训。县乡两级对905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全覆盖式轮训。以需求为导向,围绕咸宁特色产业发展和社会化现代治理,举办“支书微讲堂”等多种形式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五种能力”。
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大力实施“回归村官”工程,注重从生产大户、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伍军人、离退休干部职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大学生村官、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人才中选人用人。
通城县制定了“回归村官”中远期规划,将1000名在外务工青年纳入党员跟踪培养计划,100名纳入村级组织后备干部跟踪培养计划。
密联系、办实事,让农村基层党组织向服务型转过来
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既是党建工作的创新转型,也是党建工作的生命力所在。
“一阵地”、“一只雁”、“一把米”、“一份情”工程,为基层党建夯实了基底,做强叫响了基层党建的“咸宁品牌”。
我市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能力,着力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实行领导干部党建联系点制度,市委常委、市县班子成员、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及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1个乡镇和1个软弱涣散村,入户走访、现场办公,帮助当地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大力推进乡镇干部驻村制度,健全完善“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和“一坚持、两走遍、四掌握”基层工作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已成为全市农村基层工作的常态。
赤壁市把每月10日定为“基层工作日”,“四大家”领导和市直单位党员干部深入村组,753名领导干部交百姓朋友1686人。同时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立了51所服务留守儿童的“五点半”学校,深受群众的好评。
全市目前正在打造的“五务合一”网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将实现服务党员群众“零距离”。
坚持把农村党建置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大框架下谋划推进,完善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制度。
实施幕阜山片区扶贫开发战略,市委选派100多名优秀机关干部到山区重点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实行1名领导带3个部门,用3年时间帮扶1个村的“1331”帮扶模式,整合扶贫资源,推进综合开发。以“平安咸宁”建设、“三万”、“三同”等活动为契机,市、县两级1万多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2460件,投资总额近5亿元。
大力开展“香城义工·红色情怀”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一对一”方式,服务群众15万人次,帮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14196个。
今年,市级财政预算基层党建“十件实事”专项资金500万元,市管党费列支30万元,直接带动各县(市、区)整合基层党建实事经费达1.14亿元。
去年市财政列支,对24个村和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改扩)建、30个三类村党组织实现转化升级进行奖补。今年,继续推进84个村级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嘉鱼县陆溪镇藕塘村投资400万元兴建了4000平方米的农民文化广场,配套有舞蹈排练厅、电子阅览室、群众活动中心等10间活动室,建成全县首家农村3D电影院,群众不出村便可免费领略科技带来的视觉盛宴。
亮身份、显作用,让农村党员队伍活力迸出来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
农村党建设工作说到底,就是要把全体基层党员的先进性激发出来,让每一个党员的活力汇聚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以打造活力型农村党员队伍为目标,我市从严把关发展党员质量,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从严抓好党员教育管理,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成效不断显现。
全市各地创新思路,丰富载体,推进实施农村党员“九员一长”、“争创五星”、“志愿先锋”、“党员奉献日”等党建主题活动,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去年以来,全市农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共承诺事项80148余件,履行承诺72650件;无职党员认领岗位26263个,帮带农户26398户。
发挥流动党员作用,共同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在流动党员党支部中深入开展了“我为家乡发展献一策”、“红色地图让流动党员回家”、“双管双争双服务”等活动。
咸安区3380名农村无职党员、1200名“五老”、1028名“爱心妈妈”自发为5800名农村留守孩子当“义务家长”,在当地传为美谈。双溪桥镇建起了全市的第一家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星星家园”,可托管留守儿童200名。
崇阳县广东岭南商会向“6·02”特大洪水灾区人民爱心捐款,帮扶救助。
通山县探索流动党员产业联建、区域统建、商会分建、内外共建等“四建”模式,全县建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站、点)205个。让流出县外的650多名农村党员重新加入了组织生活,确保了每名流动党员纳入组织视野。
党员必须接受监督。将党员言行置于聚光灯下,是纯洁队伍、锤炼党性的有效途径。
坚持“五议五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我市905个村共推选产生3514名村务监督委员会委员,有效地发挥了监督作用。
通城县五里镇程凤村实行“组组响”工程,坚持大事由村民代表大会集体研究决定,节约村务开支3万余元。
崇阳县天城镇探索实行村级重大事项党组织主导,村务监督委员会“跟踪”监督民主管理机制,重大事项民议民决民施,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真投入、促发展,让农村集体经济强起来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不仅要看建没建成一个不走的支部,一个不垮的阵地,更要看建没建强群众致富的集体经济。
我市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改善农村基层保障的治本之策来抓。采取“1+X”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即以党委重视、政策支持为“1”,以产业带动、村村结对、以强带弱、村企共建、异地置业等为“X”,探索多路并进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县(市、区)102名“四大家”领导联系106个经济薄弱村,144家企业联系144个经济薄弱村,43个经济发展强村联系49个经济薄弱村,力争实现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
嘉鱼县从农业、林业、水产、畜牧、规划等部门选聘17名专业人才,为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同时根据党员人数和职业分布实际,采取“协会+支部”、“合作社+支部”、“企业+支部”等全新设置模式,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群众增收致富。
赤壁市车埠镇大力推广稻虾种养和深水养殖模式,并由最初单一的“虾稻套养”发展到“湖泊围栏养殖”、“池塘套养”、“池塘主养”、“虾莲连作”、“沟、港、渠野生寄养”等多种模式共同发展的“虾稻套养连作基地”。
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依托“一湖两岸”山水资源,实施“山上再造”工程,打造农业板块基地,引进湖北天宇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以“村委会+公司+基地+农户”的“4+”联营模式,流转120余户共2500亩林地入股,参与管理经营、分红,发展了产业,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带动和领跑农村经济,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经济主战场上日益彰显,充分体现。
(咸宁日报记者 刘文景 通讯员 叶晓琴 肖旋)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咸宁新闻网讯(香城都市报记者镇强 通讯员刘元江)昨日上午,我市3·15年主题宣传纪念活动启动仪式在城区中商百货咸宁购物广...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金娓: 3月6日上午,2018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湖北咸宁选手选拔活动暨《星光公益行》启动仪式在香城古街...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王恬、通讯员柴倩报道:21日,咸宁温泉谷酒店前台,武汉市杨先生正在办理入住手续。
咸宁新闻网讯 咸宁日报记者综合报道:自17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开播后,我市各地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