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号子急,治贫战犹酣。幕阜山区从来没有这么激扬过。
26日,记者在崇阳县移民扶贫安置新村看到,规划齐整的双层楼房,规模高效的黑木耳基地,爆绿飘香的优质茶园……
这只是冰山一角。县委书记杨良锋说,要以精准扶贫统揽全县各项工作,提升全县竞进争位的信心。县长杭莺说,崇阳8个亿的扶贫融资规模,将一举摘掉“贫帽”。
精准扶贫的崇阳篇,有太多的精彩章节……
精准造册
扶贫扶没扶在点子上,首先就要看找没找到真“穷人”。
曾几何时,大包大揽式的扶贫,“大水漫灌”的“照顾”,“麻花雨”式的资金注入,不是“扶错了”对象,就是“跑偏了”政策,结果越扶越贫,越贫越扶,陷入“怪圈”。
今年从3月开始,该县及早推出“万名干部结队进万家”活动。识别、筛选、锁定47个贫困村,2.13万户、7.13万人口。
至4月15日,全县10169名干部与9907名贫困人口“结对挂钩”。而这些村、户、人口又拆分成“五类”。有的因病返贫,有的丧失能力,有的自然条件恶劣等等。
这次活动除干部外,还有医生、教师、个体工商户、企业家加盟,“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真正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秤砣一个枣。
“贫册”既造,“靶向治贫”就有了精准目标。
脱贫菜单
“一个黑木耳大棚,总投入2万元,其中1万元银行贴息贷款,合作社出3000元,政府支持3000元,个人4000元……”在黑木耳大棚内,县扶贫办主任赵明星向记者介绍他们正在探索的“3+1”模式。
这种“3+1”模式,最科学的地方就是个人负担轻,银行、政府、合作组织、个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捆绑互赢。
“脱贫菜单”是“靶向治贫”的延伸。他们针对五类贫因,推出“五个一批”:无致富门路,发展生产项目,“拉扶”;缺技术的,实施教育培训,“智扶”;自然条件恶劣的,“搬扶”;因病致贫返贫的,采取医疗大病救助,“治扶”;实在无能力的,政府低保等“兜底”,“养扶”。
“菜单式”扶贫落点是发展产业、项目增收。目前他们已列出袋料黑木耳种植、山地菜牛养殖、放养绿壳蛋鸡、优质茶叶种植、冬马铃薯、秋玉米种植、大棚蔬菜、标准化水果种植等七大类。县扶贫办均提具发展方式、适宜范围、效益情况、投资模式等参照。农民可“量身订置”,“点菜吃饭”。
这是“短、平、快”项目。长期发展,则鼓励农民围绕市县“楠竹、油茶、茶叶”三个百亿产业自行“订大菜”。
挂图作战
崇阳扶贫机构过去人手稀少,“借房办公”,现在改成“大部制”。从水利、交通、卫生、教育抽调精干力量,由过去的几个人到20多人。各乡镇由书记、乡镇长、副书记和民政办、扶贫办等成立“3+3”班子。
“列出时间表 ,绘好路线图,打好歼灭战。2017年底,崇阳要实现整体脱贫!”县委书记杨良锋已向全县干部下了“战书”。
扶贫攻坚战,实行“挂图作战”。
在作战“总指挥部”,记者看到偌大作战图上哪个镇、哪个村、哪些户,因何贫困,采取何措施脱贫,责任人是谁,时间节点是啥,全程公开,全部透明。
全县分“四大战区”:沙石战区、天城战区、金塘战区、白霓战区。12个乡镇为12个“军团”,军团由市、县联系乡镇部门、企业负责。所有扶贫项目实行销号制,责任人实行终身制。一季一考评,一月一督办,半年一通报。
“战斗”的进程和结果网上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在电子信息平台,鼠标一点,谁在“真刀真枪”干,谁在打“马虎眼”,“晃虚枪”都一目了然。干部坦言,崇阳扶贫的力度有“六个前所未有”。
“绝不敢玩数字游戏,绝不为应付检查,一定努力把国家的历史性政策实惠,实实在在带给山区人民。”县长杭莺说。
军中无戏言。治贫攻坚战,崇阳人立下“军令状”,上了“主战场”。他们要用铁的意志和作风,摘掉千百年来套在头上的“穷帽”。
(咸宁日报记者 刘文景 王凡 特约记者 蔡亚君 全宗海)
更多咸宁本地新闻,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咸宁新闻网(或搜索公众号:xnnews)
编辑:Administrator
宁新闻网讯(记者葛建伟 特约记者胡剑芳 通讯员金志兵 陈蓉娟) 为巩固和扩大治超成果,2日,咸安区召开了由交通、交警、公...
2015年,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我市扎实推进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闻期骏报道:昨日,我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三禁三治”工作会议。市领导曾国平、周勇出席会议。
沙坪镇着力打好平安创建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