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 郑璐 实习生 刘玉)书桌上摆放刚写的诗歌初稿,书柜里装满各种书籍。咸安区温泉街道办事处金叶社区钱远林老爹家的书房陈设虽然简单但带着浓厚的文学气息。
头一次见到钱老爹的人,可能很难想到,这位着装朴素的老人原本大字不识一个,几十年来全凭爱好,成为社区里小有名气的“社区诗人”。
大字不识,被窝里“偷学”识字
1964年,18岁的钱远林应征入伍奔赴南疆。“由于家境贫寒,我没有上过学,自然也不识字。”他说,随部队到达云南安定下来后,只见战友纷纷拿出纸笔给家人写信报平安,唯独他一人跑到河边默默地抹着眼泪。
一同入伍的老乡肖昌金见他常常愁眉不展,便关切询问其缘由。钱远林难为情地回答道:“兄弟,因为我不会写字,家里人到现在都不知道我在何方啊。”得知此情况后,肖昌金二话不说,拿出纸笔,代他书写家函。
“就是这件事情,激发了我读书识字的欲望。”钱远林说,他经常偷偷从别处弄来几本书籍,待夜深人静之时,拉着战友肖昌金躲在被窝里,借着手电筒光亮一点一滴地学习认字。
通过这日积月累的“偷学”,钱远林渐渐从目不识丁的门外汉蜕变为无需他人帮忙写家信的“文化人”。偶尔他还能给思乡心切的战友们讲讲从书中看来的故事,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调节生活的乐趣。
服役五年,退伍还乡。1970年7月,钱远林被安排到煤矿工作。“在这里终日不见阳光,更别提能看到书籍。”他回忆说,为了能早日调换工作嗅到书香气,他只能拼命工作,希望以最好的成绩得到领导赏识。
果不其然,两年后,钱远林从煤矿调到了咸宁砖瓦厂工作。虽说在砖窑里经常火烤全身,汗如水淌,炎热夏日里骄阳曝晒,但他却毫不计较,因为在这里能读到书。
“工作强度再大,人际交往再累,只要扑在书籍上,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钱远林告诉记者,在砖瓦厂工作的几年里,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传奇传记等被人熟知的各类文学作品他均已读完。
后来随着砖瓦厂与烟厂改制合并,钱远林开始从事烟叶采购工作。一次出差途中,他发现一批优质烟叶,于是立即拍电报向厂方汇报。“电报的费用与字数成正比,为了最大程度节约成本,我当场把这边的情况作成一首短诗发了回去。”钱远林说,正是这件事情让他走上了写诗的道路。
身患癌症,坚持不懈出版诗集
2005年,钱远林随一起打拳的朋友到老年大学旁听。“自学于书本的知识终归是有局限的,我的兴趣在诗词上,需要名师点拨。”他介绍说,第一次旁听就被老师惟妙惟肖的讲课方式所吸引,下课后毫不犹豫地打听报名方式。
正式入学后的钱远林更加努力学习,不懂拼音、不懂平仄,一年多都不敢下笔。老师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不但没有歧视,反而常常给他开小灶上课。经过他和老师反复探索,摸索出一个区分平仄的土方法,为没有基础的同学带来了便利。
突破平仄难关后,钱远林写诗的灵感如喷涌的泉水源源不绝,老师经常把他的诗歌当做模板在班上传阅学习。就在他遨游于诗词歌赋海洋中时,一个晴天霹雳袭来——他被检查出鼻咽癌。
2013年,突感身体不适的钱远林在子女的陪伴下来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家属老人患上鼻咽癌,需住院静养治疗。“厄运缠身,癌魔猖狂。侵我肌体,差点丧命。”他说,他总会在打针化疗空隙继续读诗作诗,尽管子女纷纷劝其休息,但他认为自己离开了诗就会失去生命。
都说诗不厌千遍改,当病友都走出病房赏花赏景时,他就待在病房敲词琢句;当病友都已躺下休息时,他仍在病床上构思到天明。钱远林老人告诉记者,他从不怕死,怕就怕不能再触摸诗集。
“说实话,当时真怕自己就那样走了,不能留下点什么。”钱远林说,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开始整理自己这些年来书写的诗词,经过不懈努力,终于组成诗集,出版赠友。
“面对癌症,我心态平衡,加强锻炼,打拳舞剑,笑迎朝阳,无论如何,我都会一直坚持下去,出更多的书,写更多的诗。”69岁的钱远林话里充满无限憧憬与乐观。
编辑:Administrator
上一篇:
咸安区领导与财政系统干部集体谈话引发深刻思考
下一篇:
七旬爹照顾瘫儿37年不离不弃 诠释着如山父爱
咸宁新闻网讯 (图/文 记者镇强)“妈妈,请不要哭,这样我心里更难受……”11月1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门诊12楼血液内科的...
咸宁新闻网讯 记者程慧报道:5日,新华保险咸宁中心支公司牵手新华(武汉)健康管理中心在我市举办了一场“健康防癌·新华有...
咸宁新闻网讯 通讯员程懿君、李辉报道:初冬时节,走进通城县四庄乡小井村,油茶花的香味扑鼻而来,漫山遍野的油茶树成为当...